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到近些年最火的健康险是什么?

惠民保无疑。

惠民保,更官方的说法是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两年的时间,以燎原之势火爆全国,有些城市竟然同时存在三四个惠民保...

随着惠民保的兴起和普及,一些隐忧也逐渐凸显,比如理赔率。

1、

一些存在赔付压力。

以上海市沪惠保为例,这款产品于今年4月份推出,参保人数突破739万,首年参保率高达38.5%,成为了中国最火热的惠民保。

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这款惠民保有两个优点:

●自费部分也能报销,

●既往症也能报销。

但是呢,这两个优点或将造成赔付率的压力。

9月18日,沪惠保官微发布了两个月来的理赔数据。

(图片来源:沪惠保官微)

两个多月,赔付金额达到了1.28亿。

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

沪惠保的保费是115元每人,参保人数739万,总保费就是8.5亿。

假设赔付率是均匀的,如今已经过了78天,占全年的21.4%。

按照1.28亿的赔付额计算,全年的赔付额在5.98亿,距离赔穿尚有一定空间。

但是,赔付率真是均匀的吗?

从沪惠保的理赔金额分布来看,62%的理赔金额都在1-5万,根据沪惠保的报销规则,可以反推这些患者的治疗费用在10-30万左右,显然都是大病。

而大病一旦开始治疗,就会持续治疗,也就会持续申请理赔,后期赔付率只会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沪惠保官微)

另一方面从行业规则来看,通常下半年的理赔率会明显高于上半年。

所以说,业内人士关于互惠保赔付率的担忧,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2、

有些则赔不出去。

从全国来看,惠民保这类产品是冰火两重天。

今年7月底,全国人大代表张琳女士在2021中国健康产业和健康保险高端研讨会指出惠民保实际保障不足,担忧赔不出去。

并以西湖益联保举了个例子:

收了7个亿保费,但上半年只赔出了1个亿。

为什么赔不出去?

这实际上是条款的设计问题,比如免赔额、赔付比例、自费、自付等限制,导致300万的保额虚高,真正能报销的钱并不多。

3、

如果赔不出去,那就不能称之为“惠民”。

反过来,赔穿了就一定是好事吗?

不一定。

惠民保虽然由政府主导,但本质上是商业保险,由一群商业保险公司承保,收钱的是他们,赔钱的还是他们。

而商业保险公司是需要盈利的。

经营惠民保想要长久盈利,面临两方面的压力。

第一,是投保规则。

大多数惠民保都不设健康告知,无论年轻还是年老,无论健康还是带病,无论普通职业还是高危职业,只要有当地医保,就可以投保。

这造成了投保时的逆选择问题:

越容易生病受伤的,越会买惠民保,而越健康安全的,越不会买。

第二,是收费问题。

惠民保向所有人收取都是同样的保费,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无论是健康还是带病,这不符合精算公平。

从这种角度而言,惠民保根本算不上保险——它只是一种年轻健康群体向年老带病群体的补贴,一种财富的再分配而已。

当然,现在的问题还没有显现出来,因为惠民保的保费还并不贵,几十块钱到上百块钱。

若干年后,一旦赔付率过高,保险公司就会涨价或者调整保障责任。

一旦保费过高,年轻健康群体就会退出,剩下的年老带病群体只会使得赔付率越来越高,保险公司再次涨价,赔付率再上升,结局就是产品停售,这是续保时的逆选择。

在保险业内,这也被称为死亡螺旋。

那城镇居民医疗每个人都收取320元,怎么不用担心死亡螺旋呢?

实际上,医保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中国的医保参保率达到了95%以上,基本是全民医保了,体量大,所以不用过分担心。

但同时我也相信,如果价格涨到了500元/年,会有一批人选择不交的。

而惠民保是纯粹的自愿制度,爱买不买,死亡螺旋的影响就很严重了。

总的来说,尽管惠民保这类产品异军突起,在市场上饱受欢迎,

但它们的可持续性,有待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