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总负债55万亿,占GDP的55.84%:挤掉房产泡沫?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我们的家庭总负债,从2007年的50674.6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53275.96亿元,12年时间,总负债增加了10倍还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占GDP的比重,也从18.76%,上升至55.84%。

总负债里面,消费性负债占比,从64.63%,增到79.48%。

适当的负债是可以促进经济的流动性和良性循环的,但凡事过犹不及,负债过度反而会降低消费水平、抑制消费结构的升级。

例如,在总负债增加10倍的过程中,我们的居民消费水平率,也从2000年的46.9%,下降到2017年的38.4%。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10年的22.49%,下降到2019年的8%。

不过,总负债中,农村家庭的信贷参与率是很低的,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数据,2017年我们城镇家庭信贷参与率是31.6%,大约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就算是城镇家庭,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户数,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

总体上看,我们2019年55.8%的居民杠杆率,是低于发达经济体72.1%的平均水平的,也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5%的警戒线。

值得警惕的是,2008年的居民杠杆率才有18%,这个上涨速度超越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前的10年杠杆率涨幅。

还有就是,居民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在2017年达到了111.2%,这个比重也是大于美国的102.5%、西班牙108.9%、德国85.4%等发达国家。

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的杠杆率也从2018年的170%,上涨到2019年的245.4%,仅次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于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庭负债中,房贷是占不小比重的,房地产是抬高居民杠杆的重要原因,怎么去杠杆和房产泡沫呢?

今年1月,安徽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拧紧融资闸门,挤掉房地产泡沫》,用的词是“挤掉”。

那可能就是所谓的“软着陆”了,这个过程其实很早就开始了,2020年8月,住建部、央行召集12家房企,提出了3道红线:

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就是从资金需求端对房企的规模扩张进行了控制,从而一步步实现房地产去金融化。

房地产最主要的风险有3个,第一,贷款增速导致资金越来越多地流入房地产,挤占实体经济;第二,一旦产生巨大泡沫并破裂,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三,抬高居民杠杆率,增加债务,抑制消费。

所以2020年12月31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发布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依旧有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3道红线。

对于房企来说,就会降负债、去杠杆、收紧融资渠道。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住房贷款的申请难度会加大,贷款额度会减少。

因为银行有百分之三四十的贷款在房地产上,如果房价跌个10%,银行的坏账率会全部超过警戒线,所以要划红线。

从今年7月之前的贷款增速来看,效果还是显著的,房地产贷款增速创8年新低,至于房价呢,很可能就是求稳,但对于房产投资者来说,可能就要谨慎了。

房产泡沫可能就这样“挤掉”,不会破裂,至于居民杠杆呢,从2018年的结构性去杠杆来说,很可能也是一个稳字了。

当然,我们应该都有信心面对一切困难和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有24个人口超1000万的大都市,它们以不到7%的国土面积,聚集了30%的人口,贡献了超过50%的国内生产总值。

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也早就超过60%,这些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