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房琳闾斌文图

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之际,经过一年多修建的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以及升级改造后位于渑池县的仰韶文化博物馆、灵宝西坡遗址保护性展示工程等地,都展露芳容。大河报记者现场一一打探。

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13吨重的巨型穹顶为国内“重量之最”

据了解,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区西南处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内,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将展出文物近4000件,包括壮观的1166件的石盘状器、完整的弧线三角纹彩陶盆、瓮棺葬群,以及“中华第一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贾湖骨笛等“宝贝”,为国内较大规模的史前博物馆。除此外,该博物馆的修建也有众多“巧夺天工”之处。

在恢弘的序厅高堂之上,镂空花饰的巨型穹顶重达13吨,为国内建筑艺术造型穹顶的“重量之最”。造型设计犹如花瓣一样,灯光透下,通透晶莹,若幻若真,有巧夺天工之美,让整个展览透出一种干净圣洁明亮的格调。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该造型艺术灵感来源于庙底沟文化彩陶最具代表性的纹饰——“花瓣纹”。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中期的一个重要文化类型,因最早发现于三门峡庙底沟而命名。

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106米长的雕塑墙上刻着考古大事件

位于渑池县的仰韶文化博物馆内,106米长的百年考古历程雕塑墙是此次该馆提升工程的一大“亮点”。

其全称为“1921-2021百年考古历程雕塑墙”,全长106米,高4.5米,为红砂岩材质,由中国雕塑学会理事马天羽设计。该雕塑是依据中国考古学会在全国报名参选的160余家遗址中,评选出来的70个对我国百年考古具有重要影响事件而策划、创作出来的。

除了1921年渑池仰韶遗址外,雕塑墙上涵盖1926年发掘的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1936年发掘的浙江良渚古城遗址、1959年发掘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1990年发掘的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等。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先生为雕塑墙题写了后记。站在这巨型的雕塑墙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灵宝西坡遗址:占地516平方米的“大房子”被“复原”

在灵宝,西坡遗址保护性展示工程作为观摩点之一,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观。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F105大房基遗址,它占地516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带回廊的古典建筑,集中展现了仰韶中期核心分布区的建筑风貌。此次,当地经过多方努力和全力施工,成功“复原”了这座“大房子”。该项目也是河南省第一例新石器时代特大房址复原展示工程。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四次考古发掘纪念点用场景雕塑展示

今年6月30日,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开园之初到现在,这里俨然已成为旅游打卡地。

公园项目总面积约2800亩,采用点、线结合的形式,将发掘纪念点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中心两环三广场四点五园”的展示结构。值得注意的是,从1921年的第一次发掘到1981年的第三次发掘,遗址公园内,对每次发掘纪念点都以场景雕塑的形式展示。

其中,第一纪念点为题为“中国田野考古第一坑”。雕塑以安特生、袁复礼的资料照片为原型,发掘坑里是三个正在挖土的当地村民,是参照同时期参加发掘者的照片设计的。

第二次发掘纪念点的场景设计,参照夏鼐、安志敏、王仲殊三人的资料照片,设计了他们三人在观看陶片、进行讨论时的场景。第三次发掘纪念点的场景雕塑采用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用发掘手铲和月牙纹彩陶罐组合成一个场景。目前,第四次发掘正如火如荼进行,现场矗立的发掘现场展示棚,预示着该仰韶村遗址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