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疫情”话题又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而这一次处于疫情中心的,是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16日,2名上海游客,一对退休教师夫妻,在西安市第八医院被筛查出新冠阳性。随后在流调过程中,西安于这对夫妻同行的5人进行核酸采样检测,结果全都为阳性。

而10月18日,这条传播链又再次延长。

宁夏银川也通报一例新增本土病例,并且跟这对夫妻是密切接触,他们曾一同出游。从通报中看,目前上海、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多个省份,大约17人被波及。

而仅仅2天,就被确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新增本土病例,暴露了哪些不足?

此次疫情,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确切的源头,这对退休的夫妻也不能确定“最先被感染”,此外这对夫妻也并非检测阳性后擅自出游,也未违反嘉峪关市有关防疫规定。

但通过他们的路径行踪,可以发现这对夫妻在去西安之前,就曾在甘肃做过核酸检测,只是他们没想到,新的检测结果跟两天前有所不同,提醒有阳性的可能。

然而等到结果出来的时候,这对夫妇已经到达西安。

直到10月16日上午9时接到嘉峪关市疾控中心的电话通知,夫妇俩去了西安市第八医院再次进行核酸检测,8小时后,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初筛阳性。

而在这之间,由于两地疾控系统的信息存在沟通差,他们以及同行的5名接触者已经自由活动超过24小时,7人的活动轨迹几乎都到了人流密集的旅游景点。

也正因此次的信息差,让这波疫情开始蔓延。

当然,咱们不是对这对夫妻进行指责,更不能开启各种人肉搜索,本身感染者是受害者,他们不是病毒,不应该被谴责。

但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可以发现有两件事需要今后补足:

一是个人出行还需要谨慎,若接到核酸复查通知,就需要果断放弃剩下出行安排,减少扩散风险;

二是两地疫情通报需要及时以及吻合,不能出现自相矛盾,更不能推卸责任,互相踢皮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疫情的出现,也提醒着我们:自我防控意识不可松懈

疫情当下,为有效预防病毒感染,能够尽最大可能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戴上口罩是自我防控意识中最重要的一点。

咱们日常所佩戴的口罩大多都是一次性的医用口罩,而为保证这种口罩的有效性。

大家除了要尽可能做到每只口罩单次使用外,还需要格外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每只口罩的使用时间不可过长,口罩使用时间过长,难免会容易带来一些健康隐患。

长时间不更换,会带来哪些隐患?

第一,防护失效

口罩内部依附着人体呼出的蛋白质、水分等物质,导致细菌滋生,因此若长时间不更换,口罩就会容易滋生病毒和细菌,从而导致防护失效。

第二,引发皮肤过敏

很多人在佩戴口罩时,都很可能会有过敏的情况发生,之所以会过敏是因为制作口罩所使用的织布材质较为粗糙且不亲肤。

而口罩折痕处在长时间与皮肤摩擦后,便很容易会引发过敏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当织物内存在有甲醛残留,或是能够释放甲醛的树脂纤维时,更是会增加皮肤发生过敏的风险。

第三,可能引起皮肤长痘

人们在戴上口罩后,口罩下区域会处于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而随着人体的不断呼吸,此区域还会转变成高温高湿的环境,高温高湿环境不仅会致使皮肤大量分泌油脂,同时其还会促进种种细菌的繁殖,如此之下也就会导致皮肤长出痘痘。

当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空气流通等措施也不能松懈。

面对疫情,我们需要放宽心态

经历了将近2年的抗疫之战,我们需要明白一点:

对比当初疫情暴发之初,如今的局部零星疫情已经不算“大事”。

面对零星出现新增本土病例,我们必须保持理智和耐心,毕竟我们摸索出一套成功的抗疫经验,对疫情的控制应该要有信心。

当然,对于疫情暴露的不足,我们也必须及时查漏补缺,避免这样的事情再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