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霜绛

2021年的重阳节是在央视和河南卫视两大节日晚会的battle中重磅登场的。

网络红人“反诈警察老陈”和戴着墨镜一反常态的潮流范儿杨洪基登上央视《久久乐重阳》晚会,传统元素与科技感进行着极具碰撞感的混搭,在网络上实现了一定范围的代际破圈;河南卫视延续着“奇妙游”IP,让观众跟随镜头穿越回宋代时期的九月初九,身临其境地来了一场古代重阳游,在最原汁原味的重阳礼制与民俗中,正式宣告了2021年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晚会的收官,而这也是自10月8日,河南广电与阿里文娱达成战略合作以来,双方首个联合出品的作品,收官的同时也宣告着“新生”。

过去几年,以“敬老”为主要内涵的重阳节在年轻化的路上本身就落后于“七夕”“中秋”等节日一筹,加之“茱萸”并不像粽子、月饼、元宵等食物可以让商家看到牟利契机,以重阳节进行节日营销的行为本就少见。

但今年,央视和河南卫视一反常态,高规格的待遇可谓是让重阳节本节都受宠若惊,只是,如果回过头看一看今年各个传统节日在各大电视台晚会上被重视的盛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崛起:

制播分离下的文化密码

今年二月,河南卫视如火如荼地编排春晚节目时并没有料到,一个只是对传统舞蹈《唐宫夜宴》进行了简单改编的节目会成为影响河南卫视内容布局甚至各大电视台传统节日晚会风格的重要一步,实可谓是文艺界的一颗“天降紫微星”。

总导演陈雷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毫不避讳地说过,《唐宫夜宴》并未对原本的舞蹈进行大的改编,只是调整了时长,并加入水墨画、国宝、VR等特效,让虚拟场景和舞台结合,从电视包装的角度去给这支舞的呈现效果加分。

导演的谦虚是一回事,但节目创新力度之大已经远远超越了这寥寥几句的概述,从直观观感来看,《唐宫夜宴》的表演更像是一个河南博物馆的MV,演员们分别在舞台和棚内进行录制,最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合成,以5G+AR技术实现虚拟场景,极大程度上拓宽了舞台的时空限制,让观众代入镜头视角,进入一个沉浸式的唐代宫廷,与仕女们在古画中同行,“奇妙游”的概念正是由此诞生。在此之后的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以及刚刚过去的重阳,河南卫视延续着“奇妙游”的设定和制作方式,由此形成了一个频频出圈,口碑上佳的晚会I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唐宫夜宴》本身来看,它更像是一个融媒体产品。节目刚刚播出完的时候,整台晚会尚未在网络平台落地,仅仅是这个节目卡段在B站、微博等平台被大范围地转发,后续发酵也很明显能够看出,观众对整台晚会的观看热情远远不如这个单一卡段,从之后的《端午奇妙游》节目《洛神水赋》等中也能看到相似的规律,《唐宫夜宴》的出圈并不是传统广电媒体的“翻身”的信号,而是某些节目呈现出了在短视频平台单独传播的优势特点。

能够达成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是河南卫视本身在文化类节目领域常年的经验积累和地域性的历史文化优势所在,另一方面,这离不开河南广电体制改革的推动。

河南卫视总监刘林军曾在采访中透露,目前河南广电的重要策略是“以全台之力办卫视”,推进制播分离,拉通地面频道和卫视资源,激活并促进人才流动。于是在去年九月,台内文艺部、纪录片工作室以及精品广播剧创作部三个节目制作单位与市场化运作的河南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合并,晚会制作平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正式成立,还引入了竞争和淘汰机制。这样的变革给了编导们足够的动力和自由进行节目创作和技术创新,也为2021年卫视春晚的一战成名蓄力。

趋同:

传统晚会的崛起与内卷

此后,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晚会如火如荼的开展着,除了内容层面跟随节日进行相应的变换,技术手段更是多次更新和叠加,在粉丝需求的驱动之下,为观众们不间断地呈现着更有质感的作品和更加逼真、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

此后的《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持续贯穿着“奇妙游”的概念。内容上,首创“网综+网剧”的呈现形式,将古老民俗和现代潮流相结合,混搭出包含《逍遥》《纸扇书生》《龙门金刚》《墨舞中秋帖》《有凤来仪》等在内的数个优质作品,在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一度得到爆发式的传播;技术上也在不断尝新,电影机实拍、二次元形象绘制、AR特级技术、xr特技等被大胆应用,虽然都是首试,但全都大获成功。

