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宗朱棣倘若泉下有知,看到题主的问题,绝对是龙颜大怒,拍案而起:又是张廷玉说先是朕卖国割地,后又恩将仇报,对不对?这是谣言!朕不是、朕没有、尔胡说!

张廷玉在《明史列传·卷二百一十六》说得很清。

  ◎外国九瓦剌 朵颜(福余 泰宁
成祖从燕起靖难……谋胁宁王……三卫从……天下既定……尽割大宁地畀[bì]三卫,以偿前劳。

朱棣一定会说,尔等朵颜三卫,反复无常,扰吾大明,铁腕剿之,利国利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朵颜三卫的前世今生后来。

朵颜三卫最初是辽王的地盘,这辽王可不是大明九大塞王之一朱植,而是阿扎失里。阿扎失里是元朝的辽王,不过他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但也是大有来头。他祖先就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弟铁木哥斡赤斤,斡赤斤不是第一代辽王,

而阿扎失里却是最后一任辽王。

至正二十八(1368)年八月初二,明军攻陷大都(北京),元顺帝退出关内,以陪都上都为首都,史称北元。皇帝都跑了,后来新皇帝被打的带着十来个人跑了。王爷日子自然更不好过,1389年十月,辽王宣布投降,明太祖将辽王的地盘,一分为三(设立三卫),分而治之。

辽王阿扎失里“连降四级”,从正一品王爷变成了正三品的泰宁卫指挥使。他直管泰宁卫,兼管福余、朵颜。直接二把手是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主持工作的二把手是福余卫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还有朵颜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多久泰宁卫、福余卫、朵颜卫又改为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兀良哈部,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泰宁卫指挥者连升四级,又成为辽王了。一句话,阿扎失里弃明投暗(可不是弃暗投明)了。他们曾经的直接领导宁王朱权,当时只有十来岁,根本无力剿抚。

这一弃明都弃到明太宗时期。他们不仅没有帮助明太宗夺天下,还不断骚扰明朝疆土。这种恶劣的行为,直到明太宗早期还在持续。有朱棣原话为证。

昔兀良哈之众数为鞑靼抄掠,不能安处,乃相率归附, 誓守臣节, 我太祖高皇帝矜厥困穷, 设福余、朵颜、泰宁三卫,授尔等官职,俾各领其众,臣属既久,后竟叛去。及朕即位,复遣使来朝, 朕略其过, 加意抚绥,数年以来生聚蕃息,朝廷于尔可为厚矣。比者尔为本雅失里所胁,掠我边卒,又苦列儿给云马市,实行窥伺。狡诈如此,罪容。

奚可

直到将他们打趴下,重新设立三卫才改变,这时的三卫才叫朵颜三卫,明太祖时期叫泰宁三卫。

为什么之前叫泰宁三卫?为什么后来又叫朵颜三卫?答案非常简单,叫什么名字跟拳头有关,更跟明朝有关。末代辽王降而复叛,其降是权宜之计,其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到了明成祖时期,一方面泰宁卫势力弱了,朵颜卫强了;另一方面是明朝助朵弱泰,为的正是平衡之术。

朵颜三卫又叫兀良哈三卫,这兀良哈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乌梁海,您还记得那个叫唐努的乌梁海吗?

第二、靖难之役的确有大量蒙古兵,但他们跟朵颜三卫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1398年传奇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他的二孙子朱允炆继位,继位后削藩太狠太毒太迅速。朱允炆的祸叔行为,激起了王叔们的畏惧、愤怒,当时在世最年长的燕王起兵,史称靖难之役。

在靖难之役中,蒙古兵的表现的确可圈可点,这些蒙古兵有部分也的确来自宁王帐下,但他们泰宁三卫或者说老辽王(末代辽王)没有一点关系。不仅朱棣有大量的蒙兵,建文帝也有很多蒙兵。

靖难之役还真有点,蒙兵何苦难为蒙兵的味道,不过朱棣赢了,才有人错误地认为,朱棣靠的不仅有蒙兵而且还有最强大的朵颜三卫。如果朵颜三卫真的很强大,他会投降朱元璋吗?后来又会投降朱棣吗?

那朱棣叔侄为什么都有蒙兵,答案非常简单。

在当年元朝被朱元璋打得节节败退,退到关内之时,元朝不仅变成了北元,而且还有大量的蒙古勇士被俘虏。他们有的,成为将领的家奴,有的直接吸收成为明朝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番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原则,明太祖并不信任他们,还告诫燕王也不要被他们坑了,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二十六年三月,明太祖嘱咐燕王:

“旧降胡兵,非出征不可轻纵,恐盗马潜遁,阴泄事机,所系甚重。若欲用以御敌,常使参错为伍,庶几无虑。”

谁知道,朱棣并不很听朱元璋的话,当然这都是他老爸成为大行皇帝之后的事了。打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从燕王到明帝的升级中有很多蒙古人出力不少,并且他们都汉化了,从名字甚至发型都看不出来了。

薛斌、薛贵、李贤、吴成、滕定、毛胜这些《明史》中的帮朱棣登大位的功臣,可都是如假包换的蒙古人。如果朱棣对蒙古人不放心,那他要登基可能要晚两天了。

第三、黑朱棣恩将仇报又卖地为哪般?

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朱棣得位太不正了。靖难之役给人的感觉总是朱棣欺负年轻的建文帝,他一个小宗通过所谓清君侧把君王给清了,这种暴力篡权为人所抵触、厌恶。

故而,人们就认为朱棣的成功靠的并不是自己的实力。

要知道,在明初的状况藩王与帝王的实力,绝对是天上地下,帝王要搞死藩王,轻易而举。

在建文帝削藩时,才会出现说废就废,说抓就抓,说杀就杀,说逼死就逼死的疯狂局面。就是能力较强,又是九大塞王之首、诸王之首的燕王,面对建文帝的咄咄逼人,也不得不装疯卖傻骗过侄子。

谁知道,朱棣打赢一场根本不可能赢得战争。他一个小小的燕王怎么以卵击石,石头还被鸡蛋砸成齑粉了呢!蒙古人马背上的民族,擅长骑射突袭,一定是元末蒙古最牛的军队朵颜三卫的助力。

然而,这样想的人却忽视了我前边所说的元末军备废弛,吏治腐败。当年横扫欧亚大陆铁骑就像清末的八旗子弟,有的是享受,丧失的却是战斗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廷玉对朱棣的黑。

张廷玉的《明史》的确有取材明朝正史还有稗官野史的内容,但张廷玉不深究不改正还添油加醋,就不能不怀疑是清朝对明朝的黑了。这样就给人朱棣人品差,靠外援,为了感谢他们不惜割地,后来顺手把他们灭了,这样恩将仇报的印象。

现在您明白不是朱棣恩将仇报,而是朵颜三卫先是叛变后是扰边,才遭遇朱棣“假道伐虢”式打击了吧。尽管朵颜三卫在明太宗时期臣服,可他们是被逼的,依然反复无常,到明太宗的重孙明英宗时,还闹出了土木堡之变。若非于谦挺身而出,怕明朝就要五代六帝而亡了。从这里来看,朱棣当初对他们还是太温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