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凌晨,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

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

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每一次成功发射

离不开地面工作人员的付出

也离不开航天员的拼搏与坚守

在中国航天员大队

有一项由所有受训航天员共同创造的纪录

20多年来从未被打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个红色按钮,20多年从未有人按下,背后原因令人泪目....

△视频来源 | 国家记忆

这个红色按钮,20多年无人按下

在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之前

他们都是有过1000多小时

驾机经验的优秀飞行员

太空与天空仅一字之差

对人的要求却是天壤之别

为练就过硬的飞天本领

航天员要进行八大类、上百个课目的

学习训练

超重耐力训练

是大部分航天员最深刻的记忆

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

常人只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

而航天员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行这项训练时

航天员的脸部肌肉

会因为强大的牵扯力而严重变形

眼泪不自觉地往外流

同时感到呼吸困难

此外,航天员还会出现脑部缺血

而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必须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陈冬进行超重耐力训练时和正常状态下的对比图

每次进行这项训练时

航天员的手边都有一个红色按钮

训练过程中,觉得自己挺不下去了

按下就可以停止训练

然而,自中国航天员大队1998年成立以来

20多年过去了

没有一个航天员按下过这个按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天员陈冬把它比喻成

通向梦想的按钮

“按下它,通向梦想的路就切断了”

为了心中的飞天梦

所有受训航天员都选择坚持

航天员王亚平说

“这个按钮虽然握在我们手里

但在我们心里,它是不存在的”

网友:致敬中国航天员!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这个无人按下的红色按钮

打动了许多网友

“都看到一飞冲天的精彩瞬间

谁知背后经历了多少日夜的严格训练

致敬每一位航天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致敬中国航天,

致敬中国航天员

延伸阅读:

“寒门樱桃”走出来的航天女神,没有谁的故事,比她更令人振奋

烟台有一个盛产樱桃的小村子。

漫山遍野都是。

村民们或是挎着竹篮、或是开着农用车去集市叫卖。

这其中就有王亚平的父母。

家里种的五亩樱桃林,便是供养王亚平读书的主要来源。

她们家红瓦、青砖、 木门。

门框左边还钉着一块金属牌子“光荣人家”。

是典型的胶东农民家庭。

但就这样一户普通的家庭,多年后走出一位航天英雄。

01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王亚平就展现出自己运动天赋。

在其他同学玩耍嬉戏的时候,王亚平总是一个人练习中长跑。

父母很担心她的学习成绩。

不过,王亚平非但没有落下文化课,还学的很好。

再加上小学五年,她都是一位以身作则的班长。

所以,顺其自然的考入了市重点中学——福山一中,

上初中后,随着身体的发育。

王亚平越跑越快,多次参加学校、县区的运动会。

父亲看到她喜欢跑步,便教导:

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它的乐趣,甚至要产生一种神圣感。

不出意外的话,她很可能是一位运动员。

不过,那时她年纪尚小,无法体会什么是神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高后,王亚平变得更加出色了。

因为体育好、学习又好的学生不多。

这么说吧:

在体育生里,她是文化课最好的;

在文化生中,她又是体育最好的。

因为王亚平的存在, 她所在班级每年都在运动会上拿第一。

有一次运动会,中长跑的时候脚崴了,没想到她接着跑,依然是第一。

老师看到后,随后说了一句,这个小姑娘以后不简单。

没想到一语中的。

02

1996年底,“济空招飞办”来烟台招学生。

几位交往颇好的同学就推荐她去参加。

不过,当她得知要从好几万应届毕业生业生中,争几个飞行员名额。

心里瞬间没底了,不想去了。

因为全班20多个女生,只有她一个人不带眼镜。

班主任也鼓励她先去试试。

后来顶不住大家的怂恿,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体检,

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烟台山和济南的大体检。

不过,这也给她带来了幸福的烦恼。

有时会一个人在操场转圈,纠结自己走那条路合适。

因为无论考体育、考文化课、参加飞行员考试。

三条道路,无论哪一条,她都行得通。

从小到大,王亚平想过当运动员、医生、当律师。

可从未敢想过女飞行员,身边也没有这样的先例。

一方面,她很喜欢体育专业;

另—方面,又不想错过招飞机会。

王亚平找了很多老师商量,最后才定下来。

高考分数出来后,王亚平就收到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当时学校非常轰动,因为她是市里第一个女飞行员。”

