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71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致敬英烈人物、回眸历史瞬间,近期,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挖掘整理了参加抗美援朝淮北籍子弟兵英雄事迹,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抗美援朝中的淮北人

于敬山

于敬山,1919年出生于濉溪县双堆集镇于庄。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八年抗战,到解放东北、华北,南下渡江和进军大西南,于敬山参加了百余场营团以上的战斗,4次负伤,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和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为了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为了保家卫国,于敬山带着周身未净的征尘,又加入抗美援朝的行列,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三师政治委员。

美国侵略军遭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的打击后,轻视志愿军力量,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出兵,“不是一个不可侮的势力”,仍妄图迅速占领全朝鲜。11月24日敌集中美英军全部及李承晚伪军大部共20余万人,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对朝鲜发动了所谓“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为了粉碎敌人的攻势,11月25日,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根据毛泽东主席“诱敌深入,寻机歼敌,将战线推到平壤以南”的指示,西线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6个军开始向敌发起反击,分割包围,攻歼当面之敌。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从敌德川方向突破后,由奉命执行迂回德川,断敌南逃的任务。部队绕过敌占领的山头,爬陡坡、攀悬崖,从荆棘丛生的山地直插敌后。

于敬山与先头部队一起来到大同江边,面对漂着浮冰的江水和刺骨的寒风,他大声喊道:“同志们,什么困难也吓不到我们,过了河就是胜利!”说罢,他第一个脱下棉衣,跳入江中,带领战士们涉水渡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保证战斗的胜利;政治干部的岗位就应该坚持在第一线”这是于敬山在战争年代始终遵循的行动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所里穿插迂回经过图

在执行重大军事任务、遇到紧急复杂情况又远离上级时,于敬山总是善于运用集体智慧,积极协助指挥员去赢得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他表现尤为突出。当一一三师迂回德川,配合军主力全歼伪七师,打破突破口后,又接到“抢占三所里,阻击南逃北援之敌”的紧急任务。德川距三所里70公里的崎岖的山路,一夜赶到相当艰巨。在部队再度急行军的征途中,不少战士边走边打盹,师参谋长刚坐下看急电就睡着了。见此情景,有的领导担心这样走下去,到达指定位置也打不了仗;有的则认为宁肯付出代价,也不可贻误战机。是走还是停下休息?作为师政委、党委书记的于敬山,和师长商量后,立即召开了党委会统一思想。他坚定地说:“我师的任务是彭总亲自布置的,关系到战役的成败。现在抢占三所里,时间就是胜利!要发扬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要带头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卡住敌人!”指战员们以惊人的毅力先于敌人占领三所里,堵住了敌人的退路。

△志愿军第38军在龙源里追歼美军

三所里被堵住了,但在西边约10公里处的龙源里,还有一条更大公路,如不一并拦截,敌人还会溜掉。此时一一三师只有2个步兵团(一个团的两个营留德川打扫战场,一个营执行敌后炸桥任务),敌人却由美军、英军、土耳其旅以及南朝鲜伪军共5个师。在师党委会议上,于敬山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指出:敌虽装备精良,有相当优势,但在中朝军队的打击下士气低落,已陷于四面楚歌、疲于奔命的境地,而我们已经抓住时机和抢占了有利地形,只要充分动员,使战士们懂得这次战斗对于扭转整个朝鲜战局的重大意义,部队就能以一当十,无往不胜。统一认识后,担任预备队的三三七团迅速开往龙源里。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敌人以几十架飞机、数百门大炮向一一三师阵地狂轰滥炸,整营整团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发起进攻,但一一三师顽强地守住了阵地,堵住了南逃北援之敌。第二次战役取得了震惊中外的伟大胜利。

△12月1日,彭德怀与邓华等志愿军首长联名发出嘉奖令

12月1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签发给三十八军的嘉奖令中,着重表彰了一一三师在战役中的杰出贡献。

来源:淮北史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