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玫瑾老师的名字,可能有的家长不太清楚,不过看到她的照片大家可能就很熟悉了。李老师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同时也对失足青少年心理有不少研究。

因为了解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案例,李玫瑾教授非常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所以也会不时分享出一些对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方法和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家长不仅担负着养育子女的职责,更有义务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不过教育孩子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有时候我们很容易遇到困惑,或者忽略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

李教授提醒家长,学生在小时候往往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不能忽视他们的表现。有几种情况,父母不能“手软”,否则可能养成很不好的习惯。

学生出现这3种行为,家长必须下狠心管教

第一种,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很多人眼里低年级的学生是最单纯的,但实际上幼儿园里也不乏说谎现象。有的同学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会给他人带去什么影响。

为了不上学而声称老师不让自己吃饭等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家长抱着目前没出现什么后果的态度,而不对他们做出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学生就很可能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这样不仅容易养成他们自私、不顾及别人的思维习惯,导致不被同学和老师喜欢;更深远的影响,可能还涉及成年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家长必须让他们认识到严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种,用哭闹、不写作业等方式“要挟”家长。学生在低龄时期“不懂事”是正常的,为了玩具等事情哭闹也是常见情况,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度。

有的孩子提出不吃饭、不写作业,来要求家长一定要满足他们,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重视!家长的妥协可不是花几十块钱买东西的问题,而是默认了这种“威胁”的方式

学生们一旦发现这种行为奏效,以后也很可能把它应用在处理跟他人的关系上。可学校的同学、工作中的同事,不可能都接受,这就埋下了隐患。

第三种,调皮到没有底线、不考虑后果。适度的顽皮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安全感和创造力,家长需要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天性,但是有的孩子完全没有规矩、没有底线。

如果他们从捣乱和破坏中寻找快乐,就绝对不是“不懂事”那么简单了。家长如不及时制止,这样的学生以后很难有出息、还可能犯下严重过失。

让学生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以上提到的三种行为,家长发现后一定要引起重视,下狠心严加管教、及时纠正。不过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只用打骂方式,这样的话学生可能只是暂时地屈服。

没有懂得自己行为的后果,在远离家长的时候,还是可能继续犯。所以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明确的底线,并让他们清楚自己是要对说的话、做的事负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底线和原则呢?比如商场里看到某件东西,家长应该明确地告知:有必要的话再贵也会买,没必要的话无论怎么“作”也不会购买

当学生做出一些行为,需要家长帮助“买单”时,家长在妥善处理问题后,也需要让他们参与弥补。比如有人把墨水撒到邻居被子上,家长应该让学生参与洗涤和道歉。

学生行为背后可能有其他根源,家长需要关注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时候家长在发现他们行为方面有问题时,需要反思自己平时是否做出了不好的榜样。如果在他们面前说谎、逃避责任,就很可能造成困惑。

当家长对自己与对学生是两套标准的时候,他们是很难做到服从的,相反却更容易朝家长最不希望的方向发展。有的学生则因为非常需要关注,所以有意做出令家长苦恼的事。

不从根源看到问题的话,即使用再多的手法去管教,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家长需要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加强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席位。

今日话题:你认为哪种行为最不能放纵呢?(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图片来自网络,不代表具体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