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无数次的证明,无论国家大小,如果放弃了最基础的主权和独立,那么他的下场与亡国灭种没有什么区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喜马拉雅山脉,有这么一个国家,在地图上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这个国家就是号称“雷龙之国”的不丹。这个国家用它的经历告诉世人,失去了主权和自主,就算你是国王,你也没有任何的尊严。

不丹是至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未建交的16个国家之一。其他15个,不是因为宗教原因断交,就是因为某个伪政权用银弹攻势收买,但不丹这个国家从来就没与中国政府正式建交过。而这样一个与中国接壤,但是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血泪史。

不丹最早是吐蕃王朝的属地,在明朝时期,因为明朝对吐蕃地区的控制力薄弱,吐蕃自身也不给力,不丹作为一个属国“飘了”,宣布独立自成王国。在18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不丹,不丹也被殖民统治。

在20世纪初,大英帝国对南亚次大陆的控制力越来越弱之时,不丹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最终在猛男乌颜·旺楚克的统一战争之后,不丹地区成立了中央集权的不丹王国。

但是毕竟此时的大英帝国还没有二战之后的那样不堪,即使乌颜·旺楚克完成了不丹的中央集权,不丹这样一个小国面对大英帝国还是需要臣服。于是在1910年,不丹与英国签署《辛楚拉条约》。条约规定,不丹王国的对外关系需要接受“英国的指导”。

所谓指导,说白了就是不丹王国的外交活动完全附属于英国。在外交上,英国掌握着对不丹的全部控制权,包括与谁建交,制定外交政策,包括商贸往来等,全都受限于英国的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虽然英国人最终撤离了南亚次大陆,但是数百年的殖民使得原来一盘散沙的印度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不丹在印度这样一个南亚小霸王面前没有任何的余地,只能如同受限于英国一样,受限于印度。

于是,在外交上面,印度与不丹在1949年8月签订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的外交问题由印度指导。也就是说,不丹从来就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权力。

为什么英国和印度如此执着于“指导外交”呢?这就要说到“指导外交”背后的意味了。

在欧洲的三十年战争之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之后,主权观念被西方广泛接受,并成为了当今世界的通用准则。一个国家在其领土上所拥有的主权是最高权力,其他国家无法染指。

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被第一次维也纳体系所限制,也即现在国际通行的外交准则。其中,国家的外交权力也被认为是行使主权的一种方法,但并非绝对的“主权”。因此,通过控制一国的外交,实行所谓的“外交指导”则可以在“不侵犯”他国主权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控制这个国家。

一般来说,除了“外交指导”以外,还有诸如“负责国防和行政开支”等条款。比如在2007年,印度和不丹签署新的《不印友好条约》,条约中,不丹的军队开支和装备均由印度提供。而政府雇员的开支也由印度提供。

由此可见,所谓的“外交指导”只是名头,实际控制是真。

在印度控制下的不丹,虽然与中国接壤,但从未与中国建交,有这么几个原因:

  1. 不丹与中国存在着边界问题,而商定边界问题需要两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印度控制不丹,也就是给中国“埋雷”。印度可随时控制不丹,与中国搞“边界争端”。
  2.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段南部,对于印度的战略位置与尼泊尔相似。同时,不丹的领土与印度北方西里古里市存在一条“孟加拉走廊”。一旦对不丹的控制失效,整个印度的东部将直接受困,对印度的安全将造成威胁。
  3. 一旦中国与不丹建交,不丹与中国的沟通加深,尤其是商品和货物贸易往来,中国将会破坏印度对不丹的控制,同时,以不丹为跳板,中国与孟加拉的关系也将加深,将会进一步破坏印度对两国的实际控制。

由此可见,不丹对于印度就是一块多米诺骨牌,一旦中国和不丹真正达成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关系,印度对整个东部地区的控制将会产生连锁反应。以民族主义立国的印度人民党将会失去赖以存在的根基,印度莫迪政府将会彻底失去国内和国际的战略主动权。

不过印度最近的表现着实拉胯,无论是彻底失控的新冠疫情,还是对不丹的压制,都让不丹政府对印度产生“反抗意识”。去年6月,不丹就关闭了对印度的边境,还把印度的水给断了,也算是“挑战”了印度一把。

就在今年的10月14日,中国与不丹经过商讨和谈判,两国签订了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的签订将能够加快两国边境问题的谈判,并为未来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打下基础。由此也可见,不丹也正在逐渐恢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为发展本国的利益而开始努力。

可以预见的是,即使印度对不丹的控制力逐步减弱,但是由于政府机关和军事部队均由印度控制,印度很难真正意义上的放手。当然也不排除印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向中国政府发送“友好信号”。一边积极加入美国的印太战略,一边与中国“做事留一线”,两头下注。对于莫迪政府来说,两头下注,保证国内的政权稳定,也不失为一步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