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10月18日讯(通讯员 孙玮怿 黄平 向波)1968年,浦沅工程机械厂从上海内迁落户常德灌溪镇。随后,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研发的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在这里诞生。鱼米之乡常德的名字,印刻在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史册之中。从此,常德与工程机械产业结下不解之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岁月更迭,初心不变。50多年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在常德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接力打造中,已经华丽蜕变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德高新区。

2021年8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官网发布通知,全国43个产业集群纳入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其中,以常德高新区为主阵地的常德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育强龙头,延伸链条,集群发展,常德,在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进程中,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奏响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跃升的“三步曲”。

招大引强:从“链”到“群”的融合

产业集群既包括同一类企业集聚,也包括其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支持性服务行业的集聚。“常德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主要基于工程机械产业板块。在常德高新区则以中联建起、中联恒通、响箭重工这3家企业为龙头。”常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曾君介绍。

围绕龙头企业延链强链补链,常德持续招大引强,产业链集聚效应不断突显。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是我市重点建设的专业特色园区,配套产业园主要围绕龙头企业的终端产品,全力推进全产业链配套。目前,已签约入驻10多家配套企业。其中,不少是从上海、苏州等地远道而来。常德苏通力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德苏通力原)就是其中之一。

常德苏通力原是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常德设立的全资子公司,2020年年底进入配套产业园。公司来常的目标非常明确:与中联建起开展深度合作,生产建筑机械施工升降机和塔机的驱动部件。

中联建起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塔机生产基地,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参与建设港珠澳大桥、世界最大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等多项世界级项目工程。2021年5月,总投资180亿元的中联塔机智能工厂经过两期建设后全面投产。智能工厂每90分钟生产一条起重臂,每110分钟下线一台塔机。

凭借着雄厚的实力,中联建起成为常德智能塔机(升降机)产业链当之无愧的龙头。以这条产业链为根基,一朵朵新花相继绽放。

曾经是中联建起配套企业的响箭重工,2014年之后转型发展,瞄准小臂架混凝土泵车领域发力,其中搅拌混凝土泵车经行业专家评定为“国内领先”产品,33米、37米小臂架混凝土泵车连续打破了国际上两桥小臂架泵车的极限,成为了行业的成功挑战者。以响箭重工为龙头的混凝土设备产业链、以浩天翼为龙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以中联恒通为龙头的航空航天产业链,正在加速完善。

“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形成了中联建起等为龙头的产业链。围绕这些产业链,集聚了一批创新平台、研发平台、物流、资讯公司等为生产配套的服务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洼地效应。”曾君说。

目前,4条优势产业链涵盖了常德重大成套设备上下游企业,实现了主零部件本地配套率70%以上。其中,上游企业有佳鸿机械、荣程机械、瑞齐隆等,提供臂架、车架等基础零部件;中游企业有中联建起、特力液压、响箭重工、中联恒通、浩天翼等,围绕整车生产大型起重机、轻小型起重机、升降机等;下游企业有斯盛新能源、高星物流等汽车服务、能源电力、交通物流等服务业企业。

在产业集聚效应的吸引下,常德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应运而生。

从产业链到产业集群,常德高新区重大成套设备制造业集群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5家,202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9亿元,占常德市装备制造业的三分之一;完成税收6.5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7万个。

科技创新:从“1”到“N”的跨越

深秋时节,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塞切尼链桥修复项目施工现场,两台高耸的塔吊伸展着“长臂”紧张作业,塔吊上鲜亮的“中联绿”格外引人注目。

这座修建于19世纪横跨多瑙河的古老桥梁,在经历战火摧残、重建后,于今年6月开始接受“封闭修复”。两台T7020-12H塔机从常德的中联建起智能工厂出发,飘洋过海,矗立在塞切尼链桥桥头,承担起大桥修复中桥头的改造工作。

T7020-12H塔机,是中联建起展示中国研发能力、体现中国高端智能制造水平的代表作。产品畅销意大利、波兰、挪威等海外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字当先竞风流。中联建起技术总监许辉告诉记者,近年来,中联建起多次组织并承担国家攻关课题,瞄准国家超大型塔式起重机技术瓶颈重点攻关,深入钻研,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把国家重器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目前,中联建起斩获全球最大吨位平头塔机、全球最长臂架塔机、全球最大吨位内爬式动臂塔机、全球最大风电动臂塔机、首台无人化塔机等纪录。”

以科技创新为力量,实现产品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低端迈进高端。常德培育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进程,就是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生动实践。

常德高新区科技和产业发展局局长谷海中将这一实践落地园区的过程,比喻成是“从小而精、小而美起步,向着国家倡导的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前行,成为某个品类中的‘老大’。”常德高新区作为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主阵地,充分利用现有工程机械产业链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向着重大成套设备产业转型升级。

“比如,在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以园区购买高校服务的模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打破了以往校企合作中双方信息不对称、信心不强等问题,”谷海中告诉记者,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专家团队都与园区企业建立了深入合作的关系。尤其是园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手”合作的高新技术交流会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了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营造研发氛围、搭建高新技术交流融合的平台。

常德市佳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在园区牵线搭桥下,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围绕多种关键液压件技术性能、加工工艺、加工流程以及智能设备等,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30多项,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进行高端产品配套服务,成为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负责人铁美珍说,公司在西安交通大学的专家指导下,进一步明晰了补链和延链的产业发展思路,下阶段,将投资5000万元建造两条国内领先的精密锻造和热处理生产线。

集聚效应:从“园”到“圈”的飞跃

前不久,常德实施招大引强攻坚行动的重要成果之一——中联重科湖南智能农机产业园建设项目落户常德高新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生产水田拖拉机、水稻机、果园机、抛秧机、茶油机为主,并逐步将产业园打造成南方水田全系列农机(耕、育、种、管、收、储)及果园机、茶油果采摘机等经济类作物采摘机械研发与制造基地。

智能农机产业园项目的落户,成为常德培育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新动能。

是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吸引中联重科继中联建起之后,再次将这一新的百亿级项目落户常德高新区?常德市委、市政府对项目的重视和支持,常德深厚的工农业基础和优越的营商环境是继续合作的基石。“也得益于园区日益成熟的配套体系,能够让企业实现更便捷的配套生产。”曾君说。

这也是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魅力——让常德产业发展、龙头引进有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发展的视野。

在常德科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肖毅告诉记者,企业与清华大学合作,于2019年推出了氮化硅全陶瓷加热器件。这一产品完全替代了进口,实现了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比进口产品的使用效率更高、寿命更长,效能增加一倍。“目前,氮化硅全陶瓷加热器件主要用于烟机设备上,比较单一。未来5年,我们会与清华大学进一步合作,基于汽车与高铁应运场景上进行新品研发,推出汽车用预热塞、高铁用的IGBT高导热基板,力争3年内实现批量生产。”

拥有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和优质的配套企业,园区未来发展就拥有无限可能,有能力承接更多更好的项目和龙头企业到园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能再把园区简单地理解为产业的物理集聚地,而是产生了化学裂变。

曾君说,园区将以“三高四新”战略为指引,紧跟市委、市政府招大引强、产业研究院经济发展步伐,在常德培育、壮大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进程中,发挥园区现有配套企业的众多优势,推进招大引强,吸引更多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落户园区,也通过培育政策吸引更多科研院所、高校和创新平台与园区企业开展更多的产业学研合作,推动产业研究院经济发展,提升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