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继英夫妇与张君秋先生

京剧名票

陆继英老师

从希斌

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继“四大名旦”之后,撷英集粹,更贵有革新精神,创立了闻名遐迩的新流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伊始,京剧旦行出现了“十旦九张”的局面。年轻的后学者,渴望列入张氏门墙;私淑者及业余爱好者更是趋之若鹜。然而,陆继英老师痴迷并执着研习张派艺术,长达八十余载者可谓绝无仅有!

陆继英生于1924年。1947年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中文系。退休前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1957年加入民盟,曾是天津和平区政协委员。其父陆锦,北洋政府曹锟时期任陆军总长。因酷爱京剧,故与不少京剧名家过从甚密。受家庭熏陶,陆家兄妹都喜爱京剧。1934年,十岁的陆继英在一次生日堂会上,首次粉墨登场,彩唱了《贺后骂殿》。这是她的票戏之始。

1937年,17岁的张君秋首次来津公演,凭借甜美高亢的嗓音,端庄秀丽的扮相,震惊四座,一炮而红,在津与陆锦相识并被收为义子,从此与小他四岁的陆继英兄妹相称。(君秋家子女,一直称陆继英为“七姑”)。君秋每次来津,都会抽时间给义妹说戏或教她画画。陆继英老师应该算作君秋先生的第一个学生。

陆老师23岁与同在一个大学求学的土木建筑专业的张金涛先生结婚。金涛先生也是个戏迷,并且称得上票界全才。他善演花旦,会拉琴,能打鼓,尤其有极强的记谱能力。陆、张结为伉俪后,几十年来与君秋先生成了莫逆,至君秋逝世,他们整整交往了一个甲子,耳濡目染,其收益的条件,是一般票友无以比肩的。三人每每欢聚,除了学戏外,还经常一起考证戏曲故事的历史渊源;共同探讨一些戏的情节和场次的调整;特别是改动一些不合时宜或语言欠佳的唱词。尽我所知举几个实例:

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君秋灌录《女起解》唱片。觉得崇公道与苏三的大段对白有不少糟粕。于是委托陆老师重写并全部采纳。

二、陆老师认为《春秋配》姜秋莲的传统扮相,与人物的身份、处境不符。应把原梅、黄(桂秋)二位绚丽多彩的富家小姐扮相,改为穿着朴素的蓝褶子;靓丽的“头面”换成“蓝包头”,从此成为君秋上演此剧的固定扮相。

三、张剧《怜香伴》原是一夫多妻的故事。解放后因为有悖于“一夫一妻”的新婚姻法基本原则。陆老师建议改成了妹妹为兄长择偶的故事,“救活”了一出唱腔华丽的张剧。特别是陆老师还为该剧添加了“自家事何须要旁人衡论,三从四德贻误终身”的唱词。因为有助于反封建的政治宣传,被君秋先生欣然接受。

另外,1986年天津青年京剧团“百日集训”,君秋先生为青年排戏,常请陆、张二老临场观摩,二老对《状元媒》的情节、场次及《断桥》的唱词都提出改动建议,得到君秋先生赞赏和首肯。这一切充分说明陆、张二老在京剧艺术方面的深厚底蕴;更体现了君秋先生作为大师虚怀若谷、择善从之的高尚品质!

陆、张夫妇对张派传承的贡献,还有一件往事是值得提及的。1942年,君秋先生离开马连良先生的“扶风社”,组办“谦和社”。演员挑班就需要有自己的戏作为号名。于是排演了由刘叔彦编剧,王瑶卿编腔的《凤双栖》。当时,姜妙香、刘连荣、张春彦、萧盛萱诸名家都参加了演出,在京津上演后又轰动了上海。据金涛先生回忆,是时在上海,每场的纯收入可落七两黄金。

1943年,君秋先生将此剧全部唱腔,教给了正在上高中的陆继英。此剧的一些唱腔,已显现出张派形成后,一些脍炙人口,精彩唱腔的雏形。上世纪五十年代,金涛先生认真记了曲谱,并得到君秋先生的审定。“文革”时此曲谱被付之一炬。1986年,君秋先生在津参加青年团“百日集训”期间,闲暇时常到陆家作客。陆老师把记忆中《凤双栖》唱腔,唱给君秋先生听,被君秋先生评为“满分”。其后,配上乐队,由陆老师演唱,录成光盘,2005年,在津举办纪念君秋先生诞辰85周年活动,陆老师在会上做了发言,并将光盘,分赠给张门弟子人手一份,让君秋先生第一个新编剧目得以薪尽火传!

