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

作者|王信(中国⼈⺠银⾏研究局局⻓)

我向大家主要报告金融支持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生态环境的维护对环境非常的重要,同时对实现“3060”的目标也非常的重要。大家知道,森林、海洋的植物,包括红树林的沼泽等等这些生态,对于吸收碳,实现“3060”的目标是非常的重要。一方面需要我们进行减少排放,另外一方面增加碳汇、碳吸收,这些方面都是两方面同时用力,对于实现碳中和是至关重要的。

今年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这是一个顶层的设计。对于下一阶段指导生态产品价值的保护和价值的实现是顶层的设计的文件,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支持是非常的重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主导型。一类是市场驱动型。

政府主导型:1)生态的保护和补偿。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适当补偿生态保护支出成本。2)政府购买。可以签订合同或者协议,向有关的市场主体进行购买,对他进行补偿。

市场主导型:1)生态产业化经营。运用生态产品发展生态经济,比方说,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2)权属的交易。权属非常的重要,就是生态的产品怎么样进行定义、怎么样进行核算,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进行确权。归属于它的所有权、它的产权到底怎么样,这对于市场的交易和流通是非常基础性的工作。权属交易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碳汇权益、排污权等生态产权交易体系,最熟悉的是碳排放权的交易,刚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里头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总共包括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1)提供融资保障。这是金融最重要的,你得有资金的支持,不管是通过银行,还是通过金融市场债券、股票的的融资,来提供融资支持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2)助力价值变现。这当然是非常自然的结果,能够使得它真正的有价值,使得更多的人来从事生态产品的发觉、利用、交易等等。3)推动价格发现。当然是通过金融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包括期权、期货等等这些金融的工具来进行价格的发现。4)促进价值增值。5)引导生态环境保护。

这是第一方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第二方面,国内外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经验,里头有不少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同时也高兴的看到,中国各个地方也正在积极的进行生态产品的价值的实现来更好地进行生态的保护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比方说,经过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相关的金融管理部门批准,牵头进行的绿色实验区,现在是在六省、九地进行绿色金融的实验区,各个地区积极地探索,其中也包括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有一些尝试,是值得向全国各个地方推广。

1、哥斯达黎加生态补偿基金模式。它也是在立法的基础上,通过《森林法》《公共服务监督法》《生物多样性法》,在这些法律法规基础上确定了管理的框架和价值实现的框架,通过税收和生态环境使用付费,还有通过一些国际组织进行捐赠,一些技术的援助、一些资金的支持等等,将这些资金都集中起来设立了生态补偿基金。对于履行造林、森林保护、森林管理等相关的活动,通过国家森林基金给予补偿,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2、美国“湿地银行”模式。涉及到湿地的保护,因为湿地对于生态的保护,对于碳的吸收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看到“湿地银行”可能会有点疑惑,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不是说有“湿地银行”这么一个金融机构,它其实是有关湿地保护或者开发、利用项目的平台。不知道为什么也叫做银行,这可能需要考证。总之,它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关的湿地的项目可以进行登记、确认、进行相关的价值的核算,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市场的交易。通过一系列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湿地项目的平台就可以在有关项目的价值核算基础上,向金融机构展现他未来的盈利能力,从而吸引金融机构资金的支持。

湿地的项目要经过专业、科学的认证,所以有审核的小组,包括环保署等有关的部门来进行有关项目合理性和前景相关的审查和监督。可以通过和平台、企业来进行运作,和银行签订协议书来进行融资。最后,有利于真正湿地的开发者,他可以作为买方去购买湿地的信用。湿地的项目平台是作为建设者、作为卖方来提供信用,从而通过金融的手段来盘活相关的资产,达到保护湿地、开发湿地的作用。

3、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这个是通过碳市场来形成合理的碳价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随着中国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的顺利推进,而且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加入到碳排放权市场中,中国市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无可置疑的是,欧盟的碳排放权市场依然是世界上谈论最多的、经验最丰富的,碳价的形成相对而言也最为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权市场。通过总量管制和配额市场交易化制度,在这个市场中金融机构广泛的参与,有各种各样金融的产品,不管是现货的产品,还是期货的产品,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合理的碳价。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和吸取。现在还是以财政的转移支付为主,包括纵向的生态保护补偿和横向的生态保护补偿,纵向指的是上一级的政府对下一级的政府和机构进行补偿,横向的是同级之间的进行补偿。涉及到天然林的保护和退耕还林的工程,涉及到水污染防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通过一些资金的支持来进行补偿,从而给予相关的保护者更多的激励,提高他们的可持续性。

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在我们只有电力一个行业,将来肯定会逐步的扩大到其他的行业,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加入到碳排放权的市场中。

第三方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约因素,存在的一些问题。

1、现在我们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停留在行业的层面和地方的层面,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针对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涉及到相关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规范相关做法的一些系统性、整体性的法律法规、专门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立法基本上是空白。

2、产权确权机制不够完善。就是你到底归属于谁?谁有权来进行处置获得相关的收益?这是非常的关键。

3、价值评估机制不完善。刚才提到要对生态产品进行估值,包括一个地区整个生态总值到底是多少。

4、市场交易机制不完善。比方说,现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在有很多的观点是需要增加金融的属性,应该要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到碳排放交易权市场。不管他是作为开展经济受托的业务,还是他可以直接的进行市场的交易,买卖金融的产品,这些都是可以探索。相关的金融产品包括现货的产品、期货的产品,现在还是缺失的。我们金融监管部门也呼吁,期待着和相关的部门、主管部门一起共同的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的发展。

5、风险缓释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多数生态项目属于中长期的项目,如果你的风险的分担、缓释机制不够健全的话,包括担保机制、抵押品机制不够完善的话,银行就会望而却步,因为它长期的贷款的风险或者是其他的投资风险会比较高。

6、市场主体培育机制不够完善。不管是从供给方还是从需求方,主体都是较为缺失,社会的意识和相关的经济主体,包括金融机构,进行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他所应该扮演的角色还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

第四方面,政策建议。

1、推进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当然了,现在我们有非常好的条件,全社会越来越重视绿色低碳的发展。有了这样逐步形成的共识,对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都是非常重要的。还包括建立全国性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相关的专门制度,建立完善生态税收等生态环境使用付费机制。如果大家都很免费的使用,就会可能过渡的使用、过渡的利用,从而破坏生态,对于“3060”目标的实现也是非常不利的。

2、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产权机制。这是市场交易的基础,包括生态产品的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这些都要进一步的明确。

3、加快市场交易机制建设。除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以外,包括排污权、用能权等等都可以推动把它变成某种的具有价值、具有金融产品属性这样的一种做法。

4、健全风险缓释机制。更好的分担风险,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来参与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项重要的工作中来。

5、完善市场主体培育机制。在供给方面,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等来投资生态项目,甚至包括长期的机构投资者,比方说,商业的保险公司,甚至是养老保险基金。当然是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都可以广泛的吸引社会资金来助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需求主体方面,加大对消费者生态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促进消费习惯“绿色转型”,这些也是非常的重要。

6、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只要有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如果有好的碳的价格和生态产品价格,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自然就会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来推出各种各样金融的产品,包括贷款、包括股票、包括期货产品、包括保险产品等等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整理自2021年9月16日王信在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的发言,未经过本人确认。)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