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童八月十六中秋月亮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周琦

出处:“后司街”公众号(台州)

本文四期连载

敬请关注

最近友人问我台州中秋为何“俗重十六”?因对台州民俗素乏研究,故一时语塞。偶阅2010年第5期《台州学院学报》,发现其中有临海市委宣传部卢如平部长撰写的《台州元宵中秋特别风俗考证》一文,文中详细列举了关于台州元宵中秋节俗起源的二十种传说,可谓是集台州元宵中秋传说之大成。使人既琳琅满目,又获益良多。根据胡适先生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原则,促使我花些仔细功夫,搜集史料,小心求证,以求探索还原台州中秋“俗重十六”的真正源流。

经多方搜集史料和仔细思考,台州中秋“俗重十六”的“中秋路线图”,在我脑海中渐趋清晰。故赘述如下: (今天为第三部分)

四、台州中秋“俗重十六”反映了清初浙东“怀明国,勿忘华夏”的意蕴

说台州中秋“俗重十六”,反映了清初浙东思明之国殇,“勿忘华夏”的思绪,这主要原因有二:

(一)而清初形成的台州中秋“俗重十六”,正是清初“反清复明”斗争的体现。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史称“甲申之变”;作为统一的大明王朝宣告终结。由此,揭开了长达二十年的南明抗清斗争史的帷幕。随着南京福王政权的覆亡,清军所克之地,烧杀掳掠,扬州三日,嘉定十屠,东南迁海等暴政,江南抗清斗争如火如荼。当时,浙东各地的反清运动风起云涌,成为抗清的前沿。

东阳张国维、临海陈函辉、黄岩柯夏卿认为,时急需请寓居台州的鲁王朱以海监国。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鲁王朱以海自台州来到绍兴监国,直至顺治九年(1652)三月,鲁王取消监国称号。前后长达七年,宁波、台州等地抗清志士迭出,著名的有宁波钱肃乐、张煌言、黄宗羲、台州陈函辉、柯夏卿,舟山张名振(南京人,长期在舟山)等均是铁血抗清之志士。

陈函辉绍兴兵败哭入临海云峰,作《绝命词》十首,带着“徒惭赤手擎天,惟见白虹贯日”之遗憾,自缢于证道寺。实践了“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的誓言。

张名振作为鲁王的主要军事将领,鲁王监国初即相随抗清前后九年,与张煌言等领兵三入长江,三克舟山,期望收复明朝失地,均因兵力单弱,无功而返;后殁于军。张煌言作《哭定西侯墓》诗云:“牙琴碎后不胜愁,絮酒新浇土一杯。冢上麒麟哪入画?江前鸿雁已分俦。知群遗恨犹瞠目,似我孤忠敢掉头?来岁东风寒食节,可能重到剪青楸!”

张煌言在抗击清兵十九年战斗生涯中,出生入死,辗战千里,三渡闽江,四入长江。战功显赫。他被俘后,不为官禄引诱,誓不招降,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临刑时,宁“坐而受刃”,拒“跪而受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谥号“忠烈”。

黄宗羲、柯夏卿虽未似陈函辉等烈士,但均隐居不仕。黄宗羲隐居潜心著述,终成浙学一代宗师。柯夏卿则隐居黄岩横街,主持息林诗社,与息林诗社十二子赋诗寄情,怀念故国。

正因为清初抗浙东清斗争风起云涌,因传统中秋节日是古今约定俗成的八月十五,而台州、宁波、舟山“俗重十六”,其解读应为中秋月是“初明”,十六是“复明”,故台州、宁波、舟山“俗重十六”;这正是清初“反清复明”斗争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童中秋夜(周衍平摄)

(二)康熙间中秋“俗重十六”形成,反映了清初浙东遗民“怀明国殇,勿忘华夏”的意蕴。

自清康熙间三藩乱后,国内抗清斗争逐渐平息。社会开始进入“康乾盛世”,此时的中秋“俗重十六”,由原先的“反清复明”斗争体现,转为清初浙东遗民怀明之国殇,“勿忘华夏”的意蕴。其民俗上主要表现为三月十九崇祯帝罹难日,被奉为“太阳日”。故台州宁波、舟山“俗重十六”之意蕴,亦得以佐证。

