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太平军取得三河镇大捷,此役,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兵败身死,最精锐的六千湘勇全军覆没,湘军元气大伤的同时,太平军年仅22岁的主帅陈玉成因功受封英王,也成为继石达开之后(编者按:20岁时获封翼王),太平天国最年轻而被封王的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十四岁即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少年,十七岁带领五百勇士搥城而上攻克武昌一战成名,此后,孤舟入镇江,大破三河镇,如彗星般崛起于天平天国的夜空,与忠王李秀成合称太平军双子星,不夸张的说,英王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整个王朝最优秀的军事将领。

但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英王也并非十全十美,围绕他的争议从未间断——年少成名而刚愎自用,性格强硬又不善团结同胞,这些都在其后期的军事指挥行动中有所体现,尤其是1859年发生在安徽地界的太平军“和州械斗”,可以说是英王陈玉成一生都无法洗脱的污点。

谈起和州械斗,首先就不可避免地要说到太平天国的“国宗”韦俊,此人能征善战,有勇有谋,还曾经是英王陈玉成的顶头上司,二人曾经在武昌城下并肩作战,可以说渊源颇深,更重要的,韦俊是当时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亲弟弟。

1856年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爆发,最高领袖洪秀全和实际领导人杨秀清内讧,最终洪秀全授意前线的北王韦昌辉星夜回京,诛杀杨秀清满门,随后充当侩子手的韦昌辉亦被以“北奸”之名处死,此时韦俊正驻守武昌,侥幸逃过一劫,但因其兄北王韦昌辉是造成天京事变血腥屠杀的罪魁祸首,此时虽然伏法,但侥幸活着的韦俊,却不幸成为了兄长罪行的“背锅侠”,从此成为太平天国最不受待见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值清军大举围城,整个太平天国无人救援困守武昌的韦俊,还好韦俊也是有勇有谋,趁夜带兵让城别走,这本是保存实力的无奈之举,却被本就想置其于死地的天王洪秀全找到了机会,要治韦俊丢失重镇之罪,后有忠王李秀成拼死求情,才得以幸免。

随着韦俊武昌脱困后,辗转在安徽地面盘踞,不想此时,从已脱离太平天国的石达开部回归天京的杨辅清,受到了天王洪秀全的重用,不仅获封中军主将,而且将其遣往安徽驻防。

杨辅清是谁,正是天京事变中被北王韦昌辉诛灭满门的东王杨秀清的义弟,同为“国宗”,杨辅清可以说是将韦俊视为血海深仇的对象,“老狐狸”洪秀全明知其中缘由,却在此时安排两人在同一个战壕工作,借刀杀人之意,已是昭然若揭。

果不其然,苦大仇深的杨辅清一入安徽,就向韦俊不断发难,不停制造矛盾抢夺地盘,压缩韦俊的生存空间,自知理亏的韦俊一再忍让、退却,而杨辅清就一再变本加厉,最后连韦俊的大本营,池州也想占为己有。

这种情况之下,顾全大局的韦俊还是没有翻脸,委曲求全的选择渡江到浦口,打算投靠当时整个太平天国中,还算对其比较友好的忠王李秀成。

不曾想,就是这样的一个无奈之举,酿成了太平天国历史上,继天京事变之后,第二起重大的内讧事件——和州械斗。

太平天国后期,已经没有像东王杨秀清一样掌控全局的重量级人物,各大将领都划分着势力范围,俨然诸侯割据之势。

而当时的整个安徽,实际上都是英王的控制范围,陈玉成在当时已经是太平天国实力最为强劲的将领,地盘最大,拥兵最多,又能征善战,深得天王洪秀全的信任,并明旨“外事不决问英王”,实际上赋予了陈玉成天京城以外区域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与陈玉成并称“太平军双子星”的忠王李秀成,两人既是同乡,亦是同袍,却因为战功、封王等问题早已暗生龃龉。

忠王李秀成一直醉心于经略东南,其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虽比之陈玉成稍逊风骚,但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这样问题就显而易见了,韦俊如果带兵渡江,不仅英王实力受损,而且还投靠了陈玉成最大的竞争对手忠王李秀成——拆英王的砖补忠王的墙,这在当时“小我”意识严重的陈玉成心中,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严令韦俊部队没有命令不得渡江。

而韦俊这边,上有天王洪秀全暗中加害,身侧是辅王杨辅清虎视眈眈,有苦难言,已是走投无路。

此前总总,曾经的下属,现在的领导英王陈玉成,明知其中缘由,对杨辅清的胡作非为坐视不理也就罢了,现在自己已是山穷水尽,还要苦苦相逼,难道真要置自己于死地才肯善罢甘休?

俗话说“泥人还有三分火气”,何况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陈玉成态度坚决,韦俊也寸步不让,又恰逢忠王李秀成于浦口派人前来接应韦俊,三方人马一言不合,竟然刀兵相向,在和州地界大打出手。

由于太平天国的特殊原因,大量相关史料已散佚不全,关于和州械斗的记载更是凤毛麟角;零星的记录,见于同年八月二十四日《胜保奏片》“探得逆首韦志俊复由江南池州带贼过江,陈四眼狗(陈玉成目下生有双痣,清廷蔑称其为四眼狗)纠众拦阻,不准其前来江北,彼此忿争。又李(李秀成)受惩不知因何被洪逆锁拿至南京,于是李受惩手下贼众亦帮同韦志俊与四眼狗所带之贼仇杀,杀毙数千人。

关于械斗的具体伤亡人数,虽然敌对势力高官的奏报不可全信,但就算没有“杀毙数千人”,但械斗的规模至少有数千人。

和州械斗,由于英王成的一己私利,最终成为了压垮韦俊的最后一根稻草,过江不成,退回池州的韦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带领人马投降了清朝。

因为和州械斗的过节,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此后更加貌合心不和,导致安庆围困最危急时,两大救援主力之一的李秀成部拖沓不前,亦不出全力,最后只剩英王无奈一人独挑大梁。

而怨恨交加的韦俊,在投降清朝以后,格外卖命,1862年湘军围困太平天国安庆,正是韦俊发现,并带兵攻克了安庆的命脉——枞阳,导致安庆粮道断绝,最终城破人亡,陈玉成拼死救援安庆失败,最终损兵折将,带残部退守庐州,最终在不久后于寿州被俘身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和州械斗”这一陈玉成的人生污点,在1859年就早早埋下了英王日后兵败身死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