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吴学华原创文章,拒绝转载牟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百度APP查看高清图片

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术,几千年的沉淀,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是不容置疑的。当然,庸医是肯定有的。据说鲁迅的父亲就是因为庸医的缘故,死得很早。

对于父亲的去世,鲁迅是深有感触的,在他的一些文章中可以看出来,比如在朝花夕拾的《父亲的病》中,就是提到庸医开的怪药引子:蟋蟀一对要原配、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

因此,鲁迅在他的《呐喊》中,写道:……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他怎么会认为“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中药的药引子太荒诞;第二、中医没有治好他父亲的病。

在过去的中医药方中,药引尤为重要,一副中药有没有功效,似乎就看药引了。有的中医为了显示他们的不凡,对药引的追求,超乎人的想象,于是就出现了类似“蟋蟀要原配”那类的事情发生。

鲁迅先生认为,替他父亲治病的人,由于没有治好他父亲的病,就是一个庸医,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替鲁迅父亲治病的医生有两个,前一个不知姓名,但在当地也是一位名医。正是前面这个名医治疗了三年,眼见病情愈发严重之后,才无奈地说已经束手无策之类的话,然后推介何廉臣来帮忙。

名医何廉臣

何廉臣就是鲁迅文章中用奇怪药引的庸医。

何廉臣出身于行医世家,他的父亲何秀山为绍兴一带治疗伤寒病的名家,他曾师从名医沈兰坨、严继春、沈云臣,又在名医樊开周那里坐堂学习3年。他先后任中国医学会副会长,绍兴医学会会长,神州医学总会外埠评议员、评议长。

无论是临床还是学习,何廉臣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就这样的一个人,能够说他是庸医吗?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父亲的病。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是一位秀才,因几次考举不第,染上吸食鸦片和酗酒的恶习。

鲁迅的爷爷叫周介孚,进士出身,曾经当过县令,在朝廷里任职内阁中书,1893年,在家里丁忧的周介孚,卷入一场科场行贿案,被光绪皇帝钦定为“斩监候”,他儿子周伯宜也被剥夺了秀才的功名。

家道的急剧中落,对周伯宜的打击很大,由于长年吸食鸦片和酗酒,他的身体本来就虚弱,经此打击之后一病不起。周伯宜的病,是肝硬化和肺结核,那种病在那个年代就是绝症,就是在现代,若是晚期肝硬化和肺结核,也只能多活几年而已。

别的不说,伤寒病在过去就是一种大病,名臣曾国藩就因伤寒病,离开家人住在寺院里两个多月,古代更有很多人被伤寒病夺去性命。而伤寒病在现代,就是一个小感冒,大不了打点滴,医生还不建议你打。

周伯宜那样的病,即便华佗再生李时珍再世,恐怕也难治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

何廉臣替周伯宜看病,其实已经知道是绝症,只不过死马当活马医,只能尽力延缓性命。前后两个医生,从1893年开始治病,到1896年去世,能够让周伯宜活四年,就已经很不错了。

鲁迅在他的散文《父亲的病》里写道:……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鲁迅质疑何廉臣是庸医,完全是出于父亲早死的一种伤痛而演变出来的怨恨,正处在青少年鲁迅恨医生没能治好他父亲的病,钱花了而人也没了,这种怨恨使他记了一辈子。从情感上去理解,可以理解他的痛楚。他虽然是大文豪,但也是人子啊!

但是按照医学界的常理,其实鲁迅错怪何廉臣了,无论哪个朝代哪个名医,无论中医西医的哪个医生,谁能够百分之百治好的病人呢?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崇信的西医,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时候,因为一个小毛病而动手术,感染破伤风而死的人,还少吗?

其实我要说的是,西医有西医的手段,中医有中医的精华。别的不说,就拿跌打损伤来说,我小时候左手断骨,找个老中医,一摸一捏一推,抹上黑膏药用杉木皮固定,一个月不到就好了。如果送到医院用西医的手段,拍片正骨折腾下来,弄不好还得打钢钉,人受罪不说,治不治得好还当别论。

我们可以理解鲁迅少年丧父的伤痛,对他质疑中医的态度,当文章看看就行,毕竟鲁迅先生的文章,还是很有深度和社会影响力的。至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至今还能背得出来。

在我的心里,鲁迅先生是一个永远敬仰的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