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缜密编制的交通网上,能实现拉近城市距离、加速资源流通、优化产业布局甚至扩大开放等。作为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出海口,长三角和山东半岛都承担着相似的发展重任,二者的衔接有着广阔的需求和前景。2018年12月,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关键一环的青盐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打开了盐城北上青岛的通路。近日,这条铁路伴随《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的发布,将迎来重大“升级”调整。

撰文/高涵 宋昕倩

审校/刘莎莎

盐城北上铁路将“升级”

近日,江苏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其中提到,经连云港、盐城、南通、苏州等城市,以盐通铁路为依托,规划建设南通经苏州嘉兴至宁波铁路,规划研究沿海高铁盐城至青岛段,对外连接京津冀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江苏在沿海通道建设中提到“规划研究沿海高铁青岛至盐城段”,在此之前,山东也发布文件明确提出沿海高铁要从青岛修到盐城。

2020年10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积极融入国家交通运输主通道规划建设,提出要建设“青岛至日照至盐城高铁通道”,且贴上了“加快建设”的标签。

江苏和山东均重视“青盐铁路”建设,反映出这条通道的重要性。

根据2021年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全国将形成“6轴、7廊、8通道”的通道连接,这是未来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在6条主轴规划中,“京津冀—长三角主轴”是经过山东和江苏的交通主干道。

未来,青盐铁路将实现客货分线,充分释放货运能力;同时还将进一步补足沿海铁路,串连起中国沿海铁路大通道,与徐宿淮盐铁路、盐通高铁、沪苏通铁路等无缝对接,提高中国沿海铁路通道整体运输能力。

结合江苏本次规划,未来高铁通道将北连北京,南接福建,贯通南北,实现京津冀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高铁快速直达,长三角城市群与山东半岛、京津冀等经济圈的互通时间,将进一步缩短。

打造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纵观国内,先进城市往往也是交通枢纽城市,京津冀、珠三角均适用于这一原则,高效的运输组织往往能带动丰富的资源,从而加速要素在城市内流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苏北城市,盐城的区位因素使其在规划建设高铁上天然不具优势,交通短板严重制约了盐城的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在多重叠加的国家战略机遇推动下,盐城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形成,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完善、运输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

盐城将交通运输置于全国“一张网”中谋划、纳入江苏“一盘棋”中考量,不断补齐短板,着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北翼中心城市和“两带”交汇门户城市。

盐城高铁从“零覆盖”,直接迈入“县县通”,实现了迭代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一纵一横”的高速铁路架构,真正做到“四方通达”。

事实上,2020年盐通铁路开通后,盐城至青岛时间大大缩短,极大拓宽长三角5小时经济圈范围,连通了京津冀,延伸到了中原腹地,打造出南北互通新局面。

不过,尽管铁路覆盖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盐城在北上青岛、威海、烟台等胶州半岛城市时仍有速度方面的限制。由于青盐铁路战略定位是客货兼顾,时速只有200km/h,属于快速铁路,远不及高铁客运专线效率高。

未来,青盐铁路及京沪二通道将进一步改变江苏城市北上局面,在实现苏鲁联动的同时,实现与长三角经济圈与北方其他核心城市的互联互通。

高效联动长三角

随着“画圈”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不仅城市间在划定各种类型的都市圈、城市圈,各省份间也开始寻求联动发展的可能性。

2019年底,随着徐宿淮盐铁路和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开通运营,淮安与宿迁接入全国高铁网,江苏就此成为全国第三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通过高铁,苏北、苏中拉近了与苏南等长三角腹地的距离,并进一步提升了苏北,乃至全省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

“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已然成型,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在方便通勤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才、资源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并直接反映在GDP表现上。

区域联动,交通先行。在高铁的带动下,沿线地区的空间可达性显著提高,区域投资环境得以改善,城市群之间相关节点的功能联系更加强化,多种资源的流动互通将更加迅速与便捷,也推动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提升。

随着青岛-盐城铁路升级高铁被提上日程,可以预见,江苏及长三角地区与山东半岛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南北联动将更加紧密。

未来,随着北方各类要素的涌入,长三角城市群与胶东经济圈、山东半岛有望实现更为高效的“牵手”,产业、技术、人才、资本等发展要素也将实现更广泛、更便捷、更深度的流通、对接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