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15日,“构建中国戏剧导演体系——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导演艺术高峰论坛”在武汉隆重举行。论坛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戏剧》编辑部承办。这是继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戏剧剧本创作高峰论坛”和“戏曲音乐创作高峰论坛”之后的持续推进,旨在提升理论研究对创作实践的引导作用,切实加强戏剧理论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戏剧理论体系夯实基础。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有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中国剧协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导演任鸣,中国剧协顾问、导演王晓鹰,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陈彦

中国剧协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导演 任鸣

中国剧协顾问、导演 王晓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崔伟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按姓氏笔画排序)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馗,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董事长、艺术总监王筱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导演田蔓莎,云南艺术学院原校长、二级教授吴卫民,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李伯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一级导演、艺术总监助理、联合监制何念,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导演李建平,天津歌舞剧院原副院长、导演张曼君,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导演周龙,三拓旗剧社创建人、青年导演赵淼,一级导演郭小男,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浙江省戏剧导演学会会长翁国生,上海徐俊戏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导演徐俊,原总政歌剧团团长、导演黄定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导演熊源伟等。

此外,本届戏剧节的评论会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中青年一线戏剧骨干研习班(武汉)的学员以及武汉市有关方面的领导列席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馗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董事长、艺术总监 王筱頔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导演 田蔓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艺术学院原校长、二级教授 吴卫民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 李伯男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一级导演、艺术总监助理、联合监制 何念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宋宝珍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导演 李建平

天津歌舞剧院原副院长、导演 张曼君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导演 周龙

三拓旗剧社创建人、青年导演 赵淼

一级导演 郭小男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浙江省戏剧导演学会会长 翁国生

上海徐俊戏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导演 徐俊

原总政歌剧团团长、导演 黄定山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导演 熊源伟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首先致辞,介绍了中国剧协举办本次论坛的目标、意义,他强调了在当今戏剧繁荣发展的形势下,理论研讨与相互交流的重要性,并感谢各位与会导演艺术家和专家学者的莅临,对因工作等原因未能出席论坛的导演和专家,表示遗憾。同时,陈彦还做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中青年一线戏剧骨干培训班动员讲话。他表示:“武汉给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会务保障,让戏剧节进行得非常圆满,我想借此机会首先向武汉方面致以崇高的敬意。中国戏剧的舞台足够宽阔博大,我们的受众群体足够让艺术家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因此,在中国从事戏剧创作具备先天的优势,值得艺术家为之奋斗一生。”陈彦对中青年戏剧骨干班的学员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开阔视野,寻找坐标,以国内外优秀的文艺作品对标自己的创作;二是兼容并包,寻找自己,在充分认识国情、认识世界以后,确立自己的突破方向和定位;三是持守正典,自信推进,正典就是守正,推进就是创新,艺术家应该坚持文艺创作的多样性,稳步推进,守正创新。

论坛持续了一天,与会专家分别围绕“戏剧的本质与当代导演实践观”“戏剧与时代·剧场与观众”“当代戏剧导演的创作意识与追求”等议题展开探讨交流。在下午分组交流对谈的环节中,与会专家就各自感兴趣的分议题畅所欲言、诚恳交流,相互间碰撞出思想与艺术追求的火花。论坛由任鸣、王晓鹰、张曼君分别主持。

探求戏剧本质 坚守导演担当

王晓鹰提出“让现实主义插上诗的翅膀”。他认为,要在创作层面整体推动“诗化现实主义”,既要向前追溯剧本创作的诗意,又要向后寻求演员表演的诗意。

张曼君从自己的实践经历出发,阐述了“生命戏剧观”与“诗意戏剧观”,认为只有将人物形象确立,才能赋予戏剧生命的逻辑。

郭小男强调,构建自己的戏剧坐标点非常关键,通过剧目、剧团、剧种,形成自身关于这一命题的实践,找到自己在历史坐标中的位置。

黄定山认为,在当代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对“人”的解读和开掘、对“人物”的塑造,是导演创作的永恒命题。同时他强调,导演对舞台呈现的生动性源于对生活的发现和提炼。

