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4日,“遇见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云采访在COP15新闻中心云采访室举行,专家和当地群众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分享,让现场记者“云”共赴一场神奇而美丽的生物多样性之旅。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森林覆盖率高达88%,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中科院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普专家、高级工程师刘光裕说,“西双版纳州是整个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镇。灰孔雀雉在西双版纳州有着非常庞大的种群,同时,西双版纳州还有印度野牛、亚洲金猫、兰花螳螂等。”
随着刘光裕的介绍,让大家可一窥西双版纳州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西双版纳州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在刘光裕眼中,热带雨林是一个巨大宝库,如今人们认识到的仅仅是“皮毛”。
正因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遇见西双版纳州,就遇见了无数惊喜和美丽。
在10月8日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中指出,我国持续加大迁地保护力度,建立了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西双版纳植物园)成立于1959年,最早依托就地保护开展科学研究,后又将野外已经难以存活的物种引进栽培,进行物种保护和恢复,可以说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实现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完美结合。”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说。
“傣族世世代代、家家户户都种有铁刀木,是傣家必不可少的薪柴,这样人们就能就近取材,从而保护了森林。”西双版纳植物园傣族科普讲解员依腊旺和记者们分享了傣家人爱护自然、守护生态的传统。今天的傣家人仍然牢记并延续着祖辈们朴实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她说:“人只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织成部分,我们应该尊重保护自然。”
基诺族是西双版纳州的土著民族,西双版纳植物园基诺族科普讲解员周勤俊说:“基诺族常用的野生药物就有60多种,现在一些基诺族医生会将野生药物栽种到自家庭院里,这样对植物种类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20多年前,第一次踏上西双版纳州这片土地的云南省文联影视家协会副秘书长赵晓春就被这里深深吸引。“拍摄人文地理纪录片讲究差异性,西双版纳州最吸引我的除了少数民族文化,就是生物多样性,可以说到中国一定要到云南,到云南一定要拍西双版纳州,到西双版纳州就一定要拍生物多样性。”多年来,赵晓春在西双版纳州拍摄了不少人与自然的纪录片。
为保护好生物多样性,西双版纳州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专家们呼吁,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中来,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努力。
正如刘光裕所言:“生物多样性是一个非常广博的概念,传递的是人与自然应当如何相处。让我们跟随生物的脚步,到达更远的地方。”
作者:谭雅竹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君
二审:胡娇
责编:庞玉珍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