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这个人很厉害啊,文武双全。不光词写得好,而且武功卓绝,曾经带领50多人,于数万敌军中抓获叛将南归。

这么牛的猛男,一辈子所考虑的事情,无非就是北伐。问题是辛弃疾的前辈岳飞,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北伐名将,为何辛弃疾的词里几乎没有提到过岳飞呢?

要知道,同时代的陆游,对岳飞的推崇,那简直亮瞎了我们的眼睛,完全可以称陆游为岳飞的小迷弟啊!陆游曾经坦言: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这首诗就是讲述的北伐名将宗泽和岳飞被排挤的厄运,也揭露了当时那些投降派的无耻嘴脸,和那帮苟且偷安者的懦弱形象。那么辛弃疾为啥只字不谈岳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辛弃疾的诗词,用典都选择古代。

像陆游这种,直抒胸臆的词人,其实在整个宋朝都是不多见的。大多数文人,都会以借古讽今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

想要写本朝的事情,那都会用汉朝或者唐朝的典故来写,这样不容易被和谐,又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够被大家所了解,用典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辛弃疾也是一样,他的诗词绝大多数,都是用古人的典,没事儿不会提到当时人的名字,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也有利于出版社发行。

比如说我们很熟悉的那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里面用典可就厉害了:

  1. 第一,开头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就用了三国孙权的典故。
  2. 第二,“寄奴”指的则是南朝宋国的开国之君刘裕。
  3. 第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指的是南朝宋国的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惨况。
  4. 第四,“佛狸”指的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他反击刘义隆的北伐,一路把战线推到了长江边,饮马长江,扬言要渡江南下。
  5. 第五,“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用到的典故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廉颇的故事

整首词,都表达了自己想要北伐的想法,可是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宋朝的事情。不过用蜗居东南的孙权、坐拥半壁江山的刘裕和刘义隆,来隐喻当时的南宋。

而他自己的志向,则是靠廉颇来彰显出来。这就是写词用典十分厉害的样子,所以既然用这种办法可以说明一切,那没事儿谁会写本朝的岳飞呢?那不是找事做吗?同时期的其他将领,不也没出现在辛弃疾的词里嘛!

二、岳飞在宋高宗时期,一度被封杀。

岳飞是什么状况呢?当年他主张北伐,结果遭到了主和派的强烈打击。其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秦桧。

秦桧这家伙整天想着议和,大概率是金人派来的奸细,在他的撺掇下,宋高宗最终下令将岳飞杀害。实际上真正的主和派,就是宋高宗本人罢了。

宋高宗赵构,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老早就想着议和了。但是这话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他表面上还得支持北伐,这样才能得到主战派的支持。

等到皇位坐稳了以后,宋高宗自然要考虑安全问题。前半生被金人打得四处逃窜,压根就没有安全感可言,年纪大了这哥们想要休息休息了。

这个时候岳飞却势头正猛,换谁看了都不舒服。结果就出现了岳飞的悲剧,毕竟金人的议和条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杀掉岳飞,换取赵构生母韦太后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岳飞被杀这一年,是公元1142年。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

公元1155年,秦桧去世。

公元1162年,辛弃疾南下。同年宋高宗退位,宋孝宗上台,为岳飞平反。

公元1207年,辛弃疾去世。

因此,岳飞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岳飞都成了南宋不准提起的名字,那么这种情况有多严重呢?

在绍兴二十五年,宋高宗颁布诏令,将岳州改名为,将岳阳军改名为华容军。很长一段时间里,岳飞的名字都是不能被提起的,只能称之为叛臣。

纯州

现在你知道为啥辛弃疾不愿提到岳飞了吧?这种东西在本朝乱说的话,是很有可能被关禁闭的!很多人不解,辛弃疾时期,宋孝宗不是给岳飞平反了吗?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太嫩了!言论这种东西,是很难把握的,今天说你有罪,明天可能就会说你有功。同样的道理,宋孝宗给岳飞平反,难道后世君主就一定会支持岳飞吗?我看未必吧?

莫说我看了,就连当年的辛弃疾,其实也看不透南宋的局势。与其写了惹事情,倒不如借古讽今算了!

三、辛弃疾写过岳飞,或许是隐藏太深了。

在辛弃疾的众多诗词中,有这么一首《满江红,汉水东流》: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本身这首词里,是看不到岳飞的踪影的,但是结合时代背景,或许可以猜一猜。这一年是淳熙四年,辛弃疾从京西路转运判官,改任江陵知府兼任湖北安抚使。

湖北江陵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岳飞的老巢啊!岳飞当年夺取了荆襄之地,正是以江陵作为根据地的,你说辛弃疾在这里,写下这么一首词,是为了表达什么呢?而且这里的飞将,可以理解为飞将军李广或者龙城飞将卫青,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岳飞嘛!

而且首句“汉水东流”,这代表辛弃疾所描写的将领,应该在汉水一带打过仗。李广或者卫青都没在这里施展过拳脚,更别提在这里收拾过胡人了。

反倒是岳飞,曾经在汉水一带多次击败金军,这就太明显不过了。因此我们不能说辛弃疾没有写过岳飞,只是他写得比较深沉,很少有人去发现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志向相同,又何必直言姓名呢?

其实我觉得辛弃疾完全没有必要去提岳飞的名字,只需要写出岳飞的志向就可以了。很显然,这两个人的志向,其实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北伐成功,收复中原。

相对来说,岳飞的成绩更大,所以压根不可能有辛弃疾瞧不上岳飞的桥段。毕竟辛弃疾和岳飞的孙子岳珂,还是忘年交呢!

参考资料:《稼轩长短句》、《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