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把持朝政、权倾天下,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权臣可谓层出不穷,他们有的成功上位、逆袭登基,比如王莽、司马炎、刘裕等;有的惨败收场、身首异处,比如霍光、梁冀、董卓等。

然而要从复杂性、戏剧性的角度来说,爱新觉罗·多尔衮恐怕算是其中相当另类的一位。其生前坐到了“皇父摄政王”的位子(不知顺治对此称号作何感想),死后竟然被追认为皇帝(庙号“清成宗”),作为一个权臣来说可谓是无可复加了,然而数月之后,这位“成宗”就被定为篡逆,惨遭“鞭尸刨坟”,可谓是瞬间天堂到地狱。

然而100多年后,乾隆帝又亲自给其平反恢复其名誉。其待遇的落差起伏,从“盖棺”到“定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在“权臣圈”里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_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顺治皇帝

从顺治的“秋后算账”到乾隆的“翻案平反”

顺治皇帝在野史上以儿女情长和吃斋念佛“著称”,然而在军国大事上毫无帝王气度,郑成功当年不过是兵临南京城下(不是北京)他就慌不择路的要迁都关外;而他这位叔叔都称“皇父摄政王”了,他也只能干瞪眼没办法,毫无作为。

多尔衮刚死顺治还是觉得“虎倒虎威在”,还给追认了皇帝身份。直到数月之后,才“胆敢”对死去的皇叔下手,“削爵、撤庙享、罢宗室、籍财产入宫”还不算完,又是“扒坟掘墓、挫骨扬灰”,穷尽一切折腾。就这样,多尔衮成了清朝的头号罪人和叛贼,似乎是永世不得翻身了。

不料128年后,顺治的重孙子乾隆帝却亲自给多尔衮翻了案,并正式颁布诏书,不仅高度评价了多尔衮对于清朝的功绩,还彻底给予其平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配享太庙。依亲王园寝制,修其茔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爵世袭罔替”,可以说直接打了顺治的脸。

上图_ 郎世宁所画乾隆皇帝大阅图(局部)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乾隆帝如此“高调”的要给多尔衮翻案呢?

首先,多尔衮对清朝能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确实“居功至伟”

清太宗皇太极死后的清朝政坛,一个30岁的孝庄太后,加一个6岁的小皇帝顺治,可以说是“孤儿寡母”,再加上一帮子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宗室勋贵,也亏了他们还有多尔衮这么一号人物,不仅能征善战,而且也极富政治谋略,也正是在他的统领下,满清才从一个地方政权,正式入主中原,从而成为了一个大一统王朝(当然南明方面内耗不断也反过来“帮了忙”)。

对此乾隆也称其“创制规模,皆所经画”,说的是其政治才干;“追歼流寇,抚定疆陲”,说的是其军事能力,再一句“寻奉世祖(顺治庙号清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不仅称赞多尔衮功劳最大,更是直截了当“告知”顺治帝,不要“忘恩负义”,没多尔衮,你顺治哪来的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_ 努尔哈赤半身朝服像

其次,多尔衮并没有实质上的谋反篡逆行为

和历史上其他权臣不同的是,多尔衮本身就是皇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十四子(野史也称清太祖有意传位给其)。这么一号人物,如果真要上位,无论从血统和实力上都说得过去,而且清初对于伦理纲常之类的也不是太严格,更何况又有前朝朱棣这个“老前辈”做榜样(叔叔夺了侄子的皇位)。

然而实际上,多尔衮一直到死也没有任何“篡逆夺位”的行为举止,最多也只能说是有些“独断专行”。至于原因从野史的角度上说,他是因为和孝庄太后“有私情”因此不忍心夺其儿子的帝位;从所谓“大义”角度说,是多尔衮恐怕谋夺皇位导致清朝内乱,从而甘愿放弃夺位;我们更可以说是他死得太早(只活了38岁),还没来得及上位······但不管怎么说,多尔衮确实没有篡位谋反的“实锤”。

对此,乾隆在诏书中也用“用朕念王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乃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敛服僭用龙衮,证为觊觎,有是理乎?”这样的“双重反问句”来为多尔衮“鸣不平”,也再次体现了乾隆对其“太爷爷”的不满。

上图_ 九子夺嫡

再次,对于乾隆自身来说,给多尔衮平反翻案更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

清朝中前期,皇族内部为了皇位内斗不断,到了康熙后期更是出现了“九龙夺嫡”,堪称皇室“内卷化”的高峰。雍正上台之后,对于那些失败了的兄弟们毫不手软、严加打击,就连自己一奶同胞的亲弟弟老十四胤禵也不放过,可谓是“手足相残”到了极致。

乾隆上台之后也不太平,康熙嫡皇孙、理亲王弘皙也试图上位,并得到了不少宗室勋贵的支持(随着清朝汉化加深,不少人认为弘皙是康熙的嫡皇孙,其血统要比乾隆“纯正”),后被乾隆镇压,史称“弘皙逆案”。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皇帝和宗室的关系相当紧张,很多宗室担惊受怕,生怕皇帝哪一天又以什么罪名将自己“拿下”(据传和亲王弘昼生怕乾隆这位皇兄猜忌自己,竟然多次干出给自己办葬礼的荒唐事情,以自污自损)。

上图_ 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满洲正黄旗人

在这么一种大背景下,乾隆决定缓和与宗室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改以怀柔的手段。这其中给多尔衮翻案也是重要一环,多尔衮这个人很有代表性,顺治朝扣上了谋反的帽子,下场又这么惨,结果乾隆都给翻了案,还给予极高的评价和恢复名爵。这样自然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信号,多尔衮都翻了案,你们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此外,乾隆也给顺治、雍正朝很多被定罪的宗室都给翻了案。这样不仅赢得了宗室们的衷心拥护和宽心,也给自己留下了孝悌仁爱的好名声,可谓是一箭双雕。不过对比之下,自然显示出顺治和雍正两位的“薄情寡恩”了。

值得注意的是,乾隆做法其实并无新意。汉高祖刘邦早就玩过这么一手。当时天下初定,给功臣们评功授官一直没有落实,导致文臣武将们心怀不满。于是刘邦就立马给自己最为痛恨的雍齿给封了侯(此人曾多次羞辱刘邦)。大家一看雍齿这种人都封侯,于是都宽慰下来。由此可见,乾隆也不过是刘邦当年手段的“山寨版”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_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最后,当时的政局已经相当稳定,这也是乾隆敢于翻案的客观因素

给多尔衮平反时正值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从内部来说,对其威胁最大的弘皙早已失败并身亡多年,弘昼也已病故(当然一些野史和影视剧“戏说”是乾隆“赐死”),早已无任何人能挑战他的皇位;从外部来说,威胁清朝70年之久的准噶尔叛乱也被彻底平定。

可以说乾隆的统治已经相当稳定牢固,在这种情况下,才有精力和可能去进行翻案平反。否则如果面对的都是内忧外患、反对声四起的局面,乾隆还有如此“闲工夫”去管这些前朝的“旧账”吗?更何况还要冒着“有违祖制”的风险。

作者:杨上柳下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历史上的多尔衮》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纪连海著

〔2〕《清史稿》民国 赵尔巽等人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