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两天,有人在著名打工人吐槽APP脉脉上面发文,称上海贝壳已经将员工全部裁掉。

10月18日之前办完员工离职手续,30日物业关停。

之后不少人现身说法,证实了贝壳裁员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瞅着传言日益发酵,贝壳官方坐不住了。

赶紧站出来发了个回应,表示这不是裁员,只是因为行业环境发生变化,所以对上海地区金融等部分业务进行调整。

可没过多久,这番回应就被啪啪打脸。

有媒体亲自探查了贝壳在全国各地的办公地点,发现不仅仅上海贝壳金融已经人去楼空,连杭州、成都、厦门等地也发生了裁员。

而且被裁的不止金融业务,还有其他后台支持部门。

明明去年贝壳还扩张了门店和经纪人数量、招募了不少新员工,可如今还不到一年时间,贝壳就开始大规模裁员...

这说明什么?

缩减开支成为贝壳找房的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裁员最可能的原因就是钱没之前那么好赚了。

没钱养公司、没钱养员工。

那么贝壳这个曾被诸多互联网大佬寄予厚望的企业,又是为何走到裁员境地呢?

01

2021过去大半,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个段子。

老公房产中介,老婆教育培训行业,买了恒大房子,抄底中概互联,意外怀上三胎...人生悲剧莫过于此。

教育培训一朝遇冷、恒大爆雷...这些事情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而房产中介,如今也因多纸公文,开始为了活下去殚精竭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记得恒大爆雷后,任泽平1500万元的年薪震惊行业内外。

虽然跟明星们的薪酬比起来似乎不算什么,可这个数字对普通人而言简直就是可望不可即。

外界揣测任泽平忽悠许家印,就有部分原因是他薪水太高。

而这样的高薪正是这些年来房地产行业爆发的结果。

太多资金流向房地产,开发商赚到了钱,自然对这些为自己站台的经济学家毫不吝啬。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房产中介也是一样的道理。

2%-3%的费率让房产中介的业绩提成凌驾于诸多普通打工人之上,在一线城市买一套几百万的房子,光中介费就得交十几万。

来源:网络

再加上二手房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中占比高达70%...

所以哪怕贝壳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甚至带有科技公司的属性,它依然难逃一系列政策调控带来的市场动荡。

从今年二月开始,深圳率先公布二手房指导价,此后成都、上海、三亚、现等城市纷纷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或二手房核验政策。

并且不少城市房贷收紧,甚至出现二手房大面积停贷现象。

而且就在前不久,税务总局、自然资源局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简便群众的意见。

首次提出将简化房产交易流程,推行“一窗口服务、一网络服务、深化登记和金融链接功能、电子房产证办理”等服务。

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传闻房屋中介费不得超过当地社平工资的三倍。

虽然这个政策具体如何还有待观察,但严控中介费已是大势所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贝壳这种靠赚中介费活下去的企业,除了裁员和业务收缩,再无其他办法。

02

贝壳靠二手房起家。

相比其他的中介品牌,贝壳有两个优势,一个是真房源、另一个是经纪人的ACN合作网络。

也就是将服务链条拆分为不同环节,每个环节参与的经纪人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佣金收入。

因为这两个优势,贝壳自诞生以来便增势迅速。

门店、经纪人和品牌这些就不提了。

咱们重点说一说贝壳的业绩。

2021年上半年,贝壳总GTV达2.29万亿元,营收达449亿元,净利润为31.4亿元,三大指标涨幅均在64%以上。

但这猛烈的增幅势头却在今年年中戛然而止。

也就是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的那个时间段。

据《21CBR》记者调查,仅六月份贝壳的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约20%,线下部分门店甚至签不到单。

因为自从部分城市推行二手房指导价后,贝壳就下架了限价城市的大部分房源。

在起家根基遭到重创的同时,贝壳的新业务也陷入低迷。

前几年贝壳二手房业务表现疲弱,叠加开发商“去库存,回笼资金”的需求迫切,新房业务逐渐成为贝壳的营收支柱。

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新房交易营收已占总营收的60%,成为营收主力。

可新房交易虽然营收高,利润的带动作用却很有限。

2021年第二季度的GTV大量由关联代理和其他销售渠道拉动,为此贝壳向外部渠道支付的佣金分成高达94亿元。

并且,重点又来了。

根据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55个城市9月新房成交量出现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平均达47%,接近腰斩。