称得上“票友”,必须有一定质量、数量的“票戏”实践,陆继英老师称作资深票友是当之无愧的。她1954年加入“南大京剧团”,开始登台彩唱。1955年加入了天津颇有名气的业余京剧团——“万剧团”(又名万铨剧团)。该团由当时天津“民建”和天津“工商联”负责人,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万国权先生和名票铨季达先生组织的业余京剧团。据金涛先生回忆,除以上二位外,主要演员还有苏健、刘守仁、张闾庸、刘纫兰、王文仲、丁思禹、匡树之、张宗逵、哈鸿钧、杨广文等人。后成名的画票关良,戏曲理论家刘琦二先生都“票”过龙套。场面的郭仲霖、杨培良、李自祥、邱玺臣、孙洪文等人,也都是津门“好佬”。从55年——64年近十年中,此剧团演过三次以上的剧目有三十多出;两次以上的有近四十出。演过的剧目多达七十多出,陆老师十年中彩唱过一百三十余场。

君秋先生常讲:学我的戏,不能从《望江亭》《状元媒》学起。基础还是传统戏,从“后半截”学起是学不好的。我也是从《三击掌》《春秋配》学起的。因此陆老师一直很重视对传统戏的学演。但学习张派新戏,她比别人就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了。如《望江亭》《状元媒》等剧,北京刚一上演,陆、张二位就赴京观摩学习。由君秋先生亲授唱腔,身段,金涛先生不仅记谱,并学说其他角色的台词、身段。

1964年3月,“万剧团”在天津政协礼堂,演了一场《除三害》和《状元媒》。坚持十年之久的业余京剧团,从此偃旗息鼓,成了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上演传统戏,89年65岁的陆老师仍精神矍铄,兴高采烈地重登红氍毹,先后彩唱了两场《望江亭》,三场《春秋配》,还演出了《大登殿》和《楚宫恨》等戏。91年何顺信先生在津举办个人专场,邀请了与他同庚的老友陆老师,演唱了他新设计过门的《教子》选段。92年,68岁的陆老师演了一场《春秋配》,从此息影于业余舞台。

其后,陆老师虽不再彩唱,仍经常到青年会、康乐园、长寿团、教师剧团、和平区政协、国际票房、南大京剧团等处与戏友们欢聚。99年6月至2000年十月赴美探亲,在亚特兰大的国剧社和当地张派同好一起活动、交流,受到欢迎。

陆老师几十年虽热衷于参加京剧业余活动并技艺不凡,但很少参赛。据我所知,1962年获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票友大赛三等奖;1982年获和平区老年京剧大赛二等奖;1987年获天津老龄委举办的京剧大赛一等奖。

自1989年,陆、张二老,邀请三五同好,在家中组织了张派研习小组。每周活动一次,由二老引导小组成员有计划地学唱张剧的全部唱段。三十年来,把张派常演的五十来出戏,循环反复地学唱了多遍,既提高了大家的演唱水平,又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一些专业演员也经常慕名来访,如君秋先生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李近秋、张学敏、刘明珠、董翠娜、赵秀君、姜亦珊、赵芳媛及喜爱张派艺术的四川名演员沈福存等都来参加过活动。

光阴荏苒,时至年前,陆老师已是93岁的耄耄老人。难得她视力、听力、记忆力不减,对唱腔记得相当准确。从不荒腔走板,只是西皮二黄都降了一个调门。然凭借其深厚的功力,每每即兴演唱,仍悦耳动听,响堂挂味;而且从不坐着唱,还不时略带身段。让年轻的同好们由衷敬佩、赞叹不已!

陆老师虽然身体尚可。但自知年事已高,来日不多。他一直记挂着2020年君秋先生的“百年祭”。为了纪念她追随了八十余载的兄长、恩师,自己出资,将金涛先生生前谱就的君秋先生的51出戏(20出从未公开发表过)两个散曲的曲谱,复印成册,免费赠送给张派艺术的爱好者。并亲自打电话,叫来君秋先生的公子学浩同志,取走该书。学浩同志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陆老师此举,为其八十载痴迷张派艺术的执着精神,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让人怀念!令人崇敬!

陆继英老师千古!

从希斌

于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