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田区抢抓“双驱”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创新福田强势崛起。但面对源头创新布局不足、产业核心技术短板仍存等问题,打造“中央创新区”(CID)尚存困境。10月16日,福田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举行,福田区政协委员、民革福田总支副主委张玉良建议,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协同,全力打造深港河套“科技特区”,加速打造中央创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田区政协委员张玉良

140多个优质项目落地合作区,科技领军企业聚集福田

过去一年,福田区成绩斐然。2020年,福田经济总量达到4754亿元,地均GDP和税收均稳居全市各区之首,全区战略性新兴领域企业超过1800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稳定提升。同时,河套合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全面提速,进展顺利。5所香港高校的9个科研项目、国家药监局药审和器审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140多个优质项目密集落地。

此外,2020年福田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13家,市级以上创新载体243家、专利授权量1.55万件,实现“三个翻番”,获评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和全国首家区级“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作为生活配套资源最密集的区域,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入驻福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深港国际科技园等科创园区投入运营,荣耀终端、华为数字能源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也集聚福田,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布局运行,创新要素聚集形成发展磁场。

源头创新布局、产业核心技术仍存短板

当前,全球创新资源呈现再中心化趋势,福田加快吸引高端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打造中央创新区正逢其时。但同时,在一些方面仍面临挑战。

源头创新布局不足。目前河套仅有一个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对香港及顶尖创科资源吸引力不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福田布局稍显不足。

同时,跨国科技领军企业的研发中心布局有待提升。目前福田已引入亚马逊全球智能硬件中心、西门子能源2家世界500强研发中心,对头部科技企业的集聚还需进一步加强。

产业核心技术短板仍存。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国际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不足、以及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待优化等方面都制约着核心技术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协同

对此,张玉良建议福田应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协同,全力打造深港河套“科技特区”,加速打造中央创新区,为推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展现福田担当。

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快补齐源头创新短板,重点围绕福田优势产业和战略前沿领域布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积极争取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机构和平台,充分发挥国际量子研究院的国家量子实验室分基地作用,积极参与量子科技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全力争取鹏城实验室网络通信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科技战略任务等资源落户河套。

同时,加快打造国际开放创新中心。加快推动合作区开放政策措施出台,促进科技创新要素便捷快速流动。支持港澳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深圳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深港科研设施共建共享,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国家级科研平台、国际科技组织、世界500强等科技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集群发展。

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新型研发机构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关键技术预研,加速衍生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攻坚核心技术,谋划重大产业基础设施

其次,要加快提升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面向领军企业征集重大核心技术攻关需求,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头部企业跨界协同。

谋划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聚焦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中试、测试认证等产业共性需求,在集成电路设计、AI+生物医药、机器人检测认证等领域建设一批产业中试服务平台,打造河套国际中试服务基地。

还应加快实施“金融赋能科创行动”,加快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大力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通过打造科技风投创投中心,加快打造科技创投集聚区和科技创新孵化基地。

对于创新人才供给的困境,张玉良认为福田要加快打造国际创新人才自由港。充分利用中心城区最优质的配套资源,优化人才服务环境,通过实施华人青年科学家“归巢计划”、助企引才“伯乐计划”、顶尖创新人才“培苗计划”,将福田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