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





陈力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教版英语教科书副主编。

上小学时,我在语文课本上学过 “拔苗助长” 和 “伤仲永” 的故事。到了中学,英语老师常提醒我们不要 “抱桌子腿”,他说学好英语不能只靠拼时间、搞疲劳战术,还给我们讲了个英语谚语: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意思是说,长期负担过重,人就容易变傻。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孩子们 “抱桌子腿“ 的少了,改成了报课外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们的基础教育开始以形式上的 “忙”,来掩饰内在的 “盲” 和 “茫”。我们的孩子被各种考试分数、成绩名次、考级证书绑架,师生和家长都备受其苦!今年 7 月迎来了 “双减” 政策,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也要严格按课程标准控制考试难度,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杜绝机械、低效、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双减” 政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减负,一方面要减量,同时也须提质,这就对校内教学提出了提质增效的更高要求。

落实有效减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多用力——

1. 明确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考高分的应试机器人,而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为底线,以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方向,培养“有魂、有能、有为、有趣”的未来建设者。

2.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一旦大目标、大方面发生偏离,往往会越努力反而可能离正确的目标越远。因此,课标的研习就非常重要。英语课堂教什么、怎么教,不能仅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惯性,需围绕学科育人和核心素养目标,准确把握好教学内容和分学段要求。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以及课标要求与教材的对应关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清楚明白。

3. 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相对统一的,但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教师才是现实的课程和教材。因此,教师需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要求做适当调整,对教材或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选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

4. 重视师生关系,让学生爱上英语。学生喜欢做的事,他通常都不会觉得累;相反,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英语,即使作业少、要求低,他还是会有压力。经验告诉我们,小学生常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上这门学科,从这个角度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落实减负也非常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教给学生方法。无论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多么高效,课上时间毕竟有限。学生课下的消化巩固和拓展是提质增效的保障。所以,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减负的有效途径。一旦学生有了 “渔”,他就有了自己享受学习乐趣的本领;有了方法,学习效果提高了,容易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压力感也会随之降低。

6,尊重差异,要求适度。根据学生基础、个性等提出不同要求。尤其低年级,要求宁低勿高。小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绝大多数是有些兴趣的。到了中高年级出现分化,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很多都可能是因为考试评价和学习要求不当造成的。欲速则不达,一旦伤到兴趣信心,后面补救起来就更困难。

7. 为教师减负。有效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形式和说教,身教胜于言传。情志不安、疲于应付的教师,很难成为“教书育人”的好教师。因此,不断改进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师评价体系,尊重教师的专业劳动,缩减教师的非教学活动时间,让教师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学生、思考教学,也是落实减负的重要保障。

原文出处:《小学教学设计》2021年第10期。转载自:明师俱乐部。 版权 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进行联系。

《二语写作》正在征稿,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外语教师及研究者扫码入群赐稿!(详情见最后一条推送)

精彩推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