这意味着相关政策产生的威力还在继续。

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其成交量都不达预期,且非常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碧桂园、万科等开发商已经开始自建交易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贝壳等中介平台的生存空间。

当蛋糕变小、竞争对手变多...贝壳能做的,只有想尽办法自救。

也就是如今传得沸沸扬扬的裁员和缩减业务。

03

还记得贝壳当初凭借ACN模式在行业内独占鳌头时,那叫一个风光。

其市值在2020年还一度逼近900亿。

可随着创始人左晖离世、中概股政策风波、房地产政策调控等一系列事件发生,贝壳无可避免遭遇重挫。

到了前几天,贝壳市值已经跌到了245亿,简直就是跳楼式下跌。

可贝壳本身的危机不会随着裁员而消失。

国家政策调控仍在持续,贝壳如何在业绩压力下逃过这些风险?

另一方面,随着反垄断政策趋严,贝壳想靠垄断赚取超额利润、乃至掌握整个市场的定价权的野心,恐怕也不太容易实现。

而且别忘了,链家收取2.7%甚至在部分地区收取3%的费率已经远超市场水平,这些成本最后都被转嫁到购房者身上。

所以房价持续高涨背后可少不了链家这种中介平台的推手。

在这种情况下,贝壳的未来充斥着不确定因素。

就算把人全给裁了,也没用。

延伸阅读

全国大裁员之后,贝壳换了一个新故事

最近这段时间,贝壳这个互联网房产中介“航母”全国大裁员的消息,炸锅了。

先是传出上海的研发和金融部门裁员。脉脉上的网友证实,整个上海研发中心的人都被砍掉了,而且,一周内就要离职。

前院失火、殃及池鱼,一转眼,深圳区域也开始裁员了。

这还没完,紧接着,被爆出贝壳后台职能部门裁员的城市,蔓延到了重庆、惠州、杭州乃至全国。

有点停不下来的架势。

表面上虽然会有体面的“N+3”补偿金,但据接近内部的人士爆料,实际操作却走了样——

只要拿了,就会进入公司的黑名单,以后永无再录用的机会。

这“让你主动放弃补偿”的辞退,实在有些心酸。

而我翻了一眼最近贝壳的股价,嗯……已经无法用跌势惨烈形容,跌到“脚踝斩”都不止了。

从2月最高点的80美元一度跌到15美元附近,蒸发掉了80%的市值。虽然最近小有回升,依然在“破发线”附近徘徊。

贝壳,这家国内最具有互联网属性的房产中介机构,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危机?

要知道,当年的贝壳是高举着互联网企业的大旗,讲着好听的故事去美国上市的。

传统房产中介的角色在资本市场并不讨喜,于是,贝壳在冲击IPO前,把链家作为全资子公司装进体内,由自营转变为了平台模式。

就这样,房产界的淘宝来了——

我主攻线上,搭建平台。

我本身不做交易,只是搭线收租。

左晖不仅气势磅礴地喊出要做“改变行业的互联网平台”,而且,还掏出了令同行惊讶得掉下巴的VR、AI、大数据等一系列酷炫的高科技工具。

这一切,都反映在市场的用脚投票里,在上市后,贝壳的市值水涨船高。

当然,为了实现故事里的互联网基因,贝壳可以说是把“重产研”的标签深深地烙在手臂上的——

研发费用连年上升,去年同比增58%,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又同比增长了45%。

就连在下半年的校园招聘中,也直接打出了“产品研发类招聘岗位占比超70%”的宣传语,岗位包括图像算法工程师、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等——

这,横看竖看,是不是怀疑自己走进了BATJ互联网巨头的招聘现场?

