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件道听途说的八卦。

衡水一中转公——“衡水一中已经定下来由政府接收,将转成公立学校,老师们自己选择留下还是回衡中,衡水神话过不了两年要玩完。”

衡水一中

衡水一中是不是就是衡水中学?

两者的关系是这样的↓↓↓

2013年2月,衡水中学与衡水当地的著名企业、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投资9亿余元,投建衡水第一中学

自2014年开始,衡水一中成为衡中着力打造的民校,衡中校长同时担任两校负责人,两校的管理团队也基本一致,衡中的资源向衡水一中全面敞开,就如同当年的滏阳中学一样。衡水中学负责本地生源,衡水一中负责跨地区招生,两校总是一起统计高考成绩,包括考上清北的人数。他们共同“霸榜”河北高考的局面从此开始。

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这样的↓↓↓

衡水中学从2015年的119人,再到2019年的275人,近300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每年都在提高,每年都在前进。

2021年高考成绩:物理、历史双双夺魁!物理类704分,历史类695分。

物理组:衡中包揽全省前四名,省前13名衡中占9人!

历史组:前11名衡中占9人!

衡水中学的影响

或许衡水中学的管理模式,一点都不人性化,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却极为吃香。多数家长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衡水中学,不惜花重金让孩子到衡中复读,因为它真的经得起高考的考验。

对于个体家长而言,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是那块料,只要在自己的助力之下,学校的高强度加工之下,孩子能挤进金字塔尖,自己也就功成身退了。

但对于GJ来说,刷题、背题、做题专家,不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社会需要的是高智商、会独立思考、有创造力的人。

有朋友会觉得不爽,刷题怎么就没有创造力了?

这方面我没经验,因为我是懒人,家里的渣娃也是懒人,题做得少少的那种,体验不出那种感觉。

来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的报道,可以回应这个问题。

做题这件事,曾给孙滚滚带来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认为只有正统的方法才是对的。无论什么题,总有一种解题方法是正统的,从这个思路出发,就能得到最直接的答案——得到分数。

所以,只要记住一些套路,就不用再动脑去开发不同的做法——创新是不被鼓励的。

工作以后的影响:

一、在工作之后,能迅速得到所在岗位的“拿分”要点(老板究竟想要自己干什么);劣势是,不太敢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二、“做题家”一定是看重分数的,这意味着他是结果导向的,可以为了结果不计付出。优势是,这类人是“使命必达”型的,过程再痛苦也没关系,他会像考试一样去完成;劣势是,他们不太容易去享受过程,心心念念只有一个目标。

三、应试一般只要足够勤学苦练,就会取得相应成绩,所以他会相信天道酬勤。优势当然是足够勤勉,劣势却可能是与自己较劲,而在选择人生方向时,选择擅长的、有热情的,会更重要。

看完报道想用几个字来形容:勤勉、守规、可以高速旋转的听话陀螺。

对于我们个体家庭而言,哪怕是陀螺,也是用最贵的航天材料做成的,可以转很快。只要足够快,就能转过了独木桥就行,才不管别人呢。

但对于GJ而言,就算转过了独木桥,到了目的地以后,始终只是个原地运转的陀螺。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都是好孩子,听话守规、能适应机械式运转的好孩子。但创造力是对原来规则的一种破坏,打破陈规的创新。

就像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在《孩子与恶》中写道:任何创造的背后都混杂着破坏性。我们生存的世界早已形成应该有的秩序,在既存的秩序当中想创造出些什么,必定要破坏掉某种旧事物。

应试教育中,他们只需要在某种套路之下,屡屡拿到得分点就可以,不需要去创新。

但独木桥就那么大,这种利用外力高速旋转的陀螺,速度的冲击力把其它自转得慢、但是有点天赋的人给撞飞了。

挡不住想借助外力的人,只能拆除外力,这个外力又是什么?

外力是学校的加工能力,有这种强加工能力的学校还很多,以衡水中学为代表。

当然,强加工能力的前提:得有个好底子,所谓朽木不可雕。衡水中学的神话让他有机会全市取材,后来,全市已经不能满足胃口,增加民办衡水一中,可以全省取材。

后来衡中的野望也不止于河北省内,衡中以及衡水一中迅速在国内不同省市开办分校,有的挂牌“衡水中学分校”,有的挂牌“衡水一中分校”。

河北省内涉足张家口、邯郸、保定等地,省外分校最远伸向云南、新疆,其他开办在河南、山西、内蒙古、浙江、江西、广东、湖南、甘肃等,分校遍布东中西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揭牌过的分校至少有21所,其中衡中分校13所,衡水一中分校8所。

所有分校引入衡水模式的效果立竿见影,河北省的高考分数线也连年攀升。

真应了那句话:“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提高分数,全省人民的努力,提高分数线。

嗅觉灵敏的资本

嗅觉灵敏的资本闻到了衡水中学散发出的金钱味道:

