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 小花生网(ID:xiaohuasheng99)

如果想要带孩子好好学习一门才艺、培养一项技能,到底要付出多少?

我们以一个最常见的才艺项目——钢琴为例,来探索一下这个话题。(不是广告,不用怕)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一个家庭,正在上5年级的孩子已经坚持习琴6年,过了英皇8级。

孩 子在练琴这件事上,都做得非常成功。

我们想知道的是:他们的付出与收获分别是什么?

如果我们想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比如练琴,看到他们的投入与付出后,是否“有勇气”也做这样的长期坚持?

“考级虽然结束了,

但我觉得娃对音乐的爱好才刚刚开始。”

最近,@妞妞妈梁梁的女儿刚刚以134分优秀的成绩考过8级(英皇钢琴业余考级最高级),也算是“通关上岸了”。

一路走来,她回顾了孩子学琴路上的“苦辣酸甜”并总结了自己的经验, 这六年来的取舍、得失还是很值得大家参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由花友@妞妞妈梁梁,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2021年暑假,妞妞同学完美通过了英皇钢琴演奏八级考试,以134分优秀的成绩给自己学琴生涯提交了一份阶段性满意的答卷。

家长们都盼着上岸,在考八级之前,我内心深处的期盼就是赶紧考完八级,留出更多时间给其他学科,减少鸡飞狗跳的画面。

可考完八级之后,没想到钢琴竟成了每日不可或缺的项目,最关键的是弹琴还成了学习的润滑剂,这让我也重新思考了,一路学琴走来,真正付出的和收获的到底是什么?

付出1:时间成本巨大,6年,365天不间断

想通过学琴走专业路线,可以说是所有特长中最难实现的。如果确认走专业路线,从一开始练琴就要4小时打底。

试想现在的教育压力,哪个父母也不敢拿这个时间成本来试错,所以更多的家长,一开始学琴的目的可能和我一样,想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有个钢琴打底,今后学其他乐器更容易上手,早期开发左右脑等等。

但走着走着走着,就容易跑偏,第一个弯道就是“考级”,就算家长佛系,只要和老师学,那老师也得让你考,什么“中音”“上音”“英皇”,总而言之,没有证书就好像你没弹过琴。

孩子这些年的考级证书

第二个弯道就是“时间”,只要是乐器,就得每天保证练习时间,少则40分,多则一个半小时,三年级过后,家长耳边的歌曲就是“时间都去哪儿了”,没有多余时间给这些非考试科目。

学琴真的辛苦,应该说踏踏实实学任何一门技能都很辛苦。

从时间上来说,我娃从5周岁开始学琴,一年365天,天天不间断,当年因为调皮把胳膊尺骨尖嘴摔骨裂了,左手打着石膏,右手还单手练琴,坚持了一个多月。

现在想想,其实右手也弹不了什么,而且还是刚开始学弹琴,但就是这种练琴的态度,可能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付出2:每天练够时间,对体力也是巨大的挑战

即使不走专业的孩子,每天练琴时间也不能小于1个小时,否则要练的曲目都弹不完。

随着练琴难度的加深,涉及的作业也越来越多,除了基本的哈农、299这些指法、琶音等,还要练习不同风格的曲子。所以,在时间这个因素上,不仅是每天要坚持练,还要练够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岁开始练琴,就没停下过,这种练琴的惯性,让孩子自己对坚持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练琴是个体力活,这么说, 可能会被旁人取笑,“弹个琴能累啥?你说学个手风琴吧可能需要拿腿撑着,学个大提琴来回路上需要扛着,一个钢琴,往那一坐,胳膊一架,一起范儿,出啥力?”

一开始我也这么想,而且觉得说累就是给“偷懒”找借口,但后来和老师聊起来,老师说:专业演奏家其实都有伤病,虽然业余练琴不至于,但确实会累,尤其是真的用心去弹,那更是眼手脑得高度结合。

付出3:因为练琴引发了很多家庭矛盾,甚至还对孩子动过手

心理上的苦,应该所有学琴家庭都深有体会。 家长是生气的苦、纠结的苦,孩子是委屈的苦、挨批的苦。

我周围所有的学琴家庭,无一例外,在练琴的过程中都闹过家庭矛盾,除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矛盾,甚至还因为练琴引发夫妻矛盾……

大家别不信,我来举几个例子。以下几个画面,相信很多家庭都会有共鸣。

画面一:

孩子刚坐琴凳没两分钟,就想起来喝水、上厕所……你刚想发火,又觉得不能发脾气,得控制住,否则一发脾气,又得浪费半个钟头。

画面二:

孩子练琴时,你明明听出了不对劲的地方,但刚一指出来,娃先是跳脚不愿意承认。等你开始录音让她自己听时,她就开始找新的理由,不是看错了就是刮错键,总而言之肯定不是她故意为之。

画面三:

在家练了一周去上课,老师给圈得不是调号问题就是节奏问题,反复强调的带着脑子弹琴,感觉一周琴白练了,看着娃气就不打一处来。

画面四:

放学本来就挺晚,作业也不少,一想到还有琴没练,就觉得一个大活没干,真是纠结这琴到底什么时候能弹完。

画面五:

你在这陪孩子练琴本来就快气出内伤,那边队友出来横插一杠,如果正是你和孩子鸡飞狗跳地进行时,他再来一句“当初就不应该学”,脑补一下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所以,在学琴的路上,心理上这个过程,说好听的叫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说不好听的就是互相折磨。

长这么大,娃挨过的打几乎都是因为学琴引起的。

挨打的过程就不多说了。但我想说的是,虽然各种教育专家、学者、书籍都倡导要尊重孩子,不能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等等。

但有时候,简单粗暴真的是立竿见影。可家长得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打完后,陷入自责和不忍的一定是打人的那位。教育的长效药永远是“爱”。

这个就是娃在一次挨打之后,眼里坠着泪,鼻子还抽搭着完成的复盘……

付出4:随着年级往上升,学琴与学业难兼顾

在学琴的过程中,真正纠结的就是三年级之后。

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娃学习方面的压力一下子上来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但与此同时,练琴的难度也在增加,也需要有时长保证。

而且看到周围练琴的小伙伴陆续“撤退”,转战“英语、奥数”等学科,这时候真的怕得不偿失。又想保证练琴质量,又想要成绩,更想要给英语、奥数等留点提前量,真难!

