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出现过四百多位帝王。其中闻名于世的皇帝不胜枚举,他们或因贤明著称,或以恶德警世。但如果要说白手起家,草根逆袭的开国皇帝,除了汉高祖刘邦以外,就当属朱元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学问粗浅,在军旅生涯中又造就了其心狠手辣的个性,但是能够开创大明基业的他也绝非等闲之辈,智谋自然也非同小可。

然而虽然贵为皇帝,朱元璋一生中依然有诸多遗憾。比如他最喜爱的太子朱标就英年早逝,而他对此却束手无策。另外,他为了收服王保保而向其妹妹提问。结果王保保并未归顺,其妹妹的回答却传诵至今。

草根天子

元末的时候,社会动荡,灾祸连连。在乱世之中,朱元璋先后失去了父母和大哥。无奈之下,他不得已去了寺庙当和尚。可好景不长,最后寺庙也闹了饥荒。朱元璋只得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古人有云,时势造英雄。生于乱世的朱元璋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投身起义军,推翻元朝暴政。最终一路逆袭,当上了一国之君。这一切估计连朱元璋自己都未曾想到。

从贫民百姓逆袭成为的皇帝大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疑心过重。朱元璋也不例外。他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江山,也效仿刘邦诛杀开国功臣。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蓝玉案。兔死狗烹的伎俩被朱元璋运用得炉火纯青。

可以说朱元璋的疑心达到了病态的程度。斗争时期的尔虞我诈历历在目,即便在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对大臣们依旧不信任,似乎只有将所有对他和他的子孙能构成威胁的人都杀掉,他才可以高枕无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即便如此,朱元璋对一员武将却十分倾心,而且这名武将还是他的对手。这个人便是元末名将王保保。

朱元璋对己方武将大肆杀戮,而对这位曾给他制造过许多麻烦的蒙古人却求贤若渴,王保保的能力可想而知。

名将王保保

王保保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是元朝翰林学士。王保保这一汉人的名字是其为融入中原人之中所起的汉名,其原名为扩廓帖木儿。

从为自己取汉名这一举动便不难看出,王保保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年幼时的王保保便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对中原文化了如指掌。这为王保保后来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王保保的父亲所处的时期,已是元朝晚期,此时的元朝已不复当年的风采,全国各地起义军蜂拥而起。在各路起义军中,又以红巾军势头最盛。王保保的父亲便组织义兵,对红巾军进行镇压。

然而红巾军尚未被剿灭,王保保的父亲便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王保保在其舅舅的带领下,加入到镇压红巾军的义军之中。初上战场的王保保有勇有谋,连战连胜,最终迫使红巾军投降。

此时的王保保还不到20岁,众人却对他十分佩服,在军中被称为“小总兵”。而这只是王保保牛刀小试而已。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平定了红巾军后,元朝政府本应继续致力于打击其他起义军。但是由于派系不同,元朝内部出现了内斗的情况,致使王保保无法专心平叛。这便给了朱元璋难得的喘息之机。

借此机会,朱元璋战胜了张士诚和陈友谅两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同时壮大了队伍。当元朝政府将目光再次投降这个曾经毫不起眼的起义将领时,朱元璋已是羽翼丰满,并向元朝政府发起了猛烈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元朝经过长期的内耗,已无力抵挡朱元璋的进攻。元顺帝只得撤离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被彻底终结。

朱元璋在占领大都后,将其改名为北平,然后向山西发起进攻,打算以山西为跳板,继而北伐,将蒙古人彻底歼灭。然而明军这一战略却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阻挡明军的正是王保保。

虽然此时的元军已不复当年的威风,但是在王保保的带领下,依然与明军展开殊死的抵抗。虽然明军也曾对王保保造成过沉重的打击,但是王保保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组织兵力继续奋战。

在朱元璋与将领们商讨详细的北伐策略时,包括徐达在内的将领异口同声地提议放弃大同,改道应昌,原因便是大同由王保保镇守,明军将领无一人想与其正面交锋。王保保的指挥艺术可谓登峰造极。

就连朱元璋也曾评价王保保为奇男子,并且十分想将其招为己用。可见在朱元璋的心目中,虽然手下名将云集,但绝世名将只有王保保一人。

而明军在北伐的过程中俘虏了一名女子,这名女子的出现,让朱元璋看到了收服王保保的希望。

朱元璋的计谋

公元1376年,明军发兵北伐。临行前朱元璋对徐达和常玉春明确表示,北伐成功不是捉住元顺帝,也不是攻陷元大都,而是生擒王保保。但是这一次明军并未生擒王保保,却抓住了他的妹妹。

见到王保保的妹妹之后,朱元璋心花怒放,他认为王保保一定会为了妹妹前来投降。于是便派人送信给王保保。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王保保完全不为所动,在大义面前,王保保丝毫不念亲情。

更令朱元璋没有料到的是,王保保的这位妹妹也是一名烈性女子。在朱元璋提出让她帮助劝降王保保时,这位蒙古女子义正词严地回绝了他的要求,并指出王保保的忠心日月可鉴,让他趁早打消念头。

不仅如此,她还告诉朱元璋自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随时可以为免除王保保的后顾之忧而慷慨就义。见其态度如此坚决,朱元璋只好闭口不提招降之事,以防止她自寻短见,失去劝降王保保的底牌。

之后朱元璋又想到了和亲的办法,让王保保的妹妹嫁给自己的儿子。但她以外公新丧为由拒绝了朱元璋的好意。于是朱元璋便问她,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听到这个问题,王保保的妹妹严肃地答道:“忠孝最大。”这个答案让朱元璋十分满意,因为朱元璋就是要用忠孝二字做文章。

对于孝的理解,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对于忠的认知,由于角度不同却会产生巨大的分歧。朱元璋正是利用了这一分歧,为王保保的妹妹设下了一个语言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战俘,王保保的妹妹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她心目中的尽忠是向远在漠北的元王朝尽忠。而朱元璋作为中原王朝的掌权者,此时王保保的妹妹又身处中原,他理解的尽忠自然是忠于自己。

于是这位蒙古女子被迫效忠于皇帝朱元璋,嫁给了秦王朱樉。而朱元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自然对这位儿媳十分优待,让她在皇宫之中依旧高人一等,希望她有一天能够愿意帮助自己劝降王保保。

然而朱元璋始终没能等来王保保归顺大明。公元1376年,一代名将王保保去世,朱元璋的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而他对这位蒙古儿媳的耐心也随着王保保的去世一同消失。

二十年后,当三十九岁的秦王英年早逝时,朱元璋一声令下,让王妃为自己的儿子殉葬。这位大义凛然的奇女子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她的一生。

结语

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一生之中都会出现无法达成的目标。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相对于百姓,大权在握的皇帝更难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习惯了一呼百应的生活。当面对王保保兄妹的严词拒绝时,相比一定会气愤满怀。而从他让王氏殉葬这一做法,就可以看出其对王氏怀恨在心。

而王氏虽然身为女流,却能够拒绝朱元璋的要求,视死如归,其胆色着实让人敬佩,其机智之下回答的“忠孝最大”也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