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读书笔记里,我介绍了正手击球拉拍的技术要点,主要是拉拍的时机、幅度以及非持拍手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谈正手击球的第三个步骤,说说向前挥拍的技术要点。

史密斯在《绝对网球》里将正手击球动作分为转体、拉拍、向前挥拍、击球、随挥等五个步骤。当拉拍到达最后面,球拍运行线路就由向后转为向前,其后的动作便称为“向前挥拍”。

与前面的行文风格相类似,史密斯在详述向前挥拍时首先说的就是向前挥拍的时机。对于右撇子来说,这伴随着左臂和髋部向左转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一般认为,向前挥拍的重点是右臂动作,但史密斯首先强调的却是髋部,这是因为髋部的转动要发生在挥拍动作之前,也就是说我们向前挥拍是“滞后”于身体躯干转动的。

这么做为了产生“弹弓效应”。我们身体的力量来自于肌肉伸缩,因而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拉长肩膀和手臂的肌肉。想象一下玩弹弓的时候,我们需要把皮筋拉长,皮筋在收缩后便产生了向前的强大动力。

具备一定网球经验的人都知道,挥拍时还要强调“向前和向上”,你可以把手臂运行的轨迹想象成爬山,人们往往重点关注向上而忽略了向前,这会导致更早地收拍,缺少足够的向前力量。

上旋型打法已成为网坛现在的主流,因此在谈到正手击球时我们强调要给网球施加上旋。起初,我认为上旋主要来自于向上挥拍,而史密斯认为上旋主要来自于手臂和手腕的旋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球拍运行轨迹由向后转为向前,手臂和手腕也就同时开始顺时针转动,以便画出一个圆。想要的上旋越多,画的圆就越大。手臂和手腕的转动给挥拍增加了动力,中高级水平的玩家在做这个动作时基本上是无意识的习惯,而初学者则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习惯。

也就是说,向前挥拍击球不仅仅是手臂向前向上,还要伴随着手臂手腕的顺时针转动,上旋主要就来源于此。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球拍向前向上运动类似于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而手臂手腕带动球拍顺时针转动则相当于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这正如网球的飞行,它在向前时一直在自转,而上旋、下旋、侧旋的区别就在于自转类型不同,这主要取决于球拍触球时的角度。

这就凸显了手腕在击球中的重要作用。从生理角度来说,手腕是你身体最接近球拍的关节,它的细微变化将对击球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网球有三种主要的击球方式,发球、打落地上旋球和截击,分别对应着手腕的三种不同动作。发球时强调向下扣手腕,打落地上旋球时强调转动手腕,而截击时则强调手腕要保持固定。

除了强调让球拍的拍头滞后、旋转手臂手腕之外,史密斯还特别提及了“降拍头”,强调要降低拍头的高度,让拍柄指向网球。

球拍在向前向上的运行轨迹主要取决于你击球目的,也就是你想打平击球还是上旋球。下图是特松加打出了一个正手上旋球,他的球拍与地面大约呈45°角,且拍头明显在网球的下方。

而在下图打平击球时,他的拍头则几乎平行于地面,且球拍高度与网球基本平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上旋球更强调降低拍头,而平击球的拍头降低程度则要小一些。这正如我们平常说的那样,上旋球时由下而上打,而平击球则是横扫。

那么,我们打平击球还是上旋球,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当然取决于你的战术目、技术风格和所处位置。如果你想进攻,并且已站到场地的线内,那么平击球可能是较好的选择。相反,如果你希望与对方在底线稳定地相持,并且你站在场地的线外,那么上旋球通常是较合理的选择。

至于我们广为熟知的“雨刷”动作,史密斯将其归入“击球”的步骤,我将在下一篇读书笔记作详细讲解。(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