孩子8岁时的演出

所 以,我和娃爹很认真的和娃聊了聊,把个中利弊都和盘托出,让娃选择是否继续走下去。但是娃非常坚定的要学,既然这样,那我们不仅要做到事半功倍,还要做到举一反三,争取学琴一件事收获N次方。

值得欣慰的是,孩子除了这次考过了英皇8级以外,校内成绩也稳定在前五名。

我发现在整个学琴过程中,孩子通过学琴、练琴这个过程,触类旁通了很多学习上的习惯,下面分享一下学习乐器对学习的正向影响。

收获1: 孩子学会了“定目标、拆计划”好习惯

练琴是学琴的重中之重,到了高级别,每天至少要保证1小时的练琴时间。

在这1个小时里,既包括新作品的视奏,还要复习上一课的作品,所以每天的目标分解,是保证高效练琴的基础。

我们准备了一个练琴笔记本,把老师每节课作业分解为新、旧作业,拎清要点,同时根据每周的课堂要点,把练琴任务分解到每天。

娃的笔记本。新作品基本就按照一天2-3行进行,旧的作品基本保证前四天每天分解练,但后两天全曲串联。

这个练琴习惯迁移到学习上来,就是预习与复习的思维。

孩子会在每个假期预习前,根据课本的每个单元,自己分解任务,规划时间。单元预习完毕后,做题练习,然后制定复习任务,穿插到下一个新单元的预习中。这样周而复始,基本就能在假期做好全册书的预习。

收获2: 数学上“马虎”的毛病,也让视奏“治好”了

学习钢琴到底收获什么,我觉得就像“盲盒”,有时候还有“隐藏款”惊喜。

我家娃学习因为一直抓着,所以三年级之后其实是越来越好,但是因为性格毛躁,数学方面总是各种小马虎。但是通过这几年练琴的约束,马虎的毛病有很大改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是孩子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

简单说就是,弹琴有三大方面的要求:基本功、技术、方法。而每一个要求下,也有诸多细节需要考虑。

所以如果把一首曲子当作品去演奏,那难度不亚于解一道数学难题,一个细节考虑不到,可能就失之千里。在长时间的“磨”琴中,孩子的这种考虑全面,思维严谨的习惯,也逐渐养成。

收获3: 通过艺术的积累,带动文科的提升

在弹琴过程中,很多曲子的准备工作,是需要孩子了解很多文化背景的,包括曲子的年代背景、作者的身份背景,曲子风格特点等等。这些文化类的常识,其实很利于提高孩子的语文学习的理解。

《傅雷家书》中有一句话:为学最重要的是“通”,说的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那怎么能让娃主动去往这上边去靠呢?多听!

这里我推荐听喜马拉雅中田艺苗的“古典音乐很难吗”,倍速听,既有古典音乐的解读,也融会贯通了很多历史文学类的通识知识。

收获4: 培养孩子的逆商,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练琴过程中,尤其是练习新作品、有难度的作品 (例如需要大量演奏技巧,需要手指跨度等要求的) ,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这个时候,没有别的方法,就是要不厌其烦地练,50遍,100遍,几百遍地练。

不夸张,这个过程,就是考验孩子的情绪调整能力,因为有可能练了50遍还是练不好,甚至练了一周效果也不明显。

这个过程除了家长的鼓励,老师的指点,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坚持不懈。一点点练,从慢到快,从一小节到一小段,从单手到双手……

这种训练,其实可以看作是对于孩子的逆商培养,让孩子能因难而上。迁移到学习上也是一样,孩子遇到难题能静下心去认真思考,去一遍遍演算、练习……

收获5: 舞台上的表演经历,让孩子自信而优雅

因为老师学生多,每季度同级别学生会汇总一起同时上课,分别展示,分别点评取长补短。因此我们除了每周一节的钢琴课,还有季度汇课和汇报演出。

钢琴不同于其他便携乐器,容易受场地、乐器本身的制约,孩子想要进行才艺表演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但这里一年一次的汇报演出,给孩子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5岁第一次演出,和老师四手联弹

这样的表演,每一次都给孩子了充分展示的机会,那种自信和优美的感觉,是任何表演都体会不到的。

收获6: 一个陪伴终身的爱好

学琴虽然辛苦,但谈不上辛酸。因为考完级了,即使曾经有那么一刻有点辛酸的感觉,也被这考级后得喜悦冲刷的一干二净。所以,坚持就是胜利,胜利了一切都是甜的。

考级虽然结束了,但我觉得娃对音乐的爱好才刚刚开始。现在每周依然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仅仅是为了考级而展开的练习,更多的是让孩子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还有各种伴奏。

孩子每天练琴还是那个时间段,在心理上,我和她都没有压力,反倒觉得音乐听起来是那么的美,一个错音都没有,哈哈。

以上是@妞妞妈梁梁的分享

付出这么多,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大家觉得值得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小花生网,一个专注分享国内外先进而实用教育资源的微信公众号。

— End —

大家都在看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