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朱丽珍 实习生 应哲怡

世界上最早的时尚是什么?丝绸肯定是其中之一。如何传承和发展好丝绸精神?10月15日,一场《中国现代丝绸与时尚发展高峰论坛》,以丝绸产业为出发点,聚焦网红经济、跨界设计、投融资与升级转型等话题,助力推进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邀请到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阐释中国文化以及时尚发展的有关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饰文化要不忘本来,也要面向未来

上海东华大学是原中国纺织大学的前身,东华大学教授、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在纺织、服饰方面有很多论著及课题。

在卞向阳看来,服饰是不同时期,中国文化的一种物化表征。

“中国古代服饰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展现了天人合一和象法天地的哲学观,在不同时代和地域,不同的人群也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各有特色。”卞向阳说,每次大规模服饰的变化,必然和当时的社会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2003年汉服运动以来,这种早期兴起的汉服概念已经逐渐趋向成熟,汉服逐渐融入了街头时尚,进入民众的时尚生活。

不过,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并不是对于过去的复古,“它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塑造,必然是面向当代生活,强调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本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来构建中国新时代时尚的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具体而言,要用中国风格唤醒中国意识,研究整理继承和创新中国元素,也要培育真正的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中国意识,在国际创意舞台上展现中国文化的气度、风度和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潮要延续经典,也要改良创新

江南大学特聘教授崔荣荣,也是《服装学报》的执行主编,他认为,丝绸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从秦汉之前已经有了,从古代到近代的丝绸纺织工艺发展,以及延伸在上面的图案、纹饰,都体现了古代悠久的历史文明。”

悠悠的中华历史,如何在全球语境下,把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向世界进行传播?

“这个时代的到来,会让传统丝绸文化焕发新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崔荣荣认为,实现的路径有三个,一是经典延续,不管是学术领域还是汉服领域,都在大量复制传统经典。二是改良创新,各种汉服品牌这两年出现了大量的创新作品。第三是时尚创新,和现代的生活密切相关,传统基因与国潮设计美学共生。

“国潮是时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的共生。”崔荣荣说,要提倡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时代性、内容性的设计。

时尚要观察力,也要想象力

新石器时期,坚硬的石头唤醒了古人手工制物的欲望和热情,从此之后,中国传统美,在每个时代都有特征。

比如骨针,最精密的骨针,和如今大号的钢针差不多粗细;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猎人像,显示了纺织品的精美;汉代的织物,更体现了缜密的等级关系。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养蚕纺织是中国古人的发明和贡献。”在论坛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副教授贾玺增分享了很多古代精美的纺织制品。

纺织画像上的车马、人物栩栩如生,气氛紧张热烈;蟠龙对凤的图案,用电脑AI重新构图,让人过目不忘;蝶恋花的图案,每一只蝴蝶形态都不一样;珊瑚、珍珠绣出图案,比巴黎高定时装更显繁复和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看传统文化和传统服饰,可以提高我们对于设计的理解,对于审美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贾玺增说,中国古人的制衣技巧非常高明,常以一种博大通达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服饰的美,“他们讲究天人合一,这是可持续之道,根据自然界的规律最大地实现我们的生产和自然之间的互动,也体现了古人积极的进取心,华夏民族浪漫的情怀和充满智慧的想象力”

在贾玺增看来,文化自信在传统服饰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审美力是时尚产业非常重要的元素。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杭间,则围绕杭稺英所绘的“月份牌”,探讨为何艺术家能超越时代基本审美,创作出作品。

“杭稺英的作品,很像是他构建的‘异托邦’,就像一面镜子。”杭间说,在当时上海特殊的城乡关系中,杭稺英作为中国画家,展现了一种基于当年上海上层生活之上的对未来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