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情节脍炙人口,尤其是老三国电视剧里的画面还被做成了表情包。

但如果从诸葛亮和王朗交锋的话语来看,似乎王朗说的内容也没有什么问题,他也举了很多现实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逻辑和事实上都有依据,那为什么最后竟然会被气得吐血而亡呢?

王朗真正的问题就在于“身份”两个字,从中也足以看出诸葛亮的辩驳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朗失败的主因,在于他没有认清自己的真实身份

很多读者对王朗的认知大概就停留在《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这一件事上,但这个人在当时并非无名之辈。

王朗早年被举荐孝廉,师从太尉杨赐。杨赐出身于“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一样都是四世三公的家族,人脉比较显赫。他也并不是没有气节之辈,为官时期深受百姓爱戴,后来与孙策作战被俘,却不肯为孙策效力。后来才被曹操征辟,在汉献帝朝堂上任职。

他在当时也算名士,经学大家,《世说新语》中也记载过他的几则趣事,虽然以贬义居多。

从这个身份来说,王朗是一个汉臣无疑,这是他向世人表露的真正立场。

然而,王朗在“劝降”诸葛亮的时候,说的话却很有问题。他先是抛出自己的观点,说: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这句话看似没有问题,但我们按照常理想象一下,这样的台词一般都会出自什么样的人口中?是先朝变节的臣子,还是新朝建立的功勋?显然是后者。

也就是说,这样的观点被魏国建立之后的新贵堂而皇之地讲出来,那是忠臣;但出自王朗这种变节之人的口中,那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小人了。

王朗在汉朝并不是平民,他既有“功名”,被举荐过孝廉,也受过皇恩,更是在汉献帝麾下任过官职。其做了魏国的臣子,本身就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为了论证他自己抛出的这个观点,王朗再是论述了汉末时候的群雄纷争场面,天下生灵倒悬的痛苦,以便列举出曹操、曹丕父子二人的一些功绩: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

他把曹操欺凌汉献帝而割据的行为,以十分空洞的语言来赞美,然后又欲盖弥彰般地说不是因为权势;把曹丕逼汉献帝禅位的举措,强行解释成尧舜等圣人之举。

虽然以中立的立场来说,曹操父子对天下的安定是有贡献,但以王朗的立场来讲,这些实话也不能出自一位汉朝老臣之口。

所以,诸葛亮并没有将辞锋放在与其辩驳曹氏父子功绩上,而是直接大骂: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这一句不是普通的叱骂,而是将王朗这种恬不知耻的小人嘴脸公然揭露出来,无论他对曹魏多么忠心,都洗刷不掉他背主求荣的行为,就连曹魏内部的人也不屑与其为伍,天下之大也再无其容身之地。

可以说,从他和诸葛亮辩论“天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而他的这番话更是选错了对象。

王朗的愚蠢,更在于没有明晓诸葛亮等人所代表的“身份”

汉室到底能不能复兴?这一点当时的人都心中有数,王朗所说的曹魏是“天命所归”,这一点放在其他场合里其实都有辩驳的余地,但唯独对诸葛亮等人不行。

江东势力里鲁肃也曾经公开提及过,汉室不可复兴,所以王朗这番话如果面对的是东吴,其实也没有太多的问题,但偏偏刘备的身份正是汉室宗亲。

刘备称帝的原因,诸葛亮说得非常清楚: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

刘备在益州建立的蜀汉政权,诸葛亮说这就是汉献帝之后的汉朝正统,别管后来历史承不承认,但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还是有这个理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白点说,王朗此时的行为就是站在新公司里骂老东家,结果被老东家揭了短,直接把他糟糕的工作经历曝光了。

诸葛亮也是接过王朗论述汉末群雄割据的事实,紧接着就反问王朗,身为汉臣,家国危难之时你不应该做点什么吗?即使没有本事为国讨贼,那也不能助纣为虐啊: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王朗就是一只白眼狼,自己没什么本事,更是没什么忠诚度,这样的人曹魏竟然敢予以重用,可见这个集体有多糟糕。

如果这一番话是其他势力说出来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但既然是出自其老东家汉室宗亲的势力,那影响力就大得多了。

王朗最愚蠢的地方就在于此,他出现在由汉室宗亲建立的势力面前,本来就是难以挺直腰板的事情,偏偏还要和其论述“天命”归属问题进行劝降。

本是两军阵前挫敌锐气的举措,完全变成了小人得志后明晃晃的炫耀,王朗丑态毕露的一番表演也令魏军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