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有网友告知,河南卫视的《重阳奇妙游》已经悄悄更改了一处我指出的错误。在河南卫视电视台播出的版本当中,主人公桓景被称呼为“汝阳人”。我曾行文指出,“汝阳人”是不正确的,不仅不符合节目当中援引的著作记载,而且不符合汝南在历史上的称谓对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与河南卫视商榷这个知识点的首篇文章发布之后,大半夜的,一群“账号”到我文章后边,“颠倒黑白”,愣说不符合原著记载没关系,把“汝南”称为“汝阳”也没有问题。我则写了第二篇商榷的文章,继续批评这批“账号”,并且给它们科普,汝南的称谓,起源于汉代,一直到了隋炀帝时期,才改名叫汝阳,到了二十世纪初,则又改回了汝南的称谓。主人公桓景作为小说人物,对应的朝代是东汉,所以,当时的汝南,就是叫汝南,河南卫视节目当中称之为“汝阳人”是典型性的错误。

两篇商榷文章发出之后,依旧有零星“账号”继续“胡搅蛮缠”,我则对其视而不见了。好在,河南卫视知错能改,在《重阳奇妙游》的网络播出版本当中,把“汝阳”的这个错误,更改为了正确的“汝南”称谓。河南卫视的这次知错能改,显然已经可以很好地回应那些“颠倒黑白”的“账号”了,文化常识,不是“胡搅蛮缠”就可以颠倒的。这批帮着河南卫视“狡辩”的“账号”,似乎可以“闭嘴”了。

不过,我在前两次的商榷文章当中,并非只提出了一个错误内容上的商榷,而是提出了两项。河南卫视这次知错能改,只修改了其中一个错误。而另一个错误,我个人认为,更加严重,这才是最应该引起河南卫视重视的。我们先来说说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当中的另一个错误。

在《重阳奇妙游》的节目当中,有这样的开场白:

据《续齐谐记》记载,很久以前,汝阳有个叫桓景的人,家乡突遭瘟疫,乾川混沌,气象诡谲,他必须寻着瑞鸟的指引,找到一个名叫费长房的术士,穿上盔甲,拿到降妖青龙剑,承载着希望及光明,在阳极必变的重九这天,披风斩瘟魔,还天地一片清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续齐谐记》当中,关于桓景,到底有什么内容呢?翻开这部古代志怪小说一查,其实只有短短的这么几句话: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曰,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显然,在《续齐谐记》当中,并没有桓景跟随瑞鸟的指引,穿上盔甲,拿着降妖青龙剑,披风斩瘟魔等等内容。换言之,这些内容,并非出自《续齐谐记》。河南卫视在自己的节目当中,把这些古代志怪小说当中没有的内容,硬说成是出自《续齐谐记》,显然是非常明显的错误。这样的错误,若是发生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当中,答辩肯定是过不去的,更不用谈什么硕士生、博士生了。原著有什么,你就说什么,原著没有的,你自己编的,千万不能说是古籍当中有的。这是学术常识。

那么,第一个说桓景拿着降妖青龙剑披风斩瘟魔的是谁呢?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一周左右的时间了。我查阅了很多古籍资料,更是求学了好几位古文献方面的师友。大家都说,在古籍当中,根本找不到桓景拿着降妖青龙剑披风斩瘟魔的记载。我们大家都怀疑,这是互联网时代才有的胡编乱造。

从互联网上查询,这段桓景拿着降妖青龙剑披风斩瘟魔的内容,最早出现在2015年前后,标注的作者,是某位网站的记者。这就可笑了。当时的那篇文章,确实说桓景拿着降妖青龙剑披风斩瘟魔之类了,并且说这个故事,出自《续齐谐记》。显然,我们找出《续齐谐记》一对照,就会发现,他胡说呢,人家原著小说根本没那些事儿。

这件事情,其实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思考:有关文化内容的节目创作编排,千万不能在互联网上“望文生义”,觉得有人这么写过,就是对的了,就不求证原著了。就像这次的桓景披风斩瘟魔的笑话,古籍当中,没有任何记载(若是有,还望方家留言教育我),竟然是现代人在互联网上胡编乱造的,而这种胡编乱造,竟然以讹传讹,被河南卫视做成文化节目,“最终落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屡次与河南卫视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商榷,最大的初衷就是,卫视平台肩负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把一个错误的以讹传讹的内容“落实”之后,会对后来的文化造成恶劣影响。学术研究,最应该肩负一个底线,那就是,不造谣,不传谣。文化节目的制作,亦然。这种以讹传讹的态度,容易对后面的文化研究,造成巨大困扰。

比如,百年之后,我们的学者们研究重阳文化,发现河南卫视的《重阳奇妙游》当中说,桓景拿着降妖青龙剑披风斩瘟魔了。可是,翻开原著小说一查,《续齐谐记》里边竟然没有这段内容。百年之后的学者们,可能就会困惑了,就会怀疑,是不是在百年之前的《续齐谐记》版本当中,真的有披风斩瘟魔,而到了我们这里,丢失了呢。我们的学术研究上,这种以讹传讹造成后世学问研究困惑的例子,不胜枚举。

所以我坚持认为,这个“以讹传讹”,才是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的最大错误,应该尽快改正才是。卫视节目,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真的不是面子不面子的事情,不能为了面子,对后世造成学术困扰。我们这一代人,做文化,做节目,要秉持有一说一原则。想说自己的生发内容,千万不要打着古籍的旗号。大大方方说,那是自己编造的,即可。

如是,是我对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的第三次商榷,希望其能尽快删除节目开篇的这段“胡编乱造”。(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