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张照片,如果不仔细看,一不小心还误以为是美国海军战舰的指挥控制中心,美军舰员们在进行实战演练。其实,从臂章可以清楚的分辨出,这是中国海军。
为什么会给人这种错觉?这是因为在之前的演练画面中,中国舰员出镜均未佩戴蒙面面罩以及厚实的长手套。而在近日央视播出的一段海军实兵实弹、合同战术演练中,包括052D型导弹驱逐舰“太原”舰和054A型导弹护卫舰“湘潭”舰在内的多型舰艇演练了海面目标、空中目标联合抗击,舰艇战术机动和舰内损管、近距反导等科目,取得预期效果。
在此次演练中,舰员们佩戴的蒙面头罩和手套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通常西方海军舰员在演练和实战中会佩戴蒙面面罩和长手套作战,较为常见,而在我海军中并不多见。
此前,美英海军在实战和演练中,通过镜头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控制室的舰员们都会佩戴一款蒙面面罩和一款厚实的长手套进行操作。
很多人会发出疑问,为什么美国海军在实战中要佩戴一个面巾式的面罩和手套,而不是头盔?
其实,这种面巾式头罩和手套是一种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防火装备,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西方海军通过实战证实,这种头罩和手套在关键时刻能保护水兵的生命。
这种防火头罩和手套最早可以追溯到一战,在1916年5月3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军发现战列舰被炮弹击中后,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会沿着船舱传递,造成舰员皮肤和器官严重伤害,失去战斗力。同时各种易燃物也会在船内飞溅,很容易烧伤舰员裸露的皮肤。并且由于战舰均为钢铁制造,热导性奇佳,起火后舰员很难开关舱门。
于是日德兰海战后,英国开始制造防火面罩和手套,用以提高己方舰船被击中后舰员的战斗力和生存率。可以说这种面罩和手套,在海军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二战中,美国海军也普遍使用了这种具有防火功能的面罩和手套,经受住了实战考验。
二战结束后,英美海军改用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生产的防火面罩和手套。这种头罩和手套属于特种装备,它的全称叫“耐热阻燃防闪爆头罩和手套”,近几十年来这种特种装备也成为了北约海军的标配。
杜邦公司生产的这种“防闪爆头罩和手套”,产品名称为Nomex(诺美克斯),采用了非常高端的长丝芳纶材料制作,也叫“芳纶1313”(“芳纶1414”便是制作凯夫拉防弹衣的材料),这种材料工艺复杂、投入成本高、工业化生产技术难度大,难以大规模投产。
据悉,杜邦公司的这种“防闪爆头罩和手套”,能够在200-4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保持正常的隔热、阻燃功能。可在260℃高温中使用100小时并保持70%强度;在304℃高温中使用168小时并保持50%强度。配合防火防毒面罩使用,能有效保护舰员头面部、颈部、手部,减少高温对舰员关键部位的伤害,令舰员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战斗。
由于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视长丝芳纶材料为战略物资,对外管控。因此只有杜邦公司有能力大规模生产。北约配备的“防闪爆头罩和手套”,均为杜邦公司所造。
但如今,在科技、工业及经济等强有力的支撑下,我国已打破杜邦公司对高端长丝芳纶材料的垄断,中国海军舰员穿上了中国制造的“防闪爆头罩和手套”。
海军“防闪爆头罩和手套”,是战时己方舰船遭炮火击中后,保护舰员头颈部、手等重要部位的特种防护器具。有了这套装备,即便在极端环境下,也能保障舰员继续战斗。
伴随着新型防火器具的出现,中国海军也开始蒙面作战,标志着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向实战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