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迈入高龄化社会,年长者疾病也日益受到重视,其中肌少症(Sarcopenia)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肌肉力量的流失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不论是拿东西、上下楼梯或行走,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根据统计,65岁以上长者肌少症之盛行率约为3.9-7.3%(男性: 5.4-8.2%、女性: 2.5-6.5%),盛行率也随着年龄上升而增加。那么肌少症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预防呢?

肌少症的定义

简单来说,肌少指的是随着年纪增加,肌肉的质量和能力日渐降低。依据亚洲肌少症工作小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AWGS)在2019年提出之定义,分为三大面向:肌肉力量、体能表现和肌肉质量。

肌肉力量:以惯用手握力作测量,男性小于28公斤、女性小于18公斤则表示肌力不足。

体能表现:若于6公尺内行走速度小于每秒1公尺、或是五次起立坐下花费时间超过12秒,就表示体能表现差。

肌肉质量:四肢骨骼肌肉以DXA测量肌肉量,男性小于每平方公尺7公斤、女性小于每平方公尺5.4公斤;或以BIA测量,男性小于每平方公尺7公斤、女性小于每平方公尺5.7公斤,表示肌肉量下降。

此外工作小组也引进了「前肌少症」的观念,若是测量结果仅有肌力不足或体能表现下降其中一项,就要怀疑为前肌少症,若不加以预防保养,很可能就会进展为肌少症。肌少症则是在肌肉量下降的情况下合并有肌力不足的情形;而同时符合肌力不足、体能表现差和肌肉量下降的情形,就会被诊断为严重的肌少症。

在一般民众于家中没有办法准确测量肌力或肌肉质量的情况下,也可先以小腿腿围作为初步的测量依据:若男性小于34公分或女性小于33公分,则建议前往医院作进一步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肌少症的原因

*原发性:无法找到特定的原因,因老化造成的衰退。

*次发性:

活动力下降:如失能、长期卧床。

营养不良:摄取不足、无法进食、吸收不良或因药物造成之厌食等。

疾病:癌症、内分泌疾病、器官衰竭等。

造成肌少症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也可能是合并多种可能,因此在预防或治疗上都必须注意多个面向,以提升效果。

肌少症4点预防或治疗

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用来治疗或预防肌少症,最适当的处理方式为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恰当的运动训练!

营养补充:肌肉的主要组成为蛋白质,因此营养的补充着重在蛋白质的摄取,当然也必须依照体重和活动量调整摄取量。一般而言,男性长者每天所需热量为1400-1600大卡、女性长者为1200-1400大卡,而每天蛋白质的摄取量以理想体重计算,每公斤约需要1.2-1.5克。

举例一位60公斤的长者,每天需要的蛋白质量为72-90克,相当于300克的肉或是3盒豆腐所含的蛋白质量。摄取的量需要均匀分配在三餐中,以动物性蛋白质吸收较佳,若是吃素的长者,也可以从蛋奶类来摄取。

另外维生素D也是帮助维持骨骼肌肉健康的重要营养,除了可以饮食摄取,维持日晒和活动也是关键。

适度运动:过去研究指出运动可以有效提升四肢骨骼肌肉质量以及行走速度,建议运动的形式以有氧运动和渐进式阻力运动为较佳的选择。

有氧运动:包括健走、骑脚踏车、打太极拳等,每次20-60分钟,一周至少3-5次;若是没有运动习惯的长者,一开始可以先从10分钟尝试,再慢慢延长运动时间,假使真的无法维持一定运动时间,也可以一天分3段完成。

渐进式阻力运动:如重量训练、肌力训练等,建议一周2-3次,每次训练可以间隔1-2天,以低强度的训练开始。

肌少症为年长者族群常见的问题,从饮食和培养运动习惯开始预防和治疗肌少症,才会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