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大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捐赠倡议引发网络关注。

该校校友总会号召校友、老师及学生每月捐出一杯奶茶或一杯豆浆的钱,支持母校发展。倡议发出后,不少校友表示支持,也有网友觉得很“辛酸”,还有人调侃西北大学是“中国最穷2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号召校友捐“一杯奶茶钱”

10月15日,西北大学举行了建校119周年庆祝大会。

校庆前夕,10月14日中午,西北大学官微发布消息称,为了更好的助力母校发展,西北大学校友总会发出真诚倡议:在每月的6-9日,每位校友、老师可以将一杯奶茶的钱(11.9元)捐出;在校学生可以将一杯豆浆的钱(1.19元)节省下来支持母校的发展,或者也可以捐赠任意金额。

该内容发出后,有网友称学校是“乞丐”行为,为了那几块钱来募捐;还有网友开玩笑称,“西北大学中国最穷211的称号坐实了”。

大多数网友,不反对学校这种行为,觉得这只是倡议,“想捐就捐,不捐就不捐,没必要diss学校”。还有学生称,“虽然每年经费都不够,但是每年都会竭尽全力给学生最好的”。

当天,不少校友看到这个消息,却直呼“辛酸”。一位西北大学校友在评论区发言称,“以前就知道西大穷,转眼毕业快十年,没想到还是穷。奶茶钱可以捐,为母校这都不是事儿。”这位校友还称,“这所大学真的很好,可惜受困于地域出身。”

在捐赠留言中,不少西北大学的校友留下了对母校的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北大学回应:

会对捐款使用去向进行公示

西北大学的这份倡议书是真的吗?西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负责人李老师接受了都市快报记者的采访。

李老师说,微博上的捐赠倡议,是我们校友会发起的,学校也支持这个想法。

有网友提出,为何捐赠的金额特别写明是一杯豆浆(1.19元)?难道学校豆浆真的卖1.19元吗?

李老师说,我们学校今年是119周年校庆,从去年捐款开始,只要捐赠的不是其他金额,可以设置为1.19元、11.9元或119元等,(对我们来说)比较有特殊意义。

李老师说,把1.19元说成是一杯豆浆的钱,这其实是打个比方,学校食堂的豆浆是1.5元/杯,校园里的奶茶也比较便宜,七八块/杯。

那么,西北大学此次捐赠活动助力学校的想法从何而来?

李老师主要提到了三点。

她说,我们这次的小额捐赠活动,是学校在广大校友中广泛开展的以自愿为原则的长期性的捐赠活动,这个捐赠不是现在开始的,已经持续一年多。

另外,西北大学校友捐款收到以后,相关明细和记录都是实时公示,而且会寄给捐款人一个捐赠证书(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捐款项目资金使用也会严格按照学校财务制度去执行,并对捐款使用去向进行公示。

李老师说,这个活动不是西大(西北大学)的首创,也是参考了国内其他高校的相关做法,很多高校也都有这样做。

李老师说,校友捐赠也是高校办学经费来源之一,我们也是想广泛地去动员广大校友支持学校的发展。

年度预算确实不高

撞名美国著名的西北大学,我国西北大学尽管实力不凡,却显得“不太知名”。实际上,拥有119年历史的西北大学是我国西北地区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官方简介显示,西北大学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2017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有2个学科进入A类,16个学科进入前30%,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较第三轮学科评估有了较大提升。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学科还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2020年,西北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并列中国大陆地区高校第43位、在陕高校第3位。从教学和科研来看,西北大学是有实力的。

不过,17日,记者查阅了相关数据发现,西北大学资金确实不充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看2021年的支出预算这一项,在陕西省范围内,相较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同类型“211”“双一流”高校,西北大学基本“垫底”。

根据西北大学官网公布的官方数据,该校2021年本单位预算支出14.18亿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支出预算总额39.98亿元,是其两倍还多;另外,同年度陕西师范大学支出预算总额31.87亿元,长安大学28.16亿元,都比西北大学高不少。

有其他高校也发起过类似的倡议

那么,西北大学校友总会发出的募捐是否真的显“寒酸”?

其实,我国其他高校校友会也曾发出类似的倡议,数额也并不高。

比如,北京大学校友会今年7月对该校2021届毕业生发起的倡议以支持北大的一项公益种子计划,倡议捐赠额从1.23元起、或捐赠123元,可获得相应捐赠纪念品。

复旦大学则会在每年建校周年纪念日发起年度捐赠。以2021年为例,复旦建校116年,该校校友会倡导以116元的倍数进行(116,232,348…1160…以此类推),所有捐赠将注入复旦大学校友基金,以支持复旦大学发展。

西北大学校友总会发起的小额募捐倡议之所以引发关注,还源于公众对高校获“高额”捐赠的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

仅在近段时间就有如下报道:

10月16日,在南开大学建校102周年、南开化学学科创建100周年之际,南开大学化学系校友赵国锋、阚颖、郑保富共同支持1.6亿元,发起设立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发展基金。

同日,湖北大学举行建校9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向学校捐资助学,截至目前共签订70余个捐赠项目,签约捐赠总金额已超过1亿元。

10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迎来建校七十周年华诞之际,紫江集团捐资1亿元,设立专项建设基金。

9月底,在四川大学建校125周年之际,众多知名企业和杰出校友向学校捐赠支持共4亿元,助力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来源:中国经营报综合自极目新闻、都市快报、澎湃新闻、封面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