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文化是生活,是力量,是尊严,是灵魂,是信仰,是精神,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弘扬中华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和国学智慧,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全民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金乡镇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服务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特推出“文化讲坛”专栏。

本专栏主要以推荐、赏析的方式,与大家共享美文、传承文化、学以致用。同时,及时报道金乡人民优秀传统之德、扬清激浊之风、清源正本之举,以启淳淳国民之风,以养凛凛大义之气,以明煌煌乾坤之德。

第七十一期

夏八美村真的出过一位皇妃吗?

作者:陈如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锦绣江南垟,大大小小近千个村庄,窈窕淑女无数,但与皇妃有关的村庄,只有一个,那就是金乡镇夏八美村。在追溯夏八美村名来源时,苍南文史爱好者蔡听涛在一篇地名文章中写到:

夏八美位于仙坭船西边,古名瀛浦里、直汀里,瀛中堡。传说该村出美女,有“楼下出财主,夏八美出媛主”之说。近年来又有人将“八美”与明神宗万历末年郑贵妃为太子选八位美人入宫的历史联系起来,衍成夏国俊之妹夏美娥被选为八美之一入宫的故事,经查并无确据。按方音,“夏八美”音同“夏白米”,“美”音同“米”,显然从闽南话借来。如蔡里、东山蔡的“蔡”,音同“汊”,系从闽南话借来。因这一带许多居民是明清战乱后迁来的,如仙坭船西岸陈氏,浃底林氏,蔡里、东山蔡蔡氏。仙坭船西岸陈氏现在虽然讲蛮话,但家人之间称呼还是同闽南话。按闽南音“夏八美”应作“夏白美”或“夏百美”。据彭家堡《彭氏宗谱》(1844)载:“廿八世彭增礼(1717-1761),长女适夏白美。”可能因该村位于水乡,女子白暂美丽,闻名遐迩,故称“夏白美”。

该文认为,“夏八美”村名系闽南语“夏白美”谐音误读而致,而“夏白美”村名来源,是因为该村女子“白皙美丽”。但我遇到的夏八美村友人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夏八美女子虽然普遍“白皙美丽”,但江南垟其它地方的女子也“白皙美丽”,这不能成为“夏八美”村名的来源。再说苍南方言里称人漂亮从无使用“美”字,有称“生好”,也有称“道地”,还有称“水”的,就是没有使用“美”的,因女子白皙美丽而称村名为“夏白美”太过牵强。另外,蔡听涛文中以清道光年间(1844)的《彭氏宗谱》为证也是经不起批驳的,一则《彭氏宗谱》修谱人对夏八美村名的正确写法不一定清楚,民间宗谱在书写本村女子外嫁的村名时因谐音而写错也较常见。二是有金石资料佐证清乾隆年间该村的村名就是“夏八美”。

大渔镇小渔村磨石岗山上有二座造型精致的石墓,一座是民国邮政部长郭心崧的父坟,另一座就是夏八美村祖坟,该坟墓碑正中刻“皇清八美号度月夏墓”,墓碑系其子志仪、志侯于乾隆庚子年(1780)所立。经核对夏氏族谱,夏八美夏氏第八世毓星公字禹明、号度月(1718-1783)。从墓碑可知,清乾隆时便已有“夏八美”村名。

《苍南金石志》也佐证了清乾隆时就有“夏八美”村名,书中收录清乾隆二十六年八月刻立的《建桥碑》,该碑现立于龙港镇舥艚社区新桥村,碑中记载:“......幸有夏八美国学夏毓龙好施善心,喜舍白银一百两重建斯桥,通地士农工商,莫不悦舍乐助,因之挨处募化,捐成□事。”

清乾隆年间的“夏八美”应该只是一个小自然村,查阅清乾隆《平阳县志·舆地卷》,金舟乡地名中无“夏八美”。而查阅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卷》,在金舟乡二十一都名下记载有“......瀛浦里(俗作夏八美),以上新增......”夏八美在清乾隆前应该归属于某个行政村,乾隆至民国间,夏氏繁衍壮大,为一方望族,终于正式成村,官方村名是“瀛浦里”,民间叫法一直延续称“夏八美”。如今“瀛浦里”村名已彻底消失,“夏八美”成为正名。

本地蛮话、闽南话、金乡话这三种方言对夏八美村的叫法都是“夏白米”,为何出现这种叫法,估计是“夏、八、美”三字合在一起确实不协调,在不断的谐音变调中被叫成“夏白米”吧,但综合上述石碑、县志材料,该村正式村名就是“夏八美”。为追溯村名来源,我决定到村里一探究竟。

大约十年前,珊溪水库库区泰顺夏氏移民入居夏八美,但即便如此,这个曾经的江南垟望族村现也显得冷清,年轻人都已迁居城镇,留居村里的大多是一些老人。村主任夏诒新热情接待了我,介绍村情村史,带我观看了夏氏古宅、宗祠、河道、古桥,查阅了《夏氏宗谱》。翻开宗谱的总谱,我便惊诧于该宗谱记载的详细,连每户女儿出嫁何处何人都一清二楚。宗谱里有夏八美第一位取得功名出仕的夏青菁(1789--1833)写于清道光七年的谱序,内中写到:“幸道光五年于先古箧中得片缀,皆前人所录,自日升日午二公以至于今,纪序分明。”从此序中可看出夏氏宗谱记载保存完好,2008年续修的宗谱在总结以往的基础上,对夏八美村名的来源有详细说明,夏八美的村名确实跟一个绝色美女有关。

