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幸知在线主笔团

有人说,如果可以重新养育女儿,我只希望她“快乐就好”。

养育子女,它就像经营婚姻那样,多出陪伴与投入。

网上看到一句话,形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十分贴切:

“爸爸爱妈妈,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诚然,父母彼此相爱,家庭美满和睦,孩子的人生自会温暖而明亮;

反之,父母互相折磨,孩子颤颤巍巍地成长,他的人生,则充满了撕裂感。

01

被父母控制的孩童

偶然浏览到某音的一则视频,看完有一种深深的刺痛感。

肉眼可见遍地都是物品的残渣和碎片,时不时还传来男孩的抽泣声。

男孩做错了什么?非要把他心爱的玩具都砸碎?

据都市时报报道,砸烂玩具的,是男孩的父亲。

当时父亲在喝醉酒的状态下,因为一些琐事和男孩发生了争吵。愤怒之下,父亲直接拿起桌上的模型重重地摔在地上,顿时模型被摔得四分五裂。

看到自己心爱的模型被父亲毁坏,男孩忍不住委屈顶撞了几句,不料,他的父亲火气上头,把架子上的全部模型全砸了。

这就出现了视频开头的一幕,满地都是模型零件的残骸。

第二天,父亲不仅没有道歉,反而扔下一句话“如果以后再顶嘴,我就继续砸,直到把你所热爱的东西全毁掉。”

这句话,让男孩伤透了心。在父亲眼里,可能砸碎的仅仅是玩具,对孩子来说,则是被摧毁掉的梦想。

说实话,每看一遍鼻子都会有些发酸,内心也是极度愤怒的。

作为父亲,有多铁石心肠,看到儿子沙哑叫喊都无动于衷?

作为孩子,有多绝望,才会发出“每一样东西我都付出了时间、精力、热情,如今全部被毁掉”的感叹。

年轻人的爱好也许不被长辈理解,但每个人都应该保有热爱的权利。

而毁掉孩子热爱的东西,来宣示主权,换言之,这是一种无声的家庭暴力。

短片《茉莉的最后一天》里,众人眼里品学兼优的高中生林茉莉,在拿到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毫无征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难以想象,这个女孩有多痛苦,才会走向这条路?

考好了,没有夸奖,只有不断地否定与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不好,眼里闪现的是冷漠和失望...

里面有一幕,茉莉妹妹成绩考砸了,母亲怒目对视,用恶狠狠的语言,一句句打在她身上。

“你不要脸我们还要脸,你不想想你爸妈是什么身份的人?你爸是系主任,我好歹是留美硕士,要是没有生你,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为什么我放着教授不做,在这里受你的气?”

中国式父母之爱,仿佛在用情绪,勒索孩子的回报。

然而,孩子的人生,不是我们的人生。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我们的人生也不需要全盘为孩子牺牲,我们只是刚好有机会,并肩走了一小段路。

02

孩子的回应

在B站里看到了一些网友对父母的留言。

“我真的有努力,早上5点起床背书,6点去学校,中午快速吃完饭后,开始背书写试卷,下午6点半回家,路上还拿着书背单词。可是,你们的一句话,把我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把我贬低的一文不值。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考不了你们满意的分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这个留言,我不禁深深叹息:

父母总是打击、否定,孩子无力抗拒,最后连反驳的机会也没有。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或许是他内心深处的呼喊吧!

其实这类孩子,常被父母撒播的,不是自信、爱的种子,而是自卑、恐惧的种子。

在他们眼里,孩子成绩没考好,是自己的问题,压根没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

而孩子无力地抵抗,才最让人心疼。

2019年热播的《小欢喜》,陶虹扮演的母亲宋倩与女儿乔英子的关系真的让人揪心。

女儿英子卧室里的围墙,被她改成透明玻璃,窗户则直接对着客厅,这样设置只为便于观看女儿的动态;

饮食上,不允许英子吃零食,也从不让英子买,只让英子吃自己炖的饭菜;

最引起观众争论的,就是英子的梦想。

她为了去航天局,努力奋斗着。可是母亲盲目、粗暴地阻止了孩子的路,因为这对高考一点都不利。

于是母女矛盾愈演愈激烈。

最后,母亲宋倩私自修改女儿的高考志愿,英子得知真相后,彻底崩溃了。

伴随海风呼啸,英子站在海边的围栏上,声嘶力竭地喊着:“我怎么跟你说啊,你从来都是凭你自己的想法,决定我的人生。你就是想为我好,这都是你想的。可是你想过我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吗?”

原本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为何变得如此偏激?

母亲宋倩离婚后,一门心思围着女儿转。

她是一个老师,什么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也习惯了决定女儿的选择。

设置透明玻璃,监控女儿的动态,不仅扼杀了女儿的生活空间,母女之间的信任感也慢慢削弱;

视女儿的梦想为一个东西,唯有考北大清华,才有出路...

总以为,女儿长大了就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却忘记了,成长的过程决定了成长的结果。

父母掌控孩子的案例,多数不胜数,可独独没有关注,孩子也有说出来的权利。

用户@春夏冬还少个秋的评论,也着实心酸:

“家就像避风港,是一个想休息想颓废想哭想笑想干什么的地方。在外面我也很努力很努力了,请不要一边否定我一边让我去做你们想要的样子,请不要让我连避风港都没有好吗”

连续发出两个“请不要”,是孩子的心声,也对父母保有了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事事掌控的父母。

在一些父母眼中,孩子永远需要“保护”、需要规划,一句“为你好”便给孩子编织了一张理想化的巨网。

殊不知,这种毫无边界感的控制,对孩子的伤害是多么的大。

心理学家曾这样评价掌控欲强的父母:“他们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

以爱之名,让孩子按自己制定的标准去生活,难以想象,孩子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03

正确的爱是什么样的

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说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父母子女,终有告别,不要因为是生养父母,就去限制他们的未来。

懂得放手,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不论未来会怎样,他们始终都要去爱、去经历...

当父母与孩子意见相悖时,不是摆父母架子,以“为你好”的姿态,去束缚孩子的渴望,而是以平等示人,以理服人。

在一档节目《小不点嘚吧嘚》中,记者向在场的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看到父母秀恩爱,你们的想法是什么?”

这帮孩子一听,纷纷活跃了起来,但话里话外满满都是对父母的“嫌弃”。

不过,有位孩子倒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她说,“会让我觉得我就像躺在一个温暖的被子里面,就算我在一个冰冰冷冷的地窖里面,我也不会觉得很冷。”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幸福,孩子才能快乐。

所以,爱孩子的方式,不是掌控,而是父母先做好自己。

人生怀有一颗乐观之心,自然就能感受愉悦积极的生命体验,同时也能滋养孩子,幸福成长。

还有句话说是这样说的,人生如尺,必须有度。感情如面,别越界。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关怀;

但该放手时,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如此,父母子女的关系,才能更长久,更亲密。

爱孩子,也不是为他们规划一切。

因为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孩子,欠缺独立思考,养成一个人格缺陷的人。

“为你好”也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不妨欲速则不达,放低自己的期待。

最后,愿每一对父母,都能活出自身的精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