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后第三天的行程我们将暂别芙蓉城,一路向南,前往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雕像所在地——乐山市,一睹这尊威立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交汇口岸大佛像的尊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南方大地还处在秋老虎的余威之下时,西南川蜀大地上飘过来的阴云给诸多区域带来了阴雨,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和三百公里外的山城重庆相比,成都以及蜀地多处地方已经是阵阵秋凉,甚至有些地方还被突如其来的寒雨和冰雹所侵袭,这个国庆假期前往川西部分景区的游客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从艳阳高照的温热到冷冷冰雨吹打的巨大反差,国庆假期本来就受够了出游时人挤人的诸多苦恼,最后还被这始料不及的冷风冷雨摆上一道,心中更是莫名的恼火。

川蜀大地本就多名山胜地,而其中以峨眉山、青城山和乐山名气最大,前两座名山得益于金庸武侠小说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峨眉派和青城派这两大武林门派便发源于这两座名山,并以此山为名号,得以发扬光大;而与峨眉山相距不过50公里的乐山则以这座建成已有千年的大佛而闻名于世界。

古代川蜀地区多为荒蛮之地,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于凌云山麓,水急滩险,舟楫行至于此往往容易倾覆。当夏汛之时,江水猛涨,水势异常凶猛,直拍崖壁,往往造成船毁人亡的人间悲剧。佛教自东汉年间正式传入中土之后,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在中原大地广为传播。唐太宗年间玄奘法师西行取经让更加丰富的佛经和佛法在东土大唐流传。为普度众生、拯救芸芸众生,历史上又一位著名的高僧——海通禅师招集人力、物力在三江交汇处的这座山崖之下开凿修建这座弥勒大佛。

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这座传世大佛前后历经了90年的时间才最终完工,而唐王朝也从修建之初便开始处在不断的动荡之中。在大佛修建完成之后的100年后,风雨飘摇的盛世大唐也最终走到了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乐山大佛的各个角度的图片和视频早已遍布在高度发达互联网之上,但这和立于山间亲自瞻仰大佛尊容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初到乐山天空早已阴沉,但很给力的老天爷却没有飘下雨滴。随着人头攒动的人流,我们从山脚下沿着石阶慢慢攀爬到了山顶,视野也随着登高也变得越来越开阔。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江水从大佛的正前方奔涌而来,和岷江交汇顺流而下。由于三条河流的上游明显下过了雨,汇流至此的江水滔滔,狠狠地拍打着正对面乐山大佛下的山崖,激起阵阵浪花。

人潮涌动,想要一睹大佛尊容的游人早就挤满了本来就狭窄的两侧观景台,穿过重重阻隔,我终于亲眼见到了这尊大佛,满怀着敬意,从上到下尽我视角所能,细细端详,并用照相机记录下大佛的尊容。

以佛为背景,山上也到处都是佛殿和佛塔,游人的暴增,也让这几日的香火异常旺盛,佛音绕耳,不少虔诚的信徒会点上一炷佛香或是一盏油灯,许上心中最诚挚的愿望,寄托给佛祖。江水滔天,但面对着抚膝而坐的弥勒大佛,似乎也要收敛一些了。

唯一一条通往大佛脚下的栈道早就挤满了苦苦等候的游人,可以想象站在佛像的脚下,亲手抚摸弥勒大佛的双脚,感受浓浓的禅意和佛意,这也许是很多忠实的信徒们来到乐山大佛最想要完成的一件事情。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没有排队去佛脚下,而是沿着其他路线参观,慢慢离开了这座佛都圣地。

从乐山返回成都的道路上天空开始慢慢下起了小雨,也许是佛祖的垂怜,很庆幸我人生之中难得的一次乐山之行并没有被风雨所困扰。收拾行装,我的川蜀之行也渐渐进入尾声,而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也试图让这一切的一切过得更加充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