夏八美村夏氏始迁祖夏逐公(1495-1563)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自泰顺莒江迁来,生日升、日午二子,日升公有孙三人分别名省榕、仰榕、珍榕。珍榕公生二子一女,女名夏美娥,生于明万历年间,容貌出众,天姿国色。当时,夏美娥的堂兄仰榕公儿子夏国俊在南京礼部侍郎沈鹤麾下当差,经沈鹤推荐,再经几道程序,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荐选入宫,次年泰昌元年赐封慧妃,同批次一同入选的有八位美女,夏美娥是八美之一,于是,地方传开,俗称该夏氏居住点为“夏八美”,一直沿用至今。

夏美娥入选皇宫后,因当时朝纲败坏,内忧外患,皇朝岌岌可危,加上宫廷内斗惨烈,据《夏氏宗谱》记载,江南垟一代美娇娘夏美娥在入宫后第三年被太监魏忠贤和前朝客妃杀害,并连累到一同进京的家兄夏国启、堂兄夏国俊,致其二人不知去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夏八美村名来源于夏美娥作为八美之一应荐中选入宫的观点,县内一些文史爱好者持反对意见,比如上文蔡听涛认为此为敷衍故事:“经查并无确据。”又如陈文苞提出:“夏八美村若真出皇妃,如此重大事件,岂能不记载于府志、县志等地方文献?故夏美娥的故事可能是后人从‘八美’两字臆想附会的结果。”

对此,我觉得以“经查并无确据”来一棍子否决夏美娥故事的,过于武断。我不知道他共查了那些资料,中国史料浩瀚如海,也许穷一人毕生之力也不一定能查完。至于府治、县志未记载,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夏美娥于万历末年封妃,而此时的温州地区直到明朝灭亡,都无修志。清朝后,老平阳县在顺治、康熙、乾隆年间都有修志,县志的条目基本固定,像康熙《平阳县志》分地舆、建置、贡赋、风俗、职官、治行、秩祀、防圉、选举、人物、艺文、杂志等十二卷,夏美娥故事最适合记入“人物卷”,但清朝官府价值取向以理学为指导,讲究忠孝节义,像乾隆《平阳县志·人物志》里,民间列女占据相当大篇幅,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对普通的宫女,地方正史已不愿记入。另外,夏美娥入宫三年即被害,她的抱负还未来得及施展,事迹在官方流传的机会也少,也难谈入史了。

根据我对《夏氏宗谱》的分析,夏美娥的故事应该是真实的。

一是夏氏第十世夏青菁在谱序中阐明的“纪序分明”,说明族谱记载内容完整,而夏青菁与夏美娥之间相差五世,完全可以通过当时存世的长辈了解“八美进宫”的故事并记载入谱。

二是夏氏发展到夏青菁这一代,已文风鼎盛,文化素养高,完全有能力编著高质量宗谱。夏青菁是清平阳名士鲍台(1761-1854)的门生,民国《平阳县志·选举卷》记载为清嘉庆己卯(1819)副贡、直隶州州判,《夏氏宗谱》中记载是“大清嘉庆副贡、道光擢升温州府判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市级干部了。鲍台很器重这位门生,在他的诗文中也多次写他们的交往,其中一首《春日夏霁园兄弟邀饮叙乐轩赏牡丹感赋》:“坐花席上酒盈卮,共唱清平乐府词。真个文章能假我,饱酣雨露已多时。宝栏日暖金铃护,锦幄春深玉佩迟。却笑倾城好颜色,未开毕竟少人知。”从诗中可知,当时夏氏“叙乐轩”豪华锦绣,是文人相会之所。“叙乐轩”由夏青菁众兄弟建造,现虽遭破坏,金铃已无、锦幄不在,但规模仍俱。村主任夏诒新带我观看时,我不禁惊叹这夏氏古宅规模的宏大,青砖高墙,条石宽远。遥想当年,夏氏文财兼备、享誉一方的情景触目可及。

三是仿造入选宫妃的意义不存在。即便是伪造夏美娥入选宫妃,对当时清朝下的臣民有什么好的意义呢?何况这个宫妃只存在三年。夏美娥荐选入宫的文件在宗谱前页,内容详细正规,正如族中一位长老向我说的:“这个我们怎么造的出来。”

四是夏八美的美女风韵长存。有句俗语“楼下出财主,夏八美出美女。”夏八美女子之美,是江南垟乡老共识。江南垟多美女,但和夏八美女子相比,同样的美女也有一个显著的差异,夏八美女子除白皙娇媚外,还高挑,兼备北方美女的特色。美女的基因应该是遗传的,但夏八美村主任夏诒新告诉我,夏八美的女子之所以美冠江南垟,是因为村中水质好。站在夏氏古宅旁边的河岸上,夏诒新顺着长河,指向水天相接处的金乡城说:“夏八美的河正对金乡城内狮子山的嘴巴,古老相传,夏八美的水是狮子嘴里流出的,甜美滋润,直到现在夏八美河中仍有两处涌泉,长年奔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夏八美出美女是有原因的。”

站在河畔,我转身向南,不远处就是舥艚,苍茫尽头是大海。我想,夏八美的女子沾湿着江南运河的妩媚和海风的咸味,这也许是她们长美不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