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一刻商业,作者 | 安迪,编辑 | 于沐

从去年起,被网友戏称为“赌城”的安徽合肥,以“最牛风投城市”标签刷爆朋友圈——当地政府凭借“押宝”京东方、“投注”长鑫存储、“接盘”蔚来汽车等一系列“神操作”,不仅以“合肥速度”敲开了“万亿”之门,还培育出多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回溯至十年前,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首位度、辐射力并不出众,可今昔非同往日,“中国家电之都”“芯屏汽合”“新能源底特律”等一系列标签,让合肥迎来了高光时刻,甚至被外界誉为政府培育产业的“合肥模式”。

“抢抓自贸试验区机遇,我们将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上,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朱胜利介绍,合肥将积极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努力把合肥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抢”,是合肥近年来最亮的关键词。合肥总是能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决战经济发展主战场,向目标发起强势冲刺。

除了合肥,其他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也势头凶猛。

“内地某个地级市,都能管理着百亿基金,是这两年才发生的事,现在政府出资不到100亿都不好拿出来说。”清源投资董事长刘建云曾向证券时报表示。

母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也在指向这一现象。

2021年,中国母基金行业出现以地级市和省会城市为主力的大爆发。据母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发起成立的母基金共42家,市场化母基金8家,政府引导基金34家,政府引导基金实际新募集金额3100.5亿。

江苏则在设立母基金数量和规模上处于领先地位,且江苏的引导基金已经“下沉”到县域,如100亿溧阳市政府投资基金、10亿江阴市政府投资基金均在今年上半年成立。除江苏外,广东、浙江、山东均表现突出,辖下多个地区设立百亿母基金,浙江杭州更是设立千亿创新引领母基金。

母基金也在向区县不断“下沉”,如杭州萧山区100亿政府产业基金、100亿元溧阳市政府投资基金、50亿元青岛院士港产业投资母基金、50亿元江阴市政府投资基金、10亿元桐庐产业发展母基金、30亿平度产业创新发展母基金在上半年相继官宣设立。

预计到2022年,区县级政府的引导基金将会成为中国母基金行业的重要力量。

如今,地方政府在抢项目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甚至比VC还猛,不仅仅是为了钱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为了孵化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经济蓬勃发展,快速推动资源配置大幅升级,带动当地就业和人才落户。

有了这些 “组合拳”,城市整体发展才会“节节攀升”。

01 地方政府抢项目,比VC还猛

如今的地方政府抢起项目来,丝毫不亚于投资机构。

“您好,相关优惠政策等材料已发您参考,贵公司战略定位与我们非常契合,希望能达成合作。”据四川在线报道,在四川省某县的商务经济合作部门,只要工作人员拿出手机点击“加入会议”,便可一键入会,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项目公司实时沟通,就项目前期工作进行交流,推动项目顺利开展、尽快落地、早日投产。

中国大陆共有2843个县级区划,其中包括1301个县,117个自治县;另有977个市辖区、394个县级市等。其中很多县城都在伺机而动,积极出手、招揽企业前来落户。

仅在今年9-10月,无锡、青岛、南宁等地政府就已蠢蠢欲动,纷纷推出招商“法宝”。

无锡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首次出台管理办法,且给予整体最高40%的亏损容忍度,超出部分先由天使基金风险准备金弥补,不足部分以原天使管理人的收益奖励为限进行弥补。

而青岛市城阳区近期出台了促进创投风投发展的若干政策,并对实缴资金达到10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创投风投机构给予一次性5000万元奖励。

据青岛日报报道,10月13日,青岛市18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西海岸新区举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总投资81.7亿元的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青岛生产基地正式宣布开工建设。

据悉,这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涵盖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商贸物流和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总投资额达到了1523.8亿元。

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也在不断发力,不仅设立了总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南宁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近期还公开征集第五批合作机构。据广西新闻网报道,2021南宁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活动上,南宁市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额216.85亿元,涵盖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

对于地方政府抢项目的情况,凯旋创投管理合伙人陶冶曾向投资界坦言:“在创投圈只要做的时间足够长,大家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政府在创投这个行业的参与度越来越深。如果说以前只是旁观的话,现在已至少是创投圈一个重要的力量。”

地方政府投资高歌猛进,不仅投项目,还要追赶时代风口,在本地建立产业链条。

山东省另一座城市临沂,以亮眼成绩单证明了其在直播带货行业的“领头羊”地位。这个110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的快递发单量达到150万件以上,甚至超过了杭州和广州,堪称“直播电商之都”。

从“三线城市”到“直播电商之都”,临沂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河东区人民政府官网公示显示,9月20日,遥望科技临沂电商直播产业基地签约仪式举行,遥望科技和临沂河东区区政府将共同打造全国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线下综合体,架起线上直播与线下营销的桥梁。

另一座引人注目的城市是江苏常州,在《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名单中,常州有3家企业上榜,分别是中航锂电、蜂巢能源、星星充电,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常州在新能源产业投资的道路上,似乎正盯着合肥奋力追赶。

各地招商竞赛愈发激烈,地方政府纷纷摩拳擦掌,摇身变成“投资人”。为吸引企业落地,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入股企业,从而“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引入产业”。

在一线城市资源外溢,产业内卷逐渐加深的当下,以投资驱动的第二梯队竞争也正式拉开帷幕,苏州、青岛、厦门、成都等地皆有望成为“下一个合肥”。

此外,无锡、宁波、杭州、重庆、长沙、海南,均依托于自身的产业优势,正努力通过风投和创投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力,也均有条件成为下一个“风投之城”。

02 谁能成为“下一个合肥”?