河南卫视的成功让传统广电平台看到了新的方向,尤其是“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播”的使命感已经根植内容创作平台多年,“清朗”行动让流量明星的大潮褪去之际,河南卫视为各大卫视的国潮策划提供了一个范本。

端午节晚会阶段,央视仍然在沿袭比较传统的“主持人+舞台表演”的晚会制作方式,但是又一次“惜败”于河南卫视的水下舞蹈,被挤压一筹。于是,七夕晚会竞争中的央视选择调转车头,贴合河南卫视奇妙游的风格进行晚会策划,让王冰冰与一众央视主持人进行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沉浸式假面舞会体验古时乞巧文化,与“奇妙游”的观感高度相似,而这种趋同感在中秋晚会时达到了顶峰。

中秋节在中国人心目中本身就作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而存在着,加之河南卫视经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之后无一失手的创举,让各大卫视看到机遇,纷纷选择在这个阶段加入国潮晚会的争夺战,央视、河南卫视、陕西卫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CCTV6&大湾区、B站,八大平台各显神通,上演了一场传统晚会的“华山论剑”。

在前期宣传阶段,各个平台已然各显神通,“盲盒式”宣发迎合年轻人偏好;沈眉庄和温太医的HE结局圆梦观众十年的意难平;刘诗诗和井柏然金童玉女,携手实现粉丝期待许久的古装梦……

实际演出效果来看,央视、大湾区与河南卫视都收获着不少的热度,尤其是来自“六公主”的“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借着《披荆斩棘的哥哥》中大湾区哥哥的热度斩获不少话题,但是,河南卫视仍然一骑绝尘,破壁圈粉。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facebook发帖,继多位外交部发言人在外网转发《洛神水赋》之后,再次推荐了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的节目《墨舞中秋帖》,称“令人惊叹的舞蹈,向中国书法杰作‘中秋帖’致敬”。河南卫视多次得到官方的盖章,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播的艰巨任务,在世界范围内彰显着大国的文化自信。而这场中秋晚会之“华山论剑”的胜者,无疑还是有着“文化NB症”的河南卫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趋势:国潮正当时

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导演、“中国节日”系列《元宵奇妙夜》《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总导演路红莉接受采访时总结了“中国节日”系列大获成功的原因,在她看来,“奇妙游”系列的成功源于河南卫视敏锐地捕捉到了目前的一个文化主流,就是国潮,然后以“情感+文化”的双重解读加上科技手段的加持去和大家分享,让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共鸣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和广度。

从路红莉的观点中可以得到两个信息:

其一,国潮文化本身正在复兴,特殊节点下的民族情感正被广泛地调动起来,《觉醒年代》等献礼剧大热,《长津湖》票房跃居中国影史第四,奥运会以来的民族情绪被点燃,故土情感与国潮文化的联动在当下本身就是“强强联合”,风头无两。

其二,就是制播方式更新所引发的技术赋能。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如今,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0亿,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到 9.5 亿,互联网的视音频化、移动化、使用群体多元化特征越发明显,互联网对传统广电展现出一定的侵蚀,电视观众收视时长在连续多年下跌,虽然受疫情影响有所反弹,但2020年依然大幅减少20.95%,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也出现两位数下滑。所以,传统广播电视台必须依靠多元化内容的生产能力和传播能力,吸纳人才,大胆创新,基于这样的背景,河南卫视市场化运作的改革魄力为其提升市场敏感度,把握行业资源做出了不小的助力。

河南卫视同时看到了短视频平台对传统广电和长视频的反哺,基于文化定位与B站展开合作,《上下舞千年》《天地诗心》等文化类节目正在筹备,河南广电与阿里文娱在未来也将共同打造整条中国文化节目排播带,“2022中国节日系列”、《隐秘的细节》第二季、《从来就很美》等文化季播节目将贯穿全年,还将开发《唐宫夜宴》超级综艺,联合开发中国文化系列线下演出,推出多种衍生品。

《快乐大本营》停播之后的湖南卫视也开发出国风音综《国风唱将》、中国式婚恋综艺《中国婚礼》等,传统国潮、榜样引领、人文关怀的“去流量”节目正在涌现,其它各大一线卫视和爱优腾芒等网络平台也展现出同样的趋势,强娱乐属性、流量属性的节目正在被弱化,基于不同形式、不同技术所打造的国潮文化成为未来全平台文艺节目布局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