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最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85%。随着肿瘤治疗方法不断发展,NSCLC治疗方案也逐渐增多,目前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各种联合治疗方案。2021 CSCO会议期间,医脉通有幸采访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董晓荣教授,为我们分享NSCLC的治疗方案与相关研究进展。

专家简介

董晓荣 教授

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2021 CSCO | 董晓荣教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药频现,探寻中国医药创新之路

精准医学时代晚期NSCLC的诊疗策略

董晓荣教授:晚期NSCLC可选的治疗手段在不断的增多,而且是以既往从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化疗是晚期肺癌治疗的基石,迄今为止仍是临床上治疗肺癌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多个肺癌驱动基因陆续被发现,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也不断涌现。通过基因检测找到肺癌的驱动基因突变,进而给予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大大提高了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但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毕竟只是少部分,靶向治疗仍不能满足所有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需求。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免疫治疗及单药/联合用药模式的快速发展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对于全身治疗来说,每一种治疗方式都有它自己的优缺点。在临床实践中,化疗是最常应用的全身治疗方案,但是很多患者对化疗有一定的恐惧,主要是由于化疗的毒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靶向治疗是一种非常好的精准治疗方式,可采取口服给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耐药性是其不可避免的问题。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通常耐药后需要再次进行穿刺活检,找到耐药机制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近年来,PD-1/PD-L1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个实体瘤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免疫治疗在部分人群中的“长拖尾效应”,即五年生存率甚至可以达到30%以上,免疫治疗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但是免疫治疗也同样会产生耐药性,破解耐药机制,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探索联合治疗策略是我们重要且迫切的任务。

阿美替尼引领EGFR-TKI中国特色之路

董晓荣教授:首先,阿美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三代EGFR-TKI,该药经过结构优化,加入了环丙基,具有更好的颅内穿透能力,并且对于EGFR敏感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的患者效果更佳。由上海胸科医院陆舜教授领衔的AENEAS研究是目前唯一入组患者全部为中国人群的三代EGFR-TKI的一线注册研究,旨在探索阿美替尼对比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19外显子缺失或L858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获得2021 CSCO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很荣幸由我进行了汇报。

AENEAS研究纳入了全中国40多家中心共429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入组患者按1:1随机接受阿美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每六周随访一次,直至出现疾病进展(PD)或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患者停药。主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显示,对比吉非替尼治疗组(中位PFS 为9.9个月),阿美替尼治疗组中位PFS显著延长,达到19.3个月,这也是目前同类研究中中位PFS最长的一项研究。

AENEAS研究中预设脑转移分层因素后,脑转移患者应用阿美替尼的HR值是0.38,脑转移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62%,由此证实了阿美替尼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此外,我们也看到,无论是EGFR 19外显子缺失,还是L858R突变患者,接受阿美替尼治疗的HR值均较低,证实了该药对这部分人群也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AENEAS研究安全性分析显示,阿美替尼安全性良好,≥3级不良事件(如间质性肺炎、Q-T间隙延长、腹泻、皮疹等)的发生率非常低,进一步证实阿美替尼是一种高效低毒的EGFR-T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