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从领导面前走过,你会打招呼还是无视?如果领导给你安排了不合理的任务,你是顺从?据理力争还是甩脸子走人?这两个问题对于一般人来说其实是人情问题——领导就是上帝,答案自是不言而喻。对于屠呦呦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她的处理方式很绝。以至于,很难让人相信,她那种处理人情的方式在职场中能存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中无人

屠呦呦的眼中没有无关人的存在,一个小细节就能看出来。屠哟呦和单位领导面对面走过,还碰了一肘子,她也能继续面无表情地走路。这在职场当中,不敢想象,怕是要凉凉。可屠呦呦毫不愧疚,当领导叫住埋头走路的她时,才停住,听完说话就走人毫不含糊。

另一位了解屠呦呦的领导说,这才是她正常的状态,万一哪天她走在路上叫住谁了,才是会把人吓一大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屠呦呦这种行为是高傲吗?这么说就太冤枉了,懂人情的人谁会在领导面前高傲?她的想法太过纯粹,眼中只有科研相关的事,她简单到从不揣测别人的意思,说一不二。

说一不二

军师医学科学院的章主任到研究所,找屠呦呦组织领导小组,研究治疗各种疟疾的万用药。领导反复在屠呦呦面前强调“主任”两个字。

结果因为这位章主任跟屠呦呦打招呼时,谦虚地说了一句:“来,叫我老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屠呦呦果然就叫他“老章”了。那时场面一度十分沉静。

其实,我们可以从前面于敏等篇章看到,科研人员之间,无论上下级,都是“老李”、“老于”等的称呼,没有距离感,亲切。加上级别反倒显得不自然。屠呦呦不喜欢猜,也不喜欢揣摩人家的意思。老章说叫老章,她就真的叫老章,这叫说一不二。

其实不管是在哪,有一说一都会比较好处理事情。最麻烦的是遇到虚伪的人,说话的拐弯抹角,听话的搜肠刮肚,揣摩不到意思就凉凉。这样子对事情的处理很不利。麻烦的是,说话含蓄,听话要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却成为了主流。能摸清楚领导的话外之音的人才能获得青睐。直来直去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情商低,不识时务。这是一个畸形的发展。

搞科研不是混职场,科研工作就是一个说一不二的工作,科研结果很少有多项选择的,所以,屠呦呦的说一不二的性格就尤为可贵。

敢甩领导脸子

动不动就在领导面前甩脸子走人的,应该很少。屠呦呦就敢。电视剧《功勋》第七个篇章《屠呦呦的礼物》中屠呦呦的扮演者周迅可以说是把屠老“坚持真理,不跟傻瓜论短长”的处事作风演活了。

两集电视剧里面,屠呦呦两次甩脸子走人。第一次,屠呦呦发现目前治疗疟疾用的常山碱的毒副作用没法攻克,于是向领导提出换个思路,另外找治疟疾的药。结果领导不同意,认为常山碱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不能说否定就否定。他还用行军打战攻山头的理论来佐证攻克常山碱这个难关的必要性。

屠呦呦直接指责他比喻不恰当,因为常山碱和攻山头不一样。攻山头是因为山头是明确目标,不惜代价攻上去,总能成功,所以必须坚持到底。但常山碱是条死路,怎么努力都是浪费。绕过去反而更好。

屠呦呦反驳完这一句就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直接拉门出去了。接着,她就直接把材料写好,把方案递给老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甩脸子,是因为领导突然让她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清查办搞专案工作。屠呦呦当时刚好理出一点头绪,直接就拒绝了,她说她干不了。领导说了一大堆,她直接拉门就走。

那时候阶级斗争严重,一个不小心就得被拉出去批斗。

屠呦呦这种态度其实很危险,但她似乎无所谓。她只在乎治疟疾药物的研发。

屠呦呦的这种甩脸子不是冲动,她人比较直,一个沟通不了她直接就不沟通,转身她就会去找能沟通的人沟通,这样比较有效率。她这种对事情认真的态度对科研工作很有必要。如果一味跟着领导的思路走,放弃科学的原则,就不可能搞出真正的研究成果来。

为了尽快做出研究成果来屠呦呦的脑袋里几乎全都是科研资料,以至于生活上以及一些与科研无关的事,她常常不是忽略就是健忘。

容易忘事——记忆力超群

很难想象,一个理工天才,一个科学家,常常健忘。屠呦呦的健忘是达到了极点。她常常出门忘记带钥匙,以至于她爱人出门前都会把钥匙放一把在邻居家备份。

领导让她去开会,她听过就忘了。

它不仅健忘,还容易走神。她被撸去开会。领导在上面叭叭讲个不停,她却神游天外。两眼不知道看哪里,叫她也不应。像个患了老年痴呆的人。

但屠呦呦真不是一个完全不记事的人,她的记忆力好着呢。别人寄给她的药方,放得都长霉了,她还能找出来。各种中药方子她信手拈来。

别看她开会开小差,她脑子里还在研究疟疾方子呢。屠呦呦是个很专注的人,因为只要她脑子清醒,里面就在搞研究。以至于,其他外部的事都挤不进她脑子里去。

这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就是心无旁骛。其实屠呦呦能够心无旁骛,还得是有个好爱人。

爱人的贡献很大

屠呦呦的爱人李廷钊一直小心翼翼保护着屠呦呦的纯粹。他知道她容易丢三落四,所以什么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屠呦呦不顾家,丢三落四,他从来不指责。他知道屠呦呦的心思在哪里,也十分支持。他说,娶屠呦呦是比摘星星还难的事,所以,他感恩。

他被安排去劳动,知道屠呦呦照顾不了女儿,就直接把女儿放幼儿园全托了。他最放心不下的反而是屠呦呦。

他怕屠呦呦照顾不好自己,怕她丢三落四,所以把家里物品的摆放全都记在小本本上。家里娘票肉票等也都放在盒子里一一向屠呦呦嘱托了。

结果这些嘱托,屠呦呦全忘记了。他一走,屠呦呦的日子就过得很不像样。因为她的时间都在做研究了。他回来之后,也就只是调侃她一下,然后继续为她操心。

屠呦呦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去做自己的事,少不了她的这位爱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一直保护着屠呦呦的纯粹,才让她心无旁骛地搞研究。他也是个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