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据安徽师范大学官网消息,安徽师大教务处作出《关于对刘某苇等105名全日制本科新生作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的公告》称,截至10月9日,该校2021级本科新生中,有105名同学未在规定时间办理入学手续。校方多次与学生本人联系,部分学生表示已放弃入学资格,还有部分学生至今没有回应。(10月16日 澎湃新闻)

此事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认为,应该建立诚信档案,对于录取后放弃入学去复读的学生,在来年高考招录中受限录取。更有人直言,“白白浪费一个名额,应该规定这样的人三年内不准高考!”

笔者认为,高考招录遵循“择优录取,双向选择”的原则,分数高的学生拥有更广泛的选择权,被录取后放弃入学,如果该行为合法合规,个人意愿理应受到尊重。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此一来确实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尤其对于想上安徽师大而分数不够的学生,实在令人惋惜。如果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多一些审慎,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

随着高校扩招,更多学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十二年日夜奋斗,只为换一张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出分那晚的辗转反侧,填报志愿时的再三对比,煎熬又期望地等待……一脚已踏入大门,为何选择放弃?根据安徽师大公布的放弃入学名单,这105名学生中,有4名拔尖班学生,1名卓越班学生,另外包括13名师范专业学生。其中涉及法学、管理、材料、汉语言和新闻等多个专业。笔者认为,大多数学生放弃入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专业,想要复读考一所更好的大学。加之“双减”政策下,师范院校学生竞争压力增大,这也令报考相关专业的学生犹豫不决。

当初选择了“服从调剂”,可是结果出来了却不愿承担这份责任。看似105人放弃入学,实际上也将另外105个想要上学的人挡在门外。如此一来,是210人从头再来,一半是自愿,一半却是被迫。安徽师大的事情绝不是个例,根据最新数据,我国有普通本科高校1265所,那么被放弃的名额又有多少?高校扩招,是为了让更多人接受高层次教育,被录取后放弃入学的行为应当引起重视。

作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必须审慎选择,清楚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充分了解高校和专业的详细信息。“服从调剂”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承诺。审慎选择是对自己负责,必须充分考虑可能的后果,切忌抱有侥幸心理。一旦结果出来,就必须承担这份责任。同时高校也应当主动作为,持续跟踪高考录取工作,及时与新生对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好补录工作。除此之外,高校需要在结合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历年录取结果和就业情况,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

高校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极致,杜绝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文/唐佳欣(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