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是裁判——有感河北某大学女生情绪失控

10月15日,河北石家庄,河北外国语学院一学生情绪激动,坐在窗户上大喊“你们这配不上我”。16日,校方发布情况说明,该生是2021级专接本新生,入学后,多次与身边同学有过言语冲突,10月8日由家长接回家中检查疗养。10月15日下午,该生由家长带领返回校园,到宿舍后,该生情绪再次失控。当天,在警察的劝导下,由家长亲自陪护该生又继续到医院检查疗。

近期各个大学对于学生精神状态过于敏感,每当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或者行为表现异常总是怀疑有"抑郁症"之类精神病。诚然,近些年大学生群体精神状态因为各种因素导致不太稳定,也正是如此,学校更需要对这些学生表示关怀,而非是"敬而远之"甚至贴上"抑郁症"的标签。

从教这么多年,见过各种各样的学生,真正有抑郁症的学生也接触过很多,只要科学对待,这些学生的情绪不至于影响正常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北这位女生入学和学生言语冲突,本是学校中正常现象,老师只要细心处理即可,根本不需要让家长接回家检查。学校让家长把学生接回家检查看似负责任,事实上这种行为对学生的伤害非常之大,相当于学校在处理这位女士与其他学生冲突的时候下了该女生疑似精神病的论断。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都会对这种潜台词产生情绪。故这位女生在返校之后情绪失控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近些年很多高校因学生抑郁症自杀、伤人的案例确实让学校头疼,每年开学之际都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以便筛选出重点人群。正是学校这种过度紧张,常常把一些情绪失控的学生看成疑似精神病、抑郁症,要么过度关注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生活和学习都在掌握之中,要么想方设法将这些潜在"炸弹"劝退。

正是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过度关注,使得学生正常纠纷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其实学生纠纷往往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沟通不畅、价值观不一致等因素,老师很难判断谁有理谁没有理。没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像法官一样评理判个对错。比如河北这位女生,和其他学生发生纠纷的时候,显然学校认为这位女生没有理,甚至怀疑有精神疾病,这种怀疑才使得这位女生情绪彻底失控。如果是有经验的老师,一般不会给出谁对谁错,而会去引导学生如何相处,如何交流,如何避免交流中产生歧义,如何互相理解……毕竟学校还是教育机构,学生还有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比如人际关系等需要学习,学习中的学生并不成熟,他们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因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存在各种方法上的问题,即便是最英明的法官也很难理清孰是孰非。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从河北这所大学学生失控的新闻看来,学校处理确实有很多不当的地方,至少这所学校没有把自己当作教育机构,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情绪控制、人际关系的处理并没有任何正面的帮助。这需要很多学校引起重视,处理学生冲突的时候,教育依然大于裁判,老师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法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价值观、表达方式、人际交往,为学生的成长提出合适的建议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