2020年,合肥GDP超万亿,成为过去20年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城市GDP排名从2000年的80多位升至第20位。这一年,合肥常住人口首次超过邻省省会南京。

《2021年理想城市发展报告》表明,截止到2021年8月末,在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合肥以12家科创板企业的数量跻身榜单前五名,也成为中部地区科创板上市公司最多城市,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

毫无疑问,合肥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精准的招商投资“神话”。

2008年9月,地方财政收入仅160亿元的合肥,承诺提供90亿元资金,并给予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政策优惠,与京东方共同投资175亿元,建设国内首条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彼时连财力雄厚的深圳都举棋不定,合肥却为了筹措资金不惜被迫停建地铁,这一决定招致了一些质疑声。

但令人意外的是,当年巨亏十几亿元的京东方,凭借在合肥落地的第六代LCD液晶面板线一战成名,合肥也在面板产业链上形成了如今的千亿产值。而且引入京东方后,还打通了涵盖长虹、海尔、荣事达等品牌在内的上下游家电产业链环节。

此外,对于大热的芯片行业,合肥政府在2016年就有布局,联合兆易创新,投资数百亿成立了专攻高难度DRAM存储芯片的合肥长鑫。且合肥长鑫突破“卡脖子”技术,在2019年宣布8Gb颗粒的国产DDR4内存量产。

此时“芯屏汽合”中的前两字已经书写出来,而真正让合肥成为网红城市的动作,是投资蔚来,进而打造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20年元旦,蔚来开始与合肥政府进入深入接触阶段。在此之前,蔚来濒临破产边缘,焦头烂额的李斌四处寻找融资,已经谈了18个城市都没能落地,合肥是蔚来洽谈的第19个城市。4个月后,投资方案终于落地,蔚来中国获投资70亿元人民币。

至此蔚来走出“ICU”。完成融资第二天开始,蔚来股价就一路上涨,汽车销量也不断创下新高。此后,蔚来与合肥继续合作,2021年4月,由蔚来与合肥市政府共同规划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总年产值达5000亿元人民币。

蔚来合肥工厂,图/蔚来官方公众号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继蔚来中国落户之后,风投之城合肥张开怀抱,再次迎来了一家重量级车企——大众汽车集团。继AutoX和滴滴等出行服务商先后推出无人驾驶打车业务后,大众汽车集团是在中国首个启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测试运营的国际汽车制造企业,而合肥试点是其在中国落地的首个项目。

“我非常钦佩合肥市政府在新兴技术、新兴经济、新兴行业等领域的远见和开放,这极大鼓励了行业和企业的突破式发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说道。

就这样,合肥一直书写着投资传奇。去年6月,合肥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由合肥市的领导们担任产业链链长,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京东方、下一个蔚来在哪个领域,是哪个企业。据燃次元报道,一位证券行业人士表示:“每个行业都有周期。企业崛起都有运气原因,千军万马赛马,现在是新能源,下个风口是哪就不知道了,现在各地政府都在扶持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但是要成为宁德时代、蔚来、比亚迪这个级别,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毕竟,合肥每一次的冒险“下注”都不是撞大运的,而是建立在对产业规律的深度理解之上。

如今地方政府投资力量突起,而能否成为“下一个合肥”,需要眼光和运气,更需要耐心和努力。

03 地方政府抢项目,不只是为了钱

手握一把烂牌,却打出了王炸。合肥的成功,无法简单地归结于运气。

如今,在京东方项目的带动下,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已集聚企业10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由2013年的12家增长到2020年的283家。合肥已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的城市。

从京东方到蔚来,不得不佩服合肥政府的超前眼光和投资逻辑。当下,合肥的投资,不仅为合肥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来了更有价值的“隐形资源”,即各大产业基地落户后将带来的技术和人才。

据凤凰网汽车报道,京东方每年为合肥吸引上下游产业新增投资约300-400亿元,为合肥年新增800-1000亿元产值,吸纳当地就业超过5万人。

人口流入,是衡量地方经济的关键指标。

根据合肥日报报道,2009年,合肥全市常驻人口仅有501万人,GDP总量为2100亿元。到了2020年,合肥市人口达到了1035.9万人。

人口飞速增长的背后,是合肥市的求贤若渴。近年来,合肥累计投入就业创业资金50亿元,每年吸引近10万名高校毕业生来合肥就业,累计引入国内外顶尖产业高层次人才约2000人。

毫无疑问,合肥这套打法,成功吸引无数年轻人才留在这座城市。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总量与日俱增,合肥都市圈也从内核裂变转为外围城市圈扩张,城市版图、骨架不断拉伸。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合肥的发展路子,加速产业升级,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建人才“强磁场”,推动城市综合发展。

在政府的投资布局下,无锡基本形成了以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为主的地标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在国际国内也占有一席之地。

近期,无锡推出了《关于促进港澳青年人才来锡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等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内外各类产业发展领军人才,为城市带来更多资源。

而在“直播电商之都”临沂,各类直播培训场场爆满,直播小镇、直播孵化基地随处可见。

目前,临沂的电商从业人员已超35万,这意味着,每29个临沂人中就有一名从事电商行业。这也证明,临沂市政府已经通过产业投资成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

可见,地方政府抢项目,不仅仅为了钱,也是为了人才、技术、产业链等资源,这更是在为城市的长足发展考量。

现今,精准的项目投资,也成为地方政府“弯道超车”的城市增长引擎,今后与VC们“抢”项目,或许也将越来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