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因为最近受到台风"圆规"影响

珠海雨水增多

原本绿茵茵的草地上突然出现了

很多这种白色的蘑菇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广东发布

小编在此提醒大家,

千万!不!要!摘!来!吃!

因为它其实是含有剧毒的"大青褶伞"!

要是有采蘑菇回家做菜的念头要及时扼杀,

有人就是这样做,出事了…

01

食用野生蘑菇

梅州祖孙3人中招

近日,广东梅州平远一户人家的外婆、妈妈和3岁孩子因食用野生蘑菇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家中2只猫也因吃了剩下蘑菇汤中毒身亡

图源:广东发布

事发后,相关专家来到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小畲进山找蘑菇。入山仅4个小时,专家就找出了几十种野蘑菇品种。

据介绍,这些蘑菇里头有不少是毒蘑菇,毒蘑菇的毒素类型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过敏性皮炎型等,误食后会出现不同的中毒症状。

不仅是梅州

前不久福建漳州也有人误食毒蘑菇

进了医院…

02

漳州一男子

吃完险丧命!

8月9日,杨先生将其刚从山上采来的一种白色蘑菇炒着做菜吃。饭后没多久,杨先生就开始出现腹痛、恶心和上吐下泻症状

见此情形,家里人将他送至当地医院。医务人员了解后,考虑到其病情危重,当地医院决定连夜转至漳州909医院治疗。

第909医院重症医学科接收了杨先生,医生判定杨先生进食了白毒伞毒蘑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属提供的蘑菇图片

因为吃了有毒的野生蘑菇

被送去医院治疗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几乎每年都有人中招!!

而且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数据是:

据2004-2014年我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报告11年间

共报告毒蘑菇中毒事件576起致3701人中毒

死亡786例病死率为21.24%。

03

病死率居突发公告

卫生事件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意识到

这些蘑菇的"毒性"

其实不止这"白毒伞"、"大青褶伞"有毒

很多蘑菇都具有毒

珠海人切记: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

野生蘑菇等野生植物!

网上有不少辨认蘑菇的方法

据说可以识别蘑菇有毒

那么,这些方法真的靠谱吗?

04

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

不要尝试用听来的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为很多方法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即使是专家,在分辨的时候可能也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

关于毒蘑菇的错误说法

✖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杀手——白毒伞却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毒蝇伞很漂亮,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形象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种类是美貌与安全并重的,同样来自鹅膏属的橙盖鹅膏,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有“鸡蛋菌”的别称,是夏天游历川藏地区不可不尝的美味。

✖ 错误说法2: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 错误说法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砒霜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

高温烹煮和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人们可能对解毒效果抱有信心而吃下自己无法判断的蘑菇,从而增加了中毒风险。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以白毒伞为例,其毒性成分毒伞肽,包括至少8种结构类似、骨架为8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毒伞肽的稳定性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人体也不能将其降解。其中毒性最强的α-毒伞肽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意味着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没有任何解药。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 错误说法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 错误说法5: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提及鳞片、粘液、菌托和菌环等形态特征术语,是毒蘑菇错误说法“与时俱进”的表现,错误说法甚至因此具备了一点可靠性。同时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但是,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却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另一方面,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05

广东常见野生蘑菇类型

广东常见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大青褶伞

也就是文章开头的蘑菇圈,经著名真菌专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教授鉴定为大青褶伞,一种生长在华南地区的毒蘑菇,曾多次造成市民群众误食中毒的事件。

大青褶伞又称绿褶菇、绿孢环柄菇,是蘑菇科青褶伞属的一种真菌。成长时菌伞先是白色再渐变成浅土色,直径约10多厘米,菌柄可高达15厘米,菌褶幼时白色成熟后渐成灰绿色,即名字大青褶伞的由来,孢子印为暗绿色。

每年夏天至秋天,大青褶伞常在草地上成群出现,它含有剧毒,主要是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和溶血四种毒素,食用后会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并且死亡率相当高,所以也号称“ICU菇”。一旦有人误食,可能马上就要进入ICU了。

白毒伞

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又是毒性最强的。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

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毒伞

▲灰花纹鹅膏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粘盖包脚菇

最后,小编在此提醒各位街坊

蘑菇虽然好吃,但路边的蘑菇不能吃!

到公园游玩时,一定要看好孩子

同时转告家中老人

切勿采摘,防止误采误食毒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