1925年3月15日,鲁迅先生在给傅筑夫、梁绳祎信中提及:“中国人至今未脱原始思想,的确尚有新神话发生,譬如‘日’之神话,《山海经》中有之,但吾乡(绍兴)皆谓太阳之生日为三月十九日,此非小说,非童话,实亦神话,因众皆信之也(《致傅筑夫、梁绳祎》,《鲁迅全集》第九册)。”三月十九日正是崇祯帝自缢煤山之日,将三月十九日作为“太阳日”之习俗在东南沿海普遍存在。尤以浙东沿海为盛,是日绍兴,“家家户户在门口插上蜡烛,妇女三五成群,念佛宿山。此风以绍兴地区为盛(姜彬《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上海文艺出版社)。”

温州亦有太阳日风俗,《浙江风俗简志·温州篇》载“民间相传,三月十九为太阳生日。经考查,实则为明思宗(崇祯帝)殉国日,平阳一带妇女在这天拜经持斋。”

杭州则信朱天菩萨(即太阳菩萨)。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载:“杭州人无论男女老幼,莫不崇信朱天菩萨。每当四月二十三、二十四诞日,满城香火供奉,盛极一时。庙亦遍城皆是,而皆附设于他庙,无一独立者。妇孺尤信仰,四月内必茹素斋戒,谓之朱天素。夷考佛经、《封神》,皆无此菩萨,而又独为杭州所有,异哉!或谓朱天者,谓诸天也,其说不足信。殆清初,遗民追念胜朝,托名崇祀,其说或稍近欤?按民间流行讽诵之《太阳经》,即追念明故帝也。”

宁波舟山亦有此俗。《[光绪]鄞县志·卷二·风俗》载:“三月十九日,鄞俗以为太阳生日,各寺庙设醮诵经。新增。案《玉芝堂谈荟》十一月十九日日光天子生,《时宪书》亦同,独吾乡在三月十九日。”

《[民国]定海县志》第五册《方俗志》载:“三月十九日,各寺庙设醮诵经。相传为明朝国难日,讳之曰太阳生日。俗传《太阳经》:太阳明明朱光佛,三月十九午时生,家家户户点红灯等语。朱即明之国姓也。”

台湾亦有此俗。《[民国]台南县志》则在民间仪式方面记载得较详:“太阳公生(十九日),此日是‘太阳神诞’。家家户户于早晨,在庭前向东方设置香案,上置拜具一式,前列糕制小型猪九只、羊十六只为祭品,于是妇女们点烛焚香,望太阳礼祭。究其由来,据说在清统治下的明之遗民,假借太阳诞辰的美名,遥祭大明崇祯皇帝于此日,在煤山吊槐树殉难之遗俗,一直留传讫今,已有二百余年(引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下)》)。”

《台南市志》(1983年铅印本):“(三月)十九日,传为太阳诞辰,实为明思宗殉国日也。以面制豚羊,豚九头,羊十六头,象征太牢之礼,望东祭之。家家点灯,欲其明也。盖遗民惓怀故国,借以寄思,历久遂成俗(引同上)。”

中国古俗即有太阳神信仰,又称太阳菩萨。因朱元璋初起事时,曾加入明教(白莲教),日月为明,故国号“大明”。清初因明崇祯帝罹难,为避免清廷追究,故俗称太阳菩萨,朱天菩萨。由此可知,太阳日在清代为追思崇祯帝罹难之纪念日,遗民为避清廷追究,即以信奉太阳神为名,实则以寄托思明之哀思。据此,台州、宁波、舟山等地中秋“俗重十六”,亦与“怀明国殇,勿忘华夏”同此理也!1939年,周恩来同志回故乡绍兴,曾书绍兴沈复生诗“山中岁月纪春王,颁诏何须辨鲁唐?此日甲兵栖越纽,相期铙吹渡钱塘。檄传英霍军威远,势压杭嘉士气扬。成败区区君莫问,中华终竟属炎黄”条幅;以赠天台曹天风。“颁诏何须辨鲁唐”,即借用鲁王唐王互不相容、同室操戈的历史典故,以说明只有搞好团结,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抗日,中华大地终究属于炎黄子孙!

当今亦应与时俱进,从清初的“怀明国殇,勿忘华夏”,到今天的“复兴中华,圆梦中国”;台州、宁波、舟山等地中秋“俗重十六”,又频添了21世纪的新内涵!

前童中秋夜(周衍平摄)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 出处:后司街公众号

□ 作者:周 琦

□ 摄影:周衍平

□ 审核:水东居士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