1997年7月,正是济南的夏天,异常炎热。

一位肤色黝黑的农村小女孩出现在了招飞现场。

她就是17岁的王亚平,长发黑裤,帅气硬朗。

与其他羞涩的女孩不同。

王亚平跟未曾谋面的“招飞老师”就像认识很久的朋友。

肆无忌惮地咧嘴大笑,神采飞扬。

而此时,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

在命运隐隐约约的线条里。

触摸到了属于自己的琴弦

03

8月份,带着美好的愿望,

王亚平来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始她的军旅生涯。

军旅生活是艰苦的。

入校的第一天,她就和大家一样。

剪去了心爱的长发,留起了男孩式头发。

之后,一年零八个月。

除了学习大学课以外,每天还都得进行体能训练。

当然还有,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的训练。

由于王亚平从小到大,体能都比较好,

初中、高中都是校体队。

再加上她时刻都记着父亲的那句话“神圣感”。

所以,这些苦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

甚至,在刚到部队的那段时间里。

连续两年获得“航理考试”第一名。

由此可见,她的训练与学习热情有多高。

1999年的4月份,在淘汰了7名同学以后。

剩下的30名学员,顺利地转入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

属于她的飞行生涯,这才真正的开始。

第一次教员带飞的时候,王亚平非常紧张。

飞了几个起落,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落地后,她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不过,她也第一次正面俯瞰了祖国大好河山。

王亚平打心底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那一刻,她才真正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骄傲。

也为数年后成为航天员,奠定了坚实而又强大的心理基础。

2001年6月,王亚平以第二名的总成绩毕业。

之后,被分配到某空军部队服役,成了一名运输机飞行员。

这里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全国大多数女飞行员都集中在这里。

不过,有压力,便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在这里,王亚平不仅熟练掌握4种机型的驾驶技巧。

还成为第二批获得军事学学士学位的女飞行员。

谁也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她究竟付出了多少。

因为每次谈起她都充满了欢笑和激情。

而当一个人充满激情,

热爱自己的事业时,

即使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也自所不惜。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向太空时。

当时还是飞行员的王亚平在电视机前,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她看着火箭灿烂的如梦幻般的尾焰。

内心突然萌生了要当航天员的想法。

中国有自己的男飞行员、女飞行员,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员,

那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

虽然她深知成为一名女航天员,需要极大的努力和付出。

但她也知道,在余生中最年轻的时刻,

踏上最艰难的道路,一定是最正确的选择。

就在那个时刻,王亚平的心里悄悄种下了一颗“航天的种子”。

04

2009年, 她已经安全飞行1567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

有一天,接到第二批航天员选拔的通知。

这是航天员首次向女性开启大门。

王亚平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就报名了。

最开始,家人觉得航天员太危险,是不同意的。

父亲开玩笑的:“你在地球上飞一飞就行了,跑到地球外面多危险?”

后来,家人看她很坚定,也就无条件地支持了。

在航天员的训练中,为模拟失重环境下的出舱活动。

航天员们需要完成连续六、七个小时的中性浮力水槽训练。

这对男航天员来说都很吃力。

对体型偏瘦的王亚平就更难了。

在水下,航天员所穿服装会有四十千帕的余压。

先要用一部分力量去和服装对抗。

然后再做动作,体能消耗巨大。

每次水下训练完成后,手会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

所以,她们有个形象的比喻:每次水下训练的体能消耗,相当于跑一次“全马”。

然而,就是这样大的强度。

王亚平训练结束后,还能保持兴奋的状态。

她说:“累,身体是很累,但是我觉得每练完一次。

我的技术成长了,我离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我就会很有成就感,有很幸福的感觉。

所以,我就会特别高兴。

不过,王亚平也有害怕的项目,那就是在女航天员选拔前的离心机。

原理和我们平时坐的过山车差不多。

虽然过山车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但承受的过载只有两个G左右。

而离心机训练,最多要承受8个G的过载。

简单来说就是8个你自身的重量压在身上。

王亚平说,我们的脸会变形,胸部会感到极度压迫,呼吸困难。

眼泪也会不由自主地往外流,根本无法控制。

而暂停按钮,就在左手边。

只要自己想停下来,随时都可以。

但她从来没有按过。

因为在她心中,这个按钮是不存在的。

她说,这就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

经层层严格选拔,王亚平成为首批女航天员之一。

她没有想到,2003年植根在心中的航天梦,

在十年之后竟然实现了。

2013年,王亚平作为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乘组成员飞上了太空。

在这背后,隐藏着无数个风尘仆仆的夜晚和清晨。

以及无数按公斤计算的汗水。

05

在“神十”飞天的15天里,

王亚平的父母每天只做一件事︰

盯着电视看直播。

看见女儿画面时,开心;看不见时,揪心。

老父亲经常半夜惊醒,一身冷汗,坐在床上自言自语︰“我女儿还在天上呢!”

王亚平回家那天,母亲见到她第一句话便是︰

“你飞了15天,我和你爸能折寿15年。”

王亚平当即问︰“今后若再有任务,你们还让我上吗?”

旁边的父亲不假思索地抢话说︰“当然让你上!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就支持!”

如今,时隔8年,王亚平再次登上“神舟号”载人飞船。

而这一次,她受到的关注无疑空前的。

因为她要在太空中度过6个月,其中还包括春节。

更重要的是,王亚平将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她将和祖国共同创造历史。

王亚平用了17年,从农村小姑娘成长为女飞行员;

又用了10年,从女飞行员蜕变为女航天员;

8年后,又作为首位女性,承担了出仓任务。

梦想一个比一个难,梦想一个比一个大。

但她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

所以,在出发前,她用自身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

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

总有一天你能触摸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