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剩下三个月不到了。

回头细数这一年房企们变幻莫测。

前几天,地产君本以为“房企大灾年”已经到了尾声。

但没想到仅仅一个国庆长假,就又发生了恒大停牌,花样年暴雷,众多地产股大跌。

给原本就举步维艰的房企寒冬雪上加霜。

从9月开始,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多家地产公司的评级级别及评级展望。

除海伦堡中国外,建业地产、花样年、苑置业、银城国际也纷纷被评级机构下调评级。

加之大量房企倒闭、裁员,一时间地产界人心惶惶。

今天就让地产君来和大家盘点一下这些事儿吧。

1

房企们的至暗时刻

花样年危机正式爆发,是在10月4日晚间。

10月4日,花样年控股公告称:

公司本应在10月4日付款的2.06亿美元的票据未能如期支付。

公司股票已于9月29日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根据花样年公告解释,公司受疫情反复、行业政策及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

同时,碧桂园服务也发布公告:

由花样年控股的彩生活服务未能按期在10月4日偿还碧桂园物业香港于今年9月30日出借给对方的本金为7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连曝两起债务逾期的10月4日晚,花样年CEO曾宝宝在微博发布了一张《至暗时刻》的电影海报,似乎在表明当下的境遇。

但不久之后,她发了两条朋友圈,显然是对当下困境有了更明确和积极的应对态度。

曾宝宝其中一条朋友圈说:“我本人吃喝拉撒睡一切正常,几天里哭骂暴躁都有,唯独没有抑郁。属于人体启动了正常的应急反应。”

她还说:“我吧,是这样德性的人,任何大事面前,是不用助跑一把就支棱起来的人。”

曾宝宝在最后表示:“这里没有阴谋、预谋、政治八卦,如果说策略,透明、坦诚面对,解决问题,我以为是唯一解。”

9月以来,国际评级机构已经下调许多家地产公司的评级和评级展望。

9月28日,穆迪维持海伦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B2”企业家族评级和“B3”高级无抵押评级,并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目前国内融资趋势趋紧,海伦堡中国地产的销售现金回收周期又比较长,流动性缓冲预计会减弱。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近来除海伦堡中国外,建业地产、花样年、鑫苑置业、银城国际也纷纷被评级机构下调评级。

地产君认为,评级机构下调房企评级只是表象。

当下最重点的实质性难题是,许多房企在发展期累的风险开始正式显现出来。

比如上述海伦堡中国就被评级机构指出流动性和信贷指标的减弱。

CAIC数据显示,今年8月房企海内外总计发行债券同比下跌超过五成,总体表现来看前景绝对不容乐观。

但房企遭遇评级扎堆下调是否加深这一表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

房企收购不断

在众多房企撑不下去的时候,大鱼吃大鱼的现象就出现了。

碧桂园在将用2.1亿元收购安徽诚和100%股权之前,9月就已经收购了富力物业。

被称为物业板块的“最贵收购案”。

以及碧桂园还以33亿的价格向彩生活收购邻里乐100%股份,再加上上半年48.46亿收购蓝光嘉宝服务。

碧桂园服务截至目前已“鲸吞”三家物企,合计收购额超180亿元。

不少开发商,已经干脆躺平。

现如今开发商们的境地已经是已经进退两难。

如果拿地,地价贵,房价限死,建安成本涨,资金成本涨,没利润,最后就要亏本;

如果不拿地,没流水,留不住团队,人员越走越多,股价跌,还是要倒下。

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成了开发商目前的“生死劫”。

3

未来地产界或将大洗牌

新的楼市周期正在到来。

地产君推测,在将来央企国企很大可能成为市场主流。

今年调控政策更加讲究一城一策。

政策不仅覆盖限购、限贷、限售、房地产金融等方面。

同时涵盖加强住房品质管理、优化调整土拍规则等。

未来的市场环境一定不会出现稳步向上,房价暴涨的局面。

在这场大洗牌中谁能活到最后,我们尚未可知。

这个时候不得不佩服万科。

三年前,万科就提出了“活下去”的观点,站在如今的时点回看,却不是危言耸听。

而且是一叶知秋,未雨绸缪。

前不久的中期业绩会上,万科又重新提出了“胆小”的战略,表达了向市场传递逐渐向克制与稳健靠拢的决心。

万科表示,将不摒弃“农民”身份,寻求更稳健的回报,坚持土地投资量入为出。

作为行业的龙头,万科的“胆小”理念听上去略显谨慎,却符合当下行业的发展状况,也不失为房企的新战略。

万科上一次中报净利同比下降超过10%还是发生在2002年。

时隔19年迎战,万科不紧不慢,在地产界狂风暴雨的2021存活了下来,缓步前行。

地产君认为,万科的“胆小”是一种确保万科能够长期发展的理念。

当下,求稳应该成为大部分房企的选择。

2021这个房企暴雷年还剩下不到三个月,地产君衷心希望各大房企都能度过难关。

大家觉得房企暴雷年,房企应该怎样“活下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