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01

崇祯登基那一年,大明已是一派末世景象。

时值小冰河时代,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尤以陕西为甚。

自此时起,年年有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似闻鬼哭。

更要命的是,关外有努尔哈赤虎视眈眈,朝堂上党争此消彼长。

焦头烂额之际,突然传来太后张嫣觐见的消息。

太后张嫣是崇祯的嫂子,两人相差不过五六岁。

崇祯能顺利承袭天启帝留下的皇位,张嫣功不可没。

因此,崇祯对这位皇嫂非常敬重,登基后便尊其为“懿安皇后”。

寡居的张嫣此后一直退居慈庆宫,终日诵经礼佛。

如今匆匆前来,所为何事?

02

见了崇祯,张嫣哭得梨花带雨,却始终不肯说出原因。

崇祯几经追问,这才得知原委:

总管太监陈德润,垂涎太后美色,不但言语调戏她,还屡次伺机非礼,现在居然还威逼太后嫁给他!

一个六根不全的阉人,胆敢对太后玩起潜规则,这是嫌小命太长了么?简直荒唐至极!

崇祯先对张嫣安抚一番,随后命人将陈德润押来审讯。

这一审才发现,原来张嫣说得全是真的!

审讯结果显示,陈德润此举早有征兆。

而这一切,还得从张嫣身上说起。

03

张嫣应该是史料记载中容貌最出众的帝后,没有之一。

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张嫣出生于河南开封祥符县,比天启皇帝小一岁。

张嫣的乳名唤作宝珠。

幼年时便以姿色闻名。

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后,广选秀女,张嫣在五千名美女中一举夺魁,轻松斩获后宫第一美人的名头。

史料《明懿安皇后外传》这样记载:

“厥体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发如春云,眼同秋水,口如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上下三十有八。丰硕广额,倩辅宜人,颈白而长,肩圆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轻云之出远岫,吐音如白石之过幽泉。”

到了清代,有位闲得蛋疼的鹅湖逸士,还编著了一部《老狐谈历代丽人记》,将历代美人评头论足一番,书中他这样形容张嫣之美:

“(历代美人)以张嫣张宝珠为最颀长,肌体亦最丰艳。”

这些记载就能证实,张嫣的容貌对男人绝对是有杀伤力的,否则以朱由校荒淫的本性,她如何能稳居皇后的位置呢?

只是这么美艳的媳妇,也没能拴住朱由校的心。

04

朱由校将朝政扔给魏忠贤,终日以斧锯绳凿为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这么信任魏忠贤,是因为他与朱由校的乳母客氏,是“对食”的关系。

所谓对食,就是宫中的太监和宫女,组成所谓的夫妻关系,不求发生生理关系,只求彼此有个照应和慰藉。

虽名为乳母,但自幼缺乏母爱的朱由校给客氏的待遇,几乎达到了亲生母亲的级别。

史载,每年赶上客氏的生日,朱由校必会亲自的贺拜;

客氏每次出入皇宫,更是排场超凡,“老祖太太千岁”的吼声,震耳欲聋。

而皇后张嫣,是位正义感爆棚的名门闺秀,对这对狗男女的僭越举动非常反感。

魏忠贤的爪牙密布朝野,她只能先从客氏身上下手。

05

张嫣以违背后宫礼仪为由,将客氏处以鞭笞之刑。

后宫顿时惨叫连连,而朱由校和魏忠贤对此也无可奈何。

此事过后,魏忠贤和客氏便联手开始了报复,两人先是污蔑张嫣身世不明,声称她是盗犯孙二的女儿,而不是张国纪的女儿。孙二因为犯有死刑,就将女儿托付给生员张国纪。

所以,张国纪将这段隐情不据实反映,犯有欺君之罪。

与此同时,顺天府丞刘志选趁机弹劾张嫣的父亲张国纪,御史梁梦环也乘机兴风作浪。

所幸,朱由校尚念夫妇之情,将二人罢黜以示力挺皇后,这才暂时平息了客氏和魏忠贤的反扑。

但报复还没有停止。

张嫣好不容易怀上朱由校子嗣,却一次按摩时,遭宫女的重手,导致胎儿流产。

经调查,幕后主使正是客氏和魏忠贤。

06

公元1627年,朱由校因荒淫无度,落得病重无后的下场。

此时魏忠贤打算将自己侄孙带入宫中,然后让宫中的某一位妃子假称有孕,最终扶持魏家的子孙登上皇位。

而这一计划若想落实,必须得到皇后张嫣的默许。

关键时刻,张嫣怒斥前来威逼的魏忠贤:“从命亦死,不从命亦死,等死耳。不从命而死,可以见列祖列宗在天!”

并最终说服朱由校将皇位传给信王朱由检。

就是崇祯。

崇祯的首要政务便是铲除魏忠贤的羽翼,并迫使其自尽朝堂风气为之一新。

出人意料的是,对于魏忠贤麾下的得力马仔陈德润,崇祯却网开一面,命他替代魏忠贤出任大总管。

这让陈德润陷入两难:前任的现场仍历历在目,皇上显然有意命他对抗东林党。

如果拒绝,只会遭到更残酷的清算,可如果接下这摊子,魏忠贤不就是前车之鉴么?

07

陈德润能成为魏忠贤的得力马仔,当然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很快找到了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便是寡居在慈庆宫的前皇后张嫣。

他先买通张嫣身边的宫女,传达出对皇后的爱慕之心,眼看没能奏效,便闯入寝宫对张嫣霸王硬上弓。

陈德润不是真正的男人,绝对不会精虫上脑,之所以能干出这么匪夷所思的恶行,完全是出于自我保护。

他无法拒绝崇祯的任命,便以这种荒诞的方式向崇祯摊牌:我宁肯死,也不愿做你手中杀人的刀!

对此,崇祯也心如明镜,若是按律将陈德润处死,那他借阉党制衡东林党的设想,难保不会被狗急跳墙的陈德润泄露。

如果事态真向那一步发展,对立足未稳的他无疑是场灾难。

于是,崇祯诏令将陈德润贬黜至南京明孝陵守灵,随着朝野舆论的平息,这场闹剧也就此消弭。

而大明帝国这座破烂的马车,正跌跌撞撞地驰向前方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