此外,本轮砍掉的,还有大量金融岗位。

回溯贝壳美国上市的VIE结构图,我们发现贝壳当时设置了三大模块,讲了金融+科技+房产联动的一出好戏——

贝壳金服的官网上,醒目地排布着7张金融牌照,涵盖范围之大令人咋舌,小微贷款、商业保理、支付结算、保险经纪、融资租赁——

招股书显示,贝壳把金融合作伙伴的各种合格消费者融资产品推荐给客户,以支付房屋交易后的费用,如房屋翻新贷款和租赁分期付款服务。

这块业务在上半年曾经增长迅速。

2021年第二季度,贝壳新兴服务和其他服务的净收入从2020年同期的0.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50.6%,达到0.7亿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围绕房屋交易服务的金融服务渗透率提高,以及通过公司平台完成的房屋翻新单元数量增加。

但短短三个月之后,研发岗和金融条线居然也成了收缩的重灾区。

贝壳,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我们愿意剥离所有光鲜的表象,会发现,无论在上市的时候讲过什么样的故事,贝壳的基本盘,终究还是以传统的房产撮合交易为主。

而这又是个紧随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周期性行业。只要全行业政策环境收紧,萎缩速度就会超乎想象。

在贝壳赖以起家的二手房市场上,随着新房限价直接倒逼抢客,以及深圳试水的“二手房指导价”逐步下沉至越来越多的城市,数据显示出来的是:

全国二手住房成交数据自3月达到高点后“一泻千里”,甚至还差过疫情前的水平。

虽然有一部分城市悄悄推出了降低二手房税费的“逆向操作”,但在整体氛围悲观的当下,这点“救市”的小举措,暂时还掀不起轩然大波。

作为二手房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的老大哥,贝壳受到的冲击不难想象。

当然,贝壳早早就开始转型了。从营收比例来看,新房业务是在逐年兴起的。

但是!“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二手房和新房板块,基本是一损俱损。

随着各地纷纷跟进一手限价,楼市逐渐步入了买方市场,入场者不着急,房企也不敢挑客了。

数据显示,这新房市场,已经连续5个月同比下滑了,今年的9月,更是2015年以来最差的“金九”行情——

这种一二手房“双杀”的市场直接让贝壳的预期营收承压。

贝壳第二季度的总营收虽然有略微增加,但自家早在半年报中预警,三季度的营收估计降至145—155亿元区间……

这降幅,是马上就要腰斩的节奏。

而利润率也挺令人忧心。

增长最快的新房业务,虽然看上去势头很猛,但更多是“增速不增利”——

二季度贝壳支付给外部中介公司的佣金同比增加超过50%,远远超过内部佣金支付金额的涨幅。

只能说是贝壳为了走量,让出了一部分利润。

难怪虽然保持了营收,但利润率已经连跌两个季度了……

所以,当行业真正面临风暴的时候,资本的潮水退去,非主营的研发和金融团队,成为了贝壳最先抛弃的一类人。

据脉脉上爆料,这批下岗的程序猿们,可以选择内部转岗,成为……经纪人。

如此看来,就算大力标榜互联网基因的贝壳,到头来仰仗的,还是线下的人海战术。

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互联网企业,怎么会把自家最金贵的产研岗位砍掉呢?

但我们发现,如今的贝壳,又讲起了一个新的故事——

前段时间,贝壳做了一次品牌定位的升级,最新的slogan是:让居住更美好。

简而言之,就是从以往只关注交易的完成,转变为关注用户的体验,要做好房产中介最后一公里的服务。

但是……在整个行业蛋糕急剧收缩的时刻,把做好服务提上日程,多少有点于事无补的感觉。

何况,经历野蛮扩张后的贝壳,“大公司病”不可避免。随着作为公司灵魂人物的创始人的离开,贝壳的价值观和企业管理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在新的slogan之下,贝壳把家装家居服务作为破局的重要棋子,并在7月份斥资80亿,全权收购了圣都家装。

但毕竟家装是房地产的下游行业,一手房精装修的市场份额已被房企蚕食殆尽,贝壳能在二手房领域为其导入多少流量和利润,现在看来也是存疑的。

在圣都家装的官网,介绍是这个样子的——

目前只是区域性龙头,5年之内争取业务铺满长三角,下一个5年,再拓展至全国。

这速度,是不是有点……慢了?

而圣都家装去年总营收33亿元,据乐居财经的说法,这两年利润约1个多亿的水平。

这,都不到贝壳的一个零头,又如何能补上贝壳自身利润下滑的窟窿呢?

资本市场更是对家装行业赤裸裸的不看好——

大部分个股市盈率只有个位数,而业务相近的互联网家装第一股齐家网,如今市值不到18亿元,对比贝壳目前1680多亿元的市值简直是“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