面对导演艺术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王馗呼吁,当代的导演艺术家应该有意识地充分总结自己的文本建设与导演经验,进一步促进中国戏剧导演体系的构建。

熊源伟有感于当下导演创作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他提出导演应具备职业担当、艺术担当和生命担当。他表示,导演要有定力,不要跟风。

形体戏剧是非常年轻的演剧流派,赵淼首先简要介绍了形体戏剧进入中国的基本情况,进而将自己从事形体戏剧创作的方法、流程和观念进行了分享。

李伯男就中国舞台剧导演体系的确立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以传统文化为审美资源;第二,以东方思维为精神基石;第三,以民族审美的意识统率实践的方法。

田蔓莎分享了自己对于传统戏曲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她认为,戏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仅停留在被保护的阶段,导演要有艺术创造力,通过溯源、补充、完善、再创,让传统戏曲在当代有更好的呈现。

把握时代脉搏 心怀戏剧观众

李建平认为,现在许多剧作的主人公犹如“天神下凡”,专门解决别人的问题,自己没有任何需要解决的问题,忽略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才是戏剧的核心。针对这一现象,他呼吁,戏剧最重要的是展现事物发展过程中人和人物关系的变化,因此“解决自己的问题才是戏”。

徐俊对当代跨文化视阈中的音乐剧导演创作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导演要用音乐剧讲好中国故事,建立中国音乐剧的民族特质,紧紧扎根中国文化土壤,注重当代思考,加深美学意义。

何念畅谈了新时代现实题材导演创作的探索与突破,结合个人的创作实践,提出导演可以采用电影化的视角来进行舞台展示,借鉴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手法,丰富戏剧舞台语汇。

王筱頔提出了“观众为什么走进剧场”的问题,这也是她每一次创作前的必要思考。她认为,从审美的层面切入,研究个体生命的价值、戏剧的价值,总能建立起和现代观众精神层面沟通的桥梁。

培养创作意识 坚定戏剧追求

翁国生就戏曲导演创作对剧种文化和表演规律的话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先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和剧种特色,再进行艺术创作。导演作为创作团队的领军者,要对剧团负责,因此必须了解剧团与剧种。

周龙指出,理论的建构不能纸上谈兵,而需触摸事物的本质。中国戏剧导演应该有程式思维,要做到遵循艺术规律,深谙艺术特征,熟练运用艺术法则和手段。

宋宝珍对中国当代话剧导演的民族化美学追求问题做出了探究,认为中国话剧与戏曲既要守住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又要在创作手法、美学精神上融会贯通,还要有开阔的文化胸襟,博采众长。

吴卫民从“构形、着色、意象”三个角度解读了中国戏剧导演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倡 “戏剧导演”的广博性,而非局限于“话剧导演”或某个地方剧种的导演。

最后,本届论坛主持人、中国剧协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代表大会进行总结发言。他说:“我听了各位导演专家的发言和讨论后,有三点强烈的感受。第一,这次高峰论坛能够如期举办,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当了34年导演,平生第一次参加有这么多导演的会议。并且,今天一天我们都在谈论‘导演’,大家的发言有个性,有风格。我们常说,十个演员可以是一个剧组或十个剧组,但十个导演肯定是十个剧组,他们带领的是千军万马。因此,这么多导演聚在一起,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第二,今天的发言极具学术价值,非常纯粹,具有导演本色。我这一生可能都忘不了这次论坛。第三,每位发言者分享的都是真经,有的是几年的经验,有的是大半辈子的经验,有的甚至是自己一生的经验,这些积累已久的宝藏是无价之宝。在座的导演,包括没有来到现场的导演,他们代表着中国戏剧的高度,他们决定了中国戏剧的现在和未来。”最后,任鸣副主席认为,中国剧协开启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同时希望未来能形成固定机制,继续举办中国戏剧导演艺术高峰论坛。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新时代中国戏剧的发展注入了原动力,中国剧协亦将针对戏剧创作中的诸多问题,继续搭建理论研讨与实践创作平台,以优秀的戏剧作品回应创作中的现实关切。

来源: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

穿梭戏剧艺术的历史空间

徜徉逍遥自得的审美世界

大家一起品评戏

微信ID:lianzhongping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