一、房地产绑学位房

以“衡中旁、学区房”作为卖点房地产项目,让资本赚得盆满钵满。

二、赚取高额学费

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在香港注册,其境内运营主体是2005年成立的云南长水教育集团。2014年,长水教育集团搭上了衡水中学,合作创办了位于昆明的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很快,开始了再繁殖。

云南的学生及家长付出了高额学费,以期获得衡水教育。招股书显示,2019年,集团旗下的高中生、初中生、高考补习生的生均学费分别是16573元、10751元、23245元。2020年前9月,集团实现营收2.82亿元,净利润3395万元,现金存量3.05亿元。

与云南长水集团高度类似,还有一家保定的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无论是第一高中集团,还是贺阳集团,其招股书都透露出一条信息,即高额的回报。

三、赴美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就很可怕,不单单是孩子没有创造力那么简单了。

进入教育领域的资本,很多追求的并非做教育,而是做生意,教育不过是牟利的工具。

一切都变味了!

现实

“衡水一中转公”说明:跨区域收割优质生源,成就“超级中学”的这项福利,很可能要面临终结。

但是河北省早已像一位长期靠安眠药才能入睡的焦虑中老年人,知道老吃药不好,但是没办法。

就像张家口市教育局局长说的:“对普通高中而言,当前的高考形势和社会现实早已决定了任何与高考脱钩的中学教育模式都只能是昙花一现、死路一条。一定要达成全面向衡水高中教育学习,学精髓、学实质,借他山之石不断提高我市高中教育质量这一共识。”

这话怎么理解?

其它学校虽不如衡中分校管理的严苛,但是,跑操、作息时间表都效仿了衡水中学,作业做不完,睡觉睡不够。在高考指挥棒下,“衡中化”是河北高中必然的选择。

药已经不能停了。

为防止像河北一样要长期吃药,深圳的家长纷纷抵制了衡水中学在深圳入户。

南都记者就此事采访到部分家长和专家:

A家长分析说:艳羡衡水中学优异成绩的同时,又害怕衡中模式侵入自己的地盘,担心掐尖招生,让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B家长忧虑:资本化的衡水,扩张赚钱,只看分数,让人对其教育的初衷质疑。

C家长担心:深圳孩子原本690多可以上清华北大,衡水系来了,孩子可能700分都上不了清北。

专家臧敦建认为:衡水中学的军事化管理和疯狂刷题不过是障眼法,不见得那么有效。他将衡中的办学模式总结为“违规办学、掐尖招生、偷梁换柱”,认为这才是“衡中模式”的真相。

细思极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传衡水中学(深圳)复读强化班还承诺:一年之内将学生的成绩提升150分至200分,并通过协议签订的方式来确保最后成绩的达成,如果没能成功,可以退还学费。学生考上211、985高校可获得奖励20到30万元不等。

家长嘴里反对,手却不怎么听使唤,复读强化班60个名额被秒光。

(作为渣娃的家长,已心动存钱了!不要喷我没格局。)

衡水中学模式,全国都在模仿,因为提升的效果太明显了。

衡水一中转公,老师回到公办学校,全国也会效仿。所以很多人会担心:没有了资本的运作,还会那么在乎成绩吗?

在这里延伸另一个话题:作为一个公办学校,衡水中学图什么?

一、成为优质的学校,都是每位教育人的梦想

这个不多论述。

二、增加收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在十多年前在河北调研,发现一所公办高中因新校区建设,通过政府向银行借贷5亿元。但在公校,投入的师资、教学资源,很难变现。一屁股债,还到猴年马月。

一旦将同样的资源投到名校办的民校,高昂的学费就是回报。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名校办民校的公民两校是暧昧不清的,民校源源不断地为公校输出办学经费,后者又哺育民校进一步发展。

到处扩张,又有加盟费,大约每年每家二三十万元,交费方式是以赞助奖学金的形式,在衡水中学一年一度的奖助学金颁发大会上送出。

很明显,就算衡中有一屁股债,也早就还清了,只是衡中以后教育经费没那么多了。

衡水一中转公后,老师回总校,对学生有影响,但是衡水模式已经深入骨髓。就算个别老师转回本校,如果还想有作为的校长,还是会延续原来的教学模式,衡水式是可以复制粘贴的。

结语

你以为我真的在讲衡水中学?是的,请不要对号入座。

先向全国有名的超级学霸工厂开D,一D下去,快准狠,全国共睹。

各地的民办也纷纷转公,原来派去民办学校的老师回本校高中,已经在计划中或悄无声息进行着。

好在,一个优质的学校,依靠的是整个团队,而回调的只是个别老师,也不用过多焦虑。

“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规定,早在2016年就起草了,只是在“双减”大环境之下,加快了它落下帷幕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