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为什么不开心呀?”

“因为没有人跟我玩啊……

之前我跟他们玩得很开心的。”

“所以你现在不开心了?”

“是的,我不想去上学。”

“你觉得学校对你伤害太大了,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孤立

家长反对教师多布置作业,孩子就被孤立并被要求转学?

据媒体报道,在贵州,一所当地的“顶流”小学的一名家长反对教师给孩子布置过多书面作业,与教师发生冲突,结果遭遇全班共39名家长中的37名家长联名“请愿”要求这名家长的7岁孩子转学,理由是这名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大家不相同,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而这名家长质疑,这些家长是在教师的“裹挟”之下签名。

首先必须明确,这37名家长的联名“请愿”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因为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学生的平等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投票、“请愿”属于参与公共事务进行公共决策,而保障适龄孩子的基本受教育权,不属于公共决策范畴!

其次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论迹不论心"。

是说就是有些事,人内心怎么想的说不准,所以可以从行为来评判一个人。

在这件事里,看似是两边各有道理,老师觉得家长干涉课堂教育,家长不同意老师的教育方式。

简单说就是“对孩子教育方式的意见不统一“。真想要分个高下可能还不太容易。

但是,如果不扩大到理念的层面,只缩小看这件事本身。

孩子是最不应该受到伤害的。因为争论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但现在孩子被全体学生孤立肯定受到了心理的伤害。

核心事件就是“其他家长的请愿书”。而消息是如何被其他家长得知的,显然和文中提到的“老师在群里发送的信息”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上新闻原稿截图

这件事里,两方大人发生争执,如果从保护孩子的角度,最好是不让孩子知道,通过正常的渠道互相交流良好沟通,必要时候其他老师一起参与。

而把某个家长和老师的争执,放在家长群里向所有人展示,目的很可能是希望通过其他家长甚至学生,给这个家庭施压。

至于说有没有人号召家长站队,或在班级里引导同学孤立某个孩子,题中没详细说,我们也可以不凭一方说法就相信。

但至少老师没有尽到倡导学生团结友爱的责任,例如向孩子说明这是大人理念的争执,都是为了孩子更好,不要孤立某个同学。

网上新闻原稿截图

如果说之前还属于两边或许各有问题,真实情况外人不好评判。但将大人的争斗引导到孩子上,利用其他同学给孩子排挤,来打击家长,明显有问题。

如果普通人可能辩解“一时生气,没想过那么多”,但对于老师,不是应该优先保护孩子们么。

这让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理念之争变成了同学被煽动对一个孩子的直接心理伤害。从这个结果上来看,明显方式欠妥。

现信息了解到的是这个教师:

1,接受在校学生礼物

2,纵容甚至煽动群体情绪打压自己学生

3,组织学生头目管理普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