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金所

潮水褪去,泡沫消逝,城投只能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题记

进入2021年下半年,各地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已过半或进入关键期。客观来说,笔者服务的很多客户对于这轮改革的认知不一,说白了,对城投的未来存在疑惑。这篇杂谈,笔者带着思考说说城投的未来。

一、城投“二八法则”

一年一度的城投百强榜如期发布,头把交椅天津城投继续一家独大,前十家城投总资产占了百强榜三分之一的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城投‘二八法则’,小部分城投占了大部分资产,小部分人拿了大部分薪酬,而行业内的大多数,日子都不好过,你承不承认,这就是现实。”

这是现代研究院L老师连续8年负责城投百强榜发布工作之余观察和总结得来的结论。不同于2018年以前,特别是2008年至2015年那个时间段,城投普遍处于“舒适区”,而当债务防控和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潮水褪去,泡沫消逝,谁在实干,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城投分化加剧,不仅仅体现在资产规模上,还体现在地区差异、信用评级、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薪酬水平、人才激励等多个方面。城投“二八法则”之下,除了不多的头部城投,绝大部分城投都处于“内卷”之中——存量债务负担重、还本付息压力大、新增债权融资难、发展战略不明晰、业务布局不合理、内部管理效率低、改革难于上青天。

“不要觉得我们东部地区城投就好搞钱,资本都是势利的,看人看项目看政企关系。脱离了银监名单,没想到又来个YZ名单。都说城投公司领导很光鲜,锃光瓦亮的皮鞋里,船袜已经滑到了脚尖。关键在外面还不能讲,还要外表风风光光的,宣传上还要搞得很好,否则你借不到钱,人家银行一看这个城投公司可能不行了,谁会借给你。隔壁市辖的一个区,不到50公里的路程,刚发了几个亿美元债,不到3%的利率,认购超过10倍。很多事没办法讲,你也是中年人,都懂。”东部某发达县区城投老总牛一发的一番话刺痛了笔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说城投痴,谁解其中味?相比之下,近日调研的中部某县城投的发展模式则超出了预期——

“2018年的国资大整合起了关键作用,组建了县属投资集团,搭起了1+N架构。是县里主要领导挂帅推的,各个局委办下属的国有企业、政府性资产资源,基本物尽其用、划转到位。城市建设、城市运营、金融服务、股权投资,四大业务板块基本成熟。托投资人的福,集团权属3个AA主体,年底准备冲刺AA+,我们这边财力弱了些,所以在投资并购方面下了功夫。”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家城投光是去年就接待了省内外50多家来访学习。

二、城投人对未来的展望

“别展望了,内卷着,展不开,也望不到头。现实压迫,只能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这是牛一发对未来的展望,“战斗”,是指改革转型。

“我们说出去还是发达地区,走的还是老融资平台的路子,班子里甚至子公司,都还有不少带着‘尾巴’,没脱离身份的。融的10块钱有8块钱是还债,1块钱付利息,还被财政要走了1块5。”牛一发仰着面,不让眼泪掉下来。

他的感慨,绝不是个例。2018年以来,你说是信仰也好,他说是赶鸭子上架也对,城投们纷纷走上了转型改革之路。不少跟牛一发一样咬着牙、跺着脚签下“生死状”脱离体制身份,城投“信仰”要是再支棱不起来,“鸭子”就被钉在架子上了。

“城投模式在变,用你们年轻人的话说,底层逻辑在变,我们得居安思危啊。但也不能被政策吓到了,政策法规都是用来吓坏人的,能真正被破产清算的城投,他们本身就不适合这个时代。”

最近去西南某地市参加一个“十四五”规划结项汇报,当地城投老总何赤水在会上如是说道。熟悉何总的人,肯定听过他的那句“积极主动的干事态度决定地方发展的高度,清晰正确的工作思路决定地方未来的出路。”

“我们债务负担很重,但是也不能过于依赖政府,政府过往给了很多资源,特别是一个好的特许经营权和产业政策。穷地方,不能穷思维,政府给的蛋糕有限,我们就问市场要蛋糕。何况,有些ZZ不正确的话,相比于绝大多数民营资本,平台公司的起步,高了不止一个量级。”

何总宛如一个深谙城投转型之道的长者,在前不久省里牵头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督查中,他们单位被表扬了。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一则热度还没有散去的东部某地市国企领导因改革任务没有达标被处分的新闻。

三、笔者说

你可能讨厌一些人的圆滑,却不知他也曾和你一样憧憬过未来。是的,牛一发、何总,他们是体制内领导脱身份来的城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但笔者印象中的他们,在言谈举止之间,并不都是喟叹。他们往往眉宇间闪着智慧的光芒,这种光芒可能来源于肯干实事的决心,来源于他们不认同城投信仰打破之后成为时代的负面注脚。

关于城投未来的思考,笔者想说三点:

一是城投模式或将转变。城投公司是一类负有特殊使命的国有企业,城投模式则是一种借助国有资本运作助推经济发展的解决方案。早期的城投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依托融资而生,依托融资而存。不管是2014年那会的“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切割”,还是2018年那会的“化债”驱动也好,亦或是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的平台整合“浪潮”使然,以简单粗暴的债务驱动新型城镇化、逆周期“调节”经济的城投模式都将发生改变。未来的城投模式重心应当会落在“投资”和“运营”上,前者侧重于产业投资或配套产业导入与升级的投资,比如战略新兴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双碳产业等;后者则侧重于存量资产以及增量产业资产的运营,毕竟政府给的蛋糕就那么大,剩下的得自己做。

二是县区级城投的机遇或将来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随之全面推进,而县域正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战场。县区级城投作为地方政府性资产资源的“集大成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县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重要载体。一面掌握着大量的国有资产,一面依然面临着债务融资压力。同时,地方又面临着城市发展以及产业配套投资的刚性需求。无论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是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对于县区级城投来说,都是乡村振兴项目实施落地的主力军。相对于地市级城投,县区级城投的发展机遇期刚启动,分化还没有太明显,留给区县级城投转型发展的最佳机遇期正在手边。

三是市场化转型是城投的唯一选择。在上述城投模式逐步改变的新逻辑下,市场化转型是城投的必由之路。D 博士将城投公司转型的过程分为“不需要转型”—“持观望、犹豫和侥幸态度”—“想转型却找不到路径”—“部分地区转型取得实效”等四个阶段。笔者曾说,区域性、产业性、相对孤立的“国企信仰”崩塌不会连带“城投信仰”崩塌,城投债的分化以及个别违约也是市场规律和自然进化的必然选择。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城投都能“随大流”般的活着,哪怕是苟活。城投要“造血”是共识,通过本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十四五”规划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有个前提,先“止血”,得让存量经营性现金流兜住承担的平台债务成本。未来,地方政府在推进城投公司转型方面也将更加务实和实际。

最后,引用城投布道者L老师在最近的一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培训会上的第一页PPT——

“放弃债务置换、中央救助的幻想,

老老实实考虑止血、造血、再活着;

放弃政府托底、等靠要拿的幻想,

踏踏实实推进三年改革行动。”

笔者也想对所有的城投人说一句,瞄准产业、融资、人才、管理……的短板,投入战斗!