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做梁氏大宗祠之前,本地人都不知道我做灰塑的。”清早,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龙眼村内,63岁的梁永泰精神矍铄,踏着拖鞋,声音洪亮地与来往的村民打着招呼。

“梁氏发新枝兰桂腾芳长茂盛,祠堂开广宇棠棣竞秀永昌隆。”他所提到的梁氏大宗祠位于龙眼村内。都说“顺德祠堂南海庙”,顺德的千座祠堂,记录着当地家族的荣耀和家风家训。勒流,则是顺德祠堂的一个集聚点。

说到祠堂的艺术价值,绕不开的就是灰塑,这种流行于岭南的传统雕塑艺术,通过浮雕和半浮雕的形式,展现每个祠堂每个姓氏背后的历史沿革,既是装饰更是传承。

而当祠堂经历百年风雨洗礼时,如何使灰塑重现当日的神采,这一修缮工作就备受关注。当梁永泰接过这项重任时,也曾遭遇过质疑:名不见经传的他能做好吗?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低调的梁永泰在灰塑这一行已经坚持了近50年,除了龙眼梁氏宗祠,吕氏宗祠、西华梁氏、上涌孔氏、勒北麦氏等祠堂装饰,均出自梁永泰之手。

如果说祠堂传承着岭南文化的“血脉”,匠人梁永泰,无疑正是其中的一位“守护者”。

梁永泰的灰塑,是不需要模板图,而是自己先在脑子里构思。实习生 张艳青 摄

“用心就会出好作品”

蓝天之下,梁氏宗祠屋顶正中的灰塑上,梅花鹿、小松鼠、丹顶鹤、吉祥鸟形态各异,神气活泼,边上鲲鹏展翅,欲直冲九霄。右边墙上是一幅《南迁图》,城墙、马车、小桥、流水,行走其间的行人,则描绘了梁氏先祖从陕西东迁再南移,过梅关入珠玑,宋军紧追而南逃的事迹,生动具象。

既有艺术美感,也有历史沉淀,这是梁永泰足足用了19个月时间,一图一纸,一笔一划,构建出的梁氏大宗祠。从构思到动工到完善,每一处细节每一抹色调,甚至是每一桶石灰的调配,梁永泰都坚持自己动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永泰足足用了19个月时间,一图一纸,一笔一划,构建出的梁氏大宗祠。实习生 张艳青 摄

“做古典建筑,你没办法马虎,不仅需要查阅和了解许多文化知识,尤其是民俗文化,还要能够和梁氏家族这么多年的历史相匹配。”他指着最上方的龙头介绍道,那里龙眼很是突出,就是因为地处“龙眼村“,要和当地呼应。

梁永泰这份执着,始于入行。1972年,年仅13岁的梁永泰拜师学艺,正式入行了。严厉的师傅,看到了梁永泰的恒心和天赋,对他要求分外严格。梁永泰自己也是个执拗性子,做得有一丝一毫不满意就想全部推倒重做。

一开始的学习对梁永泰来说并不轻松,没有机械帮助,一幅作品又往往工序繁琐,都是纯手工操作。“但是做着做着就开始有兴趣了,我开始自己主动去钻研。”梁永泰说。

因为专注,从业近五十年,梁永泰仍然像一块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着各种新的知识, 他手下灰塑的题材、样式、风格也愈发具有个人特色。与一般匠人需要“看图作画”不同,梁永泰的灰塑,是不需要模板图,而是自己先在脑子里构思,想象着图案。“我做事不喜欢有束缚。”也没人知道,他的脑袋里藏了多少有关岭南古典建筑的奇思妙想。

因为专注,今年已经63岁的梁永泰,踩着拖鞋,也能健步如飞地在龙眼村窄窄的巷道里穿行。村里的几处灰塑,植物、金鱼、螃蟹,还有一幅鹦鹉图,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悬于巷口,成为村子里的一抹亮色。梁永泰指着鹦鹉站立的地方,“这是我根据史料记载,然后靠着一点点太湖石还原出来的。”平时的他,特别喜欢钻研各种史记,从里面寻找灵感。

“传承文化要用作品说话”

在岭南古典建筑装饰这条路上,走了40多年。但在梁永泰看来,自己依然奔跑在路上,“因为艺术永远没有完美的,工艺无价。”

从谋求生计到传承文化,一门心思扎进灰塑的梁永泰不太在乎外界的褒贬。作品要让所有人满意,似乎存在难度,而梁永泰能做到的,就是先过了自己这关。“就让别人评审去吧!”梁永泰豁达地笑着,“我能做的就是回归品质,如果作品能让经过的十个路人里,七八个人都拍手说不错,那就可以了。”

梁永泰平日里很低调,他不太会主动去推介有关灰塑或岭南古典建筑技艺,务实的他认为只嘴上说没什么用,“我们用作品说话。”作为传统手艺人,梁永泰坚信作品能证明一切,“留下好的作品就是一种传承。”

当然,一项工艺总得有人接棒才能走得更远,谁来继承梁永泰的手艺成了一个问题。灰塑作为一种传统的雕塑艺术,户外长时间作业是它的常态。梁永泰早已习惯这种风吹日晒的工作环境,常年与石灰等材料打交道,他皮肤黝黑,双手上满是褶皱。“但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吃得了这份苦。”梁永泰说到这里,语气中不免有些焦虑。

如今的灰塑,早已融入梁永泰的生命。实习生 张艳青 摄

祠堂的修复中,灰塑是灵魂,也是岭南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保护和传承好这一技艺,在梁永泰看来,还需要政府助力。“民间艺人各有长处,集所有技艺于一身的更是罕见,希望政府能邀请民间艺人多参与祠堂修缮中,有计划地培养下一代继承人。”守护了灰塑多年的他,期盼着下一代的守护人。

而如今的灰塑,早已融入梁永泰的生命。走进正在施工的住宅,梁永泰挖起一团灰泥,在毛坯墙上不一会儿便画出了一棵松树。施工场地里灰尘四起,但画树的人,此刻竟与画的树一样挺拔。这便是匠人,专注于此,便不觉辛苦。

【实习生】张艳青

【南方日报记者】蓝志凌

【作者】 蓝志凌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