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是一个国家海权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移动的海上要塞。人类自从进入工业革命之后,军舰的设计和建造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但在二战结束之后,军舰的设计殊途同归。很多时候,如非军迷,普通人很难区分出现代军舰:因为他们是在太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美国“任务与目标”网站10月14日报道,美国在10月13日的海军246周年纪念日中,多家美国政府机构官方“贺图”中就出现了不少乌龙。美国海军犯罪调查局(NCIS)发表的贺图当中,错误的使用了俄罗斯基洛夫级巡洋舰作为美国海军庆生的背景板,还特地在图片的左面增加了渐变的美国国旗。

美国的国旗,美国海军的生日,配上俄罗斯最大的巡洋舰。不知道是这个调查局人员通俄了,还是基洛夫级巡洋舰叛变了,反正就挺尴尬的。

无独有偶,美国参议院特别情报委员会成员詹姆斯里施发表的庆生“贺图”也出现了乌龙。美国海军的标志之下,一艘泰国海军“北大年”级巡逻舰成为了“美国军舰”。而这艘军舰则是中国建造的OPV-15T型巡逻舰,这是美国海军要投入红色阵营了?

不难看出,现代军舰的识别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那简直就是直男挑口红—难为他了。那么,现代的军事作战人员如何在战场上识别友军舰艇,防止类似的乌龙事件发生呢?

一般来说,军舰等军事作战单位的识别依靠三套系统进行识别:目视识别、信号识别、电子系统识别。

(电影 虎虎虎)

目视识别是历史上使用最广泛的识别方式。在著名的战争电影《虎虎虎》当中就有这样一个场景:赤城号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围坐在小黑板旁边上课,教员拿着美国军舰的侧面剪影图让飞行员识别。美国军舰的设计特点和日本军舰有较大的不同,飞行员们都很轻松的识别出了不同的美军战列舰。而当教员拿出一张航母的剪影的时候,日本飞行员有的猜是列克星敦号,有的猜是企业号。实际上,这艘航母是赤城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 虎虎虎)

由此可见,目视识别的可靠性全看飞行员靠不靠谱。为此,在二战期间,各国的军舰都在军舰上增加尽可能明显的标识。比如纳粹德国的军舰一般都在军舰尾部盖上一面大大的纳粹旗避免友军误击。日本的航母都会在甲板上画上用于识别船只编号的条纹和“大红丸子”。美国海军则在军舰尾部写上舷号,避免飞机降落在错误的航母甲板上。

信号识别则是在无线电受损或者静默的情况下,军舰之间进行的交流,这其中也包括敌我识别。一般采用旗语和灯语进行通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德国制造和使用了大量的袭击舰用于在大西洋的英国航道上对商船进行袭击。其中,由货船改装而来的亚特兰蒂斯号袭击舰就是这样的军舰。这些军舰通过夜间灯火管制和无线电静默偷偷溜过盟军巡逻路线,在北海海域对盟军的商船进行打击。

打击之前,为了避免无线电暴露,一般采用旗语对商船发号施令。在夜间,则采用灯语对商船发号施令。命令也都非常简单:投降,关闭无线电,自沉或者被德国俘虏。这些没有武装的商船根本没法对抗德国军舰,因此都只能老老实实地照做。

(辅助监视雷达用来进行敌我识别)

而现代最主流的识别方式则是通过电子识别系统进行敌我识别,也即IFF系统。一般IFF由三个部分组成:询问器、应答机和密码电脑。

询问器一般为大型无线电天线或者雷达,用于发送带有特定问题的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讯号被应答机收到后会通过密码电脑转换,将带有友方身份识别内容的电讯号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去。

(民用飞机上的响应机)

一般来说,IFF系统可以进行全自动应答,即打开IFF系统后,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无线电操作。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接触的双方军舰和飞机都需要互相通报任务、航向等基础数据,用来与指挥控制中心进行进一步核实。

除此之外,对于潜艇和不便使用IFF的其他作战单位,一般采用比较分析的方式进行敌我识别。比如军舰的声纹、军舰雷达波反射等大致判断敌我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海军 观察者号 后面的AN/SPQ-11型雷达阵列内置IFF识别)

IFF系统是依靠无线电和雷达系统进行的敌我识别,在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有较大的概率会失效,因此会采取更多的方式进行复合式敌我识别,从根本上防止“保护我的敌人,痛击我的盟友”这类事情发生。

不过即使这样,在情况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敌我识别系统的可靠性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因此需要指战员全体按照操作规范操作。根据美国的JTAC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的条例,需要有9-line和5-line等条例严格规定攻击方向和次序以及目标,尽可能的避免IFF系统失效导致的友军误伤。

(45型驱逐舰 雷达和IFF系统)

至于说不懂军事的美国政府官员,在制作图片的时候出现了这种错误,除了缺乏基础的军事常识以外,还有就是搜索图片的时候不走心。但凡稍微认真点,从美国海军网站上或者军事百科上面找个图片,就不至于出这种乌龙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