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 | 网络

作者 | 拙棘

本号原创首发

有一个流传几十年、衍生出各种版本的笑话:某作家家里孩子做到(或者自己在哪看到)一篇阅读理解文章,文章作者就是自己,然后发现自己做出来的答案都是错的,因为按标准答案,作者的意思是XYABJHXWJ......

这个笑话讽刺的是语文教育中一些不那么靠谱的文本解读习惯。它并没有陷入那种“作者死了”“只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没有客观合理的解释”之类的怀疑论观点,因为这个笑话好笑就好笑在,标准答案所谓的作者的意思全然不是这个活生生的作者心里的意思,而这已经预设了,作者的意思确实是存在的、可获得的,是阅读理解致力于得到的答案。

这是一种最朴素的阅读理解观:阅读理解的目标是得出作者原意,且这是可能的;作者对文本原意具有权威解释权。细讲起来这两个主张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认为这只是在更精细的理论层面对这一主张进行补充完善,在常识层面,这两个主张问题不大,我们这里也不去检讨它。

尴尬在于,一般来说,我们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是这样一个对话结构:作者写了文本,学生解读文本,老师评判学生解读是否正确,且老师绝大多数时候不是作者本人。老师不是作者本人意味着,我们天然会怀疑老师解释文本的权威性:你又不是作者,凭什么认为他就是这个意思?凭什么我说的是错的,你说的才是对的?

面对这种质问,在抽象层面,唯一的回答就是,“因为理由。”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我说我的对、你的错不是因为这是我说的、那是你说的,不是以身份压人,更不是因为身份而正确;我说我的对、你的错,是基于一系列理由的。至于具体是什么理由,则都和文本的具体内容相关,我们无法在一般层面详细说明。

有些错误很简单,判断你错的理由就是作者明明白白说过的话。比如作者说“我并不是不赞成这个主张”,你看得粗心,于是认为“作者不赞成这个主张”,那给出原文就等于给出了理由,你应该接受我的这个理由,承认错误。

有些错误复杂些,涉及如何判断歧义、语义宽泛的词语在该文本中的具体含义,如何领会作者是在陈述自己认同的观点还是在阴阳怪气地讽刺等。要判断与之相关的阅读理解错误,就得结合基本的语文知识(多义词、特定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群体中的不同用法)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风格,等等。

这样说下来,你就会发现所谓正确的解释并不独断,而都是可以给出理由的。用“凭什么我说的是错的,你说的才是对的”来质疑基于理由作出的“我对你错”往往是头脑混乱又胜负心强的杠精表现。如果不赞同,就给出具体的反对理由,而不是作这种杠精发言。

还有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点在于,正确的解读不是放在那里大家都可以看到的,而是需要由特定人经过思考得出来的。因此,正确的解读在认识、表达的层面是依赖于特定主体的,虽然它的正确性是基于客观理由的。相对论是客观正确的,它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它不是因为爱因斯坦提出来而正确,而是因为它的解释力、它与观测实验的高度符合而正确的。它更不会因为是爱因斯坦这个人提出来的而变成主观看法,就好像爱因斯坦有爱因斯坦的看法,你有你的,因此这些看法是平等的,谈不上谁对谁错,“各人各看法”而已。

总之,认识、表达真理需要通过特定人的思维、言说来进行,但真理之为真理和认识、表达真理的这个人没有关系,换个人来提出相对论,相对论依然是正确的。为什么?